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网络上的桂东 > > 详细内容

新坊民俗集锦之过夏

 

过夏。桂东传统节俗、节日,也就是过立夏节,流行于全国各地。立夏,为岁时节气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5月5日或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开始。人们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之始。这时,农作物生长渐旺,田间管理日益繁忙。农谚有云“立夏三朝遍地锄”。周代时,此日天子当亲帅三公九卿大夫到南郊迎夏,并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汉时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骑服饰皆赤,歌‘朱明’,舞‘云翘之舞’。”到宋代礼仪繁复,迎夏之外还要祀南山于衡州、祀南镇会稽于越,祀南海于广州,祀江渎于成都。至明代,始有“尝新”习俗。这日,宫廷启冰赐文武大臣,以示御暑之意。清代风俗内容更加丰富,其中有祭神、尝新、馈赠、秤人、烹新茶等。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立夏取平时曝晾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往来馈遗。仍将清明柳穿之点,煎作小儿食之,谓曰宜夏。”立夏日,每户以大秤秤人轻重,另外,凡以魇疰夏疾病者,取隔年撑门炭烹茶以饮,免疰夏(疰夏,指发于夏令的季节性疾病,症状是微热食少、身倦肢软、渐见消瘦等。由于体弱气虚,暑热伤气所致。治宜调养气阴,清化暑湿。民间在立夏日有烹七家茶、及忌坐门槛等习俗,据说可防疰夏。茶叶索注座右邻舍,谓之七家茶)。旧时各酒店免费赠酒给老主顾,称作“馈节”。

江浙一带有“立夏日,吃补食”之俗。又有忌坐门槛以防疰夏之说。旧时云南宣威于该日插皂角枝、红花于门以压祟,围灰墙角以避蛇。以立夏日之阴晴占一年之丰歉,如无雨,认为主干旱。河南亦有“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之说。也有立夏时吃补食的。民间在冬夏适当时间以饮食进补。冬季进补称“补冬”,立夏日进补,江浙一带称作吃补食。但各地所补有较大差异,江浙一带吃健脚笋、立夏蛋、螺蛳、五虎丹(红枣、黑枣、胡桃、桂圆、荔枝),吃三两半(党参、黄芪、当归各一两,牛膝半两),农村还有喝白酒、给儿童煮鸡蛋的习俗。江苏武进立夏荐“三鲜”,即地上三鲜苋菜、蚕豆、李仁,树上三鲜樱桃、梅子、香椿头,河中三鲜海丝、鲥鱼、咸鸭蛋。浙江乐平县则杀公鸡给男孩加餐,据说食后可强身增力,俗称“撑力”。于此日放量饮食,或吃一些特殊的食品,称为“助力”。清光绪湖南《沅陵县志》云:“立夏日,农家饮酒食肉,曰‘助力’,又曰‘接力’。”

 又有称“炼夏”的。清光绪《兴宁县志》云:“立夏,先日各家以粳米为糍饵,谓之‘炼夏’。有谚云:‘要讨健,隔夜炼’。戚友家亦时以糍卵相饷遗。”吃立夏蛋的,届期,人们要吃煮鸡鸭蛋或盐蛋。俗说立夏吃蛋后,身强体健。谚语云“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又说立夏吃蛋可免疰夏。《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浙江定海风俗:立夏把“鸡蛋或鸭蛋,置锅中煮熟,分送亲友。俗云蛋之形状,白而且肥,立夏日食之,可以使身体肥壮,一如蛋白而且非也。”贵州,兴仁县志》:“立夏日,煮鸡蛋,命小儿女梨树下食之,谓能耐夏。”

江浙一带民间的中午要吃糯米和豌豆煮成的饭,称为“吃花饭”。俗云此举可以驱苍蝇。《中华全国风俗志》载浙江新昌:“立夏节午膳,人家咸吃花饭,即用糯米乌豆煮成者。因其为色黑白相间,故名曰花饭。”定海则“用糯米杂豇豆煮成。俗云立夏日食之,夏季可免苍蝇之害。盖豇豆在糯米饭中,恰似苍蝇死于饭中之状也。”也有煮立夏羹者。清光绪《耒阳县志》云:“立夏作羹食。谚云:‘吃了立夏羹,石头拉个坑。’言多力也。”吃“健脚笋”的,又叫“立夏吃笋”、“食笋”。俗说该日的笋可以强健脚力,实则其时鲜笋最为可口。《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浙江新昌:“立夏时之笋,亦一种时鲜食品。食时,去其外箨,煮熟后,加酱油、麻油,味甚鲜美。俗传立夏时笋可以健脚,故名健脚笋。”定海则“每年立夏时期,略有早迟,总在春末夏初,是时笋正旺盛。立夏前一日,定海人家咸须买笋,乃至是日,将笋煮熟,合家分食。其用与蛋相同,俗云笋为竹之嫩芽,竹与足字音相似,立夏食笋,即能健强足力矣。”

有饮驻色酒的,元无名氏《元池说林》:“立夏日,俗尚啖李。时人语曰:‘立夏得食李,能令颜色美。’故是日妇女作李会,取李汁和酒饮之,谓之驻色酒。一曰:‘是日啖李,令不疰夏。’”有立夏见三新习俗的,即在立夏时节,以新鲜果蔬享祀祖先及神明,亦即“见新”、“荐新”。因各地农作时间不同,故亦有“小满见三新之说”。《清嘉录》记载苏州:“立夏日,家设樱桃、香梅、稚麦供神享先,名曰立夏见三新。”《昆新合志》:“立夏日,家设樱桃、青梅、麦蚕、窨糕等物,饮烧酒,名曰立夏见三新。”也有是日进鲜的,即“尝新”,指在四五月瓜果初熟时以之馈送亲友等。清乾隆《新郑县志》云:“四月,王瓜初生摘售,以相遗,谓之‘进鲜’。”

在安徽、江苏的一些地区,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立夏节必须回娘家,称为“住夏”。在安徽和州,女儿要一直住到五月初四日,端午才返婆家,并要带粽子等到婆家,分赠亲友邻里。此举或谓有利于出嫁女早生早育。也有立夏日举行歌节、出游的。浙江杭州等地风俗上吴山,即“五郎八宝上吴山”游玩。苗族民间举行“朝山坡歌节”,云南省云龙县境内的白族民间举行“春水节”,云南丽江傈僳族每年农历立夏节前后三天举行“臭水会”,行桑拿浴。

新坊农家俗则在该日称为“过夏”。一般邀请亲友吃早鸭子、鸡蛋、梅子和粳米糍,或将这些物品分送亲友。俗语有“过夏不吃鸽(蛋),眼珠(桂东话,即眼睛)花里啰”、“过夏不吃梅,眼珠花里嘞”等说法。老农则根据这天的天气测算全年干旱程度及农作物收成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