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网络上的桂东 > > 详细内容

1921-2010年桂东党内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1924年

(一)在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的陈奇,由夏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成为桂东最早的党员之一。

(二)10月,北伐军先遣队总指挥樊忠秀部在江西吉安县遭敌击失败,退入桂东。

1925年

(一)4月,县人补行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追悼大会。

(二)暑期,陈奇将从省立三师带回的《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带回桂东,大力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为中共桂东县支部的建立,在思想上、组织上和干部上作了重要准备。

1926年

(一)6月,陈奇受党组派遣回桂东建党。成立中共桂东县支部委员会。

(二)7月,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四师,第六师由副军长鲁涤平、党代表李富春率领,途经桂东进行北伐。中共桂东支部发动和组织群众大力支持。

1927年

(一)3月,陈奇以特派员的公开身份,回桂东领导农民运动。在义勇祠改组了国民党桂东县党部筹备处,并担任县党部筹备处主任。

(二)3月,主持召开中共桂东县支部会议,研究开展工农运动发展刘雄等十余人为中共党员,同期成立中共桂东支部,沙田党小组。

(三)3月下旬,在中共桂东支部领导下,桂东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区乡、村农协负责人和农民代表300人出席,正式成立桂东县农民协会。

月底,中共桂东支部在尚德开办农民运动讲司所,县城开办工人夜校。

(四)6月中旬,由郭佑林主持,在东洛秘密召开共产党员紧急会议,作出“分散隐蔽,保存实力,转入地下斗争。”的决定,并串联农运骨干和农民自卫军成员,正式成立了一支40人的桂东赤卫队。

1928年

(一)经党组织的决定郭佑林、黄奇志回桂东组织年关暴动。1月20日深夜分三路袭击沙田换户团驻地乡学里。毙敌,俘敌十余人,缴获步枪十三支,子弹三箱,取得了沙田年关暴动的胜利。

(二)3月28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策应湘南暴动,进入桂东四都暖水。29日晚,工农革命派李却非帮助桂东党组织发展党员,李志光等8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30日,工农革命军在桂东赤卫队的引导下,抵达沙田墟。31日,毛泽东在万寿宫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桂东县工农兵政府。”陈奇任主席,并将桂东赤卫队命名为湘赣边区游击队。陈奇任大队长。

(三)4月3日,毛泽东在沙田墟老虎冲三十六石丘向工农革命军正式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四)5日,军队中的中共党员与地方中共党员在李家祠屋背松树林里 秘密会议,讨论党的建设。本月初,中共桂东县委成立,书记陈奇。

1929年

(一)1月,桂东县委书记陈奇奉令调入红五军,中共桂东县委改由郭振声负责,并任湘赣边区游击队大队长。

(二)5月10日,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在江西宁冈县的古城,召开第四次执委扩大会议,决定以江西永兴为中心,逐步向桂东等县发展。将桂东酃县,茶陵等十四县划为游击区。

(三)5月中旬,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攻克桂东城,消灭民团200余人;释放在狱的人民群众,缴获一秕物资,后经汝城、南雄返回井冈山,桂东一批青年加入红五军。

1930年

湘赣边区游击队长郭振声率部向井冈山转移途中,与唐大刚部发生激战,受伤被俘,在汝城县英勇就义。后,该部编入红军某部。

1931年

(一)2月15日,红七军五十八团在张云逸率领下,进入桂东西边山。在彩洞、宋家地一带击溃胡凤璋及资、汝、桂警务团阻击,阡敌10余人,俘敌40余人,缴枪50军支,后,取道四都进入中央苏区。

1932年

(一)3月,桂东县委第一任书记,红十五军政委陈奇被张国焘以“改组派”,“AB团”等莫须有罪名,秘密杀害于河南新县境内,时年28岁。

(二)5月上旬,红三军团第三师师长彭鳌帮助桂东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桂东县游击大队,不久,该队编入红三军团。

(三)5月6日,红三军团第三师在沙田,寨前  开展革命活动,桂东党组织动员300多青年参加红军队伍。

(四)5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桂东县游击大队在沙田墟召开镇压土豪劣绅的群众大会处决了豪绅郭子川、郭财古。

(五)冬,在地下党组织领导下,以罗荣为首,组织起80余人的桂东游击队,活动在湘赣边界。

1933年

(一)8月18日,蔡会文,肖克组织独立第四团主力挺进桂东,恢复上(犹)、崇(义)、苏区,牵制粤敌和开辟湘南苏区。

1934年

(一)8月7日,红六军团所部9700余人,从江西出发,进行战略转移,11日抵达桂东寨前宿营。12日,在寨前墟旁河滩上召开连以上干部大会,庆祝突围胜利, 誓师西征。会上任弼时代表中央宣布红六团成立。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李达为军团参谋长,张子意为政治部主任,同时宣布,任弼时为中央代表,随军行动。组织以任弼时为主席的军政委员会,为红六军团西征的最高指挥机关。

(二)冬,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教育部长兼司法部长方维夏率警卫营100余人进入桂东从事游击活动。

1935年

(一)4月上旬,方维夏克服重重困难,收集整顿红独四团余部,转移至桂东东边山,并与罗荣率领的桂东游击队会合组成新的游击队,利用有利地形打击敌人。

(二)4月,湘赣省军区司令员蔡会文率红军两个大队进入桂东东边山,会合方维夏所率红军独立四团余部及红独五团一个连,红七十一团一部,桂东游击大队和游世雄所率100余名红军战士,合编为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共1000余人。总部设赤水仙,同时,成立中共湘粤赣特委,书记蔡会文。

(三)5月,游世雄率游击支队一个大队进入西边山开辟游击区,成立西边山中心苏维埃政府、主席钟为忠。并建立了5个区域性苏维埃政府。

1936年

(一)春,蔡会文率部在东边山小水山桃树窝与粤军余汉谋部作战受重伤,后壮烈牺牲。湘粤边红军游击支队队长由游世雄担任,湘粤赣特委书记兼支队政委由周里代理。

(二)4月22日,方维夏夫妇及两名警卫员被郭英汾指使歹徒杀害于普乐新庄的仙背山。

(三)5月,中共西边山区委员会在桂东桃寨成立,书记游世雄,副书记杨汉林。驻西边山的游击队整编为第一大队,大队长赵书云,政委游世雄(兼)。驻东边山的游击队整编为第二大队由王赤负责。同时成立肃反委员会,主任顾星奎。

1937年

(一)4月14日,游世雄以中央湘南特委代表名义向中共东边区委发出指示信。任命王赤为东边区委书记,兼二大队政委,游雪高任第二大队大队长。朱正增任团东边区委书记;撤销西边山边区委员会,组织西边特区委,顾星奎任书记,曾昭墟任团委书记;另组一新兴区委,邹云雄任书记、郭庚銮任团委书记。支队部以赵书良为支队长,罗新成代理政委。凡一切地方工作各区委均受特委和湘南代表指挥。

(二)9月,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根据陈毅、项英和指示,红军游击支队代表游世雄、曾昭墟、顾星奎与国民党桂东县政府代表郭大雄、黄存善等在桃寮进行谈判,达成团结对敌,共同抗日协议。

(三)10月,中共资(兴)、汝(城)、桂(东)中心县委在沙田成立,书记顾星奎,属中共赣粤边特委领导。中心县委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政策;发展和巩固各种抗日团体,动员各界人士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贯彻减租减总政策,优待抗日军人家属,供应抗日所需物资。

12月,桂东县城各界人士在醒钟楼前的坪里,举行集会,欢送游击队开赴抗日前线。

1938年

(一)2月,中共湘南特委正式恢复。资汝桂中心县委改属湘南特委领导。

(二)1月,湘赣边区人民抗日义勇军500余人分批从桂东沙田往江西大庾池江集中,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二营及第三营一部,成为新四军的基本部队之一。

(三)抗日义勇军离开桂东县后,留下14名有斗争经验的干部和战士在桂东沙田万寿宫设立“新四军驻沙田留守处”进行抗日救亡活动,主任顾星奎。

1939年

年底,撤销中共资汝桂中心县委,成立中共桂东工倭,下辖2个支部,领导桂东人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40年

9月,县内各机关团体及各界人士积极参加“七七献金”运动,踊跃捐献寒衣物资慰问前方抗日将士。

1941年

为支援抗日,全县开展每人献金一元,支援购买飞机的运动。

1945年

8月17日,八路军南下支队(即三五九旅主力)进入桂东,至9月北返离开桂东。

1946年

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桂东一批热血青年要求尽快举行武装起义。冬,郭名龙受命前往香港向中共华南分局汇报请示工作。

1947年

(一)10月27日,县内进步青年郭名善等在中共五岭地委派出的党员干部李康寿(唐瑞)的帮助下,在沙田龙头村率近百人举行武装起义。29日攻打汝城集龙墟警察所,首战告捷。中旬,中共五岭地委和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将桂东起义队伍命名为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北上先遣队。队长郭名善,政委李康寿,副队长郭垂炎,教导员孙立。其任务是:坐南朝北,开辟湘赣边区革命根据地。

(二)为加强党对湘南武装斗争领导,12月,中共五岭地委决定:成立中共湘赣边区工委,并发展郭名善、郭垂炎、郭降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

1948年

(一)1月底,撤销湘赣边区工委,成立中共桂(东)汝(城)崇(义)资(兴)工委,书记李康寿。北上先遣队整编为两个大队和一个武工队,就地坚持斗争。

(二)4月,桂汝崇资工委要求所属各队坚决贯彻五岭地委的“分散隐蔽、保存实力,咬紧牙根,渡过难关”的指示,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加强地下联络站建设,切实解决情报和物资供应问题。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北上先遣队进入艰苦斗争阶段。

(三)9月,北上先遣队根据五岭地委扩大会议关于组建武工队,采取“梅花点散开,跳跃式前进”的方针,发动武装,在东边山,西边山等地分散活动,相机打击敌人。

1949年

(一)1月,五岭地委委员刘亚球和李同文先后到达桂东的东、西两边山,加强武装斗争领导。3月,在沙田成立以各界知识青年为主体的“湘南人民解放协会”,3月下旬,我地下工作人员在县初级中学组织发动反内战、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反迫害的学生运动。

(二)3月,中共桂汝崇资工委在西边山宋家地的高峰寨召开桂东汝城、崇义会议。成立西区(桂、汝、崇边界)总农会。

(三)6月12日,桂汝崇资工委在沙田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制定攻打桂东县城方案。次日下午,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大队、政干队和支前群众1000余人分3路向县城进军,6月16日,桂东和平解放,成为湖南和五岭地区最早解放的县。

(四)6月中旬,桂东解放后,立即成立中共桂东县委,书记李康寿。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桂东县军事管制委员成立,主任郭名善,同时成立桂东县大队。大队长郭鸣凤,政委李康寿(兼)。

(五)7月6日,桂东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工作已告完竣,奉令撤销,成立桂东县人民政府,桂东县人民政府是湖南最早建立的县级人民政权。

1950年

(一)3月4日,县工委发出《关于民兵组织机构与领导关系的规定的通知》。规定:县设支队,区设大队,乡设中队,村设中队或班。分别受县、区党委(工委)、乡、村农协和上级武装部门领导。

(二)4月3日,县工委发出《关于减租退押、推销公债的指示》。第一期实交公债7789元。

(三)5月1~3日,桂东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中山堂召开,出席代表106人,会议听取、讨论了县人民政府的《施政报告》,选出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主席、副主席。

(四)6月,郭名龙、方友文、方忠宇出席湖南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

(五)县号召广大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实际行动抗美援朝,至次年5月,全县有317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1年

(一)5月,县内开展大规模剿匪工作。到6月底,全县匪患平息。

(二)6月,县人民政府号召各界人民抗美援朝会议。至1953年,全县共捐献稻谷23.97万元、大米6598公斤,人民币2115.8万元。

(三)全县开始分期分批进行土地改革,至1952年4月20日结束。

(四)沙田农民郭俊高出席全国烈军工属代表会,参加国庆观礼。

(五)《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开始在县内发行。

1952年

(一)1月,县内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4月,县内在工商界中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资财、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二)8月2日,中共桂东县工委改名中共桂东县委。1963年6月19日起,县委设立常务委员会。

(三)9月2日,县内开始查田定产。经查,全县耕地177297亩,人平耕地1.94亩,粮食总产量3152万斤,亩产177.5公斤。

(四)县内进行土地复查,纠正错划地主75户,富农29户。

(五)12月6日,县人民政府成立贯彻婚姻法委员会;成立桂东县革命老革命根据地建设委员会;成立中共桂东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1953年

(一)7月1日,桂东县第四区(桥头、大地)划归江西省遂川县管辖。1957年11月1日重归桂东县管辖。

(二)7月24日,中共桂东县委成立平反委员会,平反“三反”“五反”中错案12起。

(三)11月,县内实行粮食,油料统购,统销,对城镇非农业人口实行计划供应。

(四)增口乡黄正乾为首的互助组与新坊乡乌桂才为首的互助组率先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4年

(一)3月,全县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按全国统一的标准时间,1953年7月1日零时统计,全县人口83863万人。

(二)6月26~29日,桂东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97人,会议通过了《关于大力开展互助合作运动逐步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支援国家工业建设》的决议,选出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三)县内对棉布实行统购统销,居民凭布票实行计划供应。至1984年停止使用布票。

1955年

(一)3月,县内开始使用新人民币,新币与旧币的比值:1︰10000

(二)10月全县实行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一完三年不变。

(三)11月全县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36个,入社农户2306户,占农户总数11%。

(四)12月,县内开始修建宜(章)、汝(城)、桂(东)公路桂东段,次年4月15日竣工,4月20日举行通车典礼。

1956年

(一)1月3日,中共桂东县委成立审干委员会,对全县干部进行审查。

(二)1月上旬,县内开始私营资本主义商业改造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年底基本结束。

(三)3月24日,县内开展肃反运动,至次年2月结束。

(四)5月28日~6月2日,中共桂东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

(五)全县撤区并乡,由67个乡镇并为19个乡镇。各乡镇成立党总支(支部)。

1957年

(一)1月,县人委撤销部分行政机构。至8月,下放138名干部到基层工作。

(二)7月到次年6月,各乡镇先后成立党委会。

(三)县内机关开整整风运动。12月转入反右斗争。1958年2月全县54名干部、教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2月,全部平反改正。

1958年

(一)5月,县内实现社社通电话,成为全省实现社社通电话县之一。

(二)秋,桂东县立初级中学改为完全中学业,当年招收两个高中班,学生100人。

(三)8月1日,县内第一座水力发电站——船皮坳“八一”电站建成投产,装机24千瓦。

(四)11月,桂东县与汝城县并为汝桂县,县人民委员设汝城。

(五)县内开始对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进行节制生育宣传。

1959年

(一)5月,县内将毛泽东《党内通讯》印发至基层,受到广大群众欢迎。

(二)9月,汝桂县贯彻中共八届八中全会精神,开始“反右倾”,桂东59名干部委到错误批判,纠“左”中断,“左”倾错误再次泛滥。

1960年

(一)2月23~27日,中共汝桂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汝城举行,出席代表282名。

(二)12月3日,汝桂县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和湖南省委《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十大政策》(草案),开始纠正“左”倾现象。

(三)12月,中共汝桂县委负责人,在三级干部会上就前段工作存在的失误作出的检查。

1961年

(一)5月,汝桂县第四届人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将汝桂县重新分设的决定,桂东县设18个公社(镇)。

(二)6月,县内解散农村公共食堂,划给社员自留地,鼓励发展家庭副业。

(三)秋,县委对农村生产队实行“四固定”(劳力、土地、耕牛、农具)“三包一奖”(包工、包产、包成本、超产奖励)和“三定”(粮食定产、定购、定销)政策。

1962年

(一)12月,县委在和平公社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试点,次年在全县铺开,重点是纠“单干”。

(二)县委贯彻中共八届十中全县精神,农村开始整顿党团组织。

1963年

(一)县委开始对1957年以来在“反右”和“反右倾”中受处理的285人进行甄别平反。

(二)4月29日,县内开展增产节约,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的“五反”运动,6月底结束。

(三)县委成立发展山区经济委员会,制定山区发展规划,提出“以粮为纲、林牧并举,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和“用林林经济林并举,油茶、药、棕为骨干,水果、为辅助”的原则。

1964年

(一)1月30日,地、县、社三级组成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进驻城郊、城关,开展以“四清”(清理帐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二)县内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106139人。

(三)11月21日,成立中共桂东县委科学技术委员会。

(四)2月19日,县委制定全县分期分批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规划,并上报地委。

1965年

(一)2月17日~20日,全县分8个会场举行万人大会,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

(二)2月,县委决定我县农业发展方针是:以粮为纲,农林牧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

(三)8月21日,县委决定大力进行耕作制度政策、实行稻田、旱土五改。稻田五改是:迟熟改早熟、高杆改矮杆、一季改双季、劣种改良种、低产田改高产田。旱土五改是:坡土改梯土、旱土改水浇、小块改大块(长条)、粮作改经作、低产改高产。

(四)8月,县委举办学习毛泽东基作展览、参观展览的人数达3.37万人次。

(五)11月5日,县委批转林业局党支部关于杉木林基地建设意见的报告。

1966年

(一)5月,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下发后,县委召开大会学习文件,号召全县人民关心国家大事,积极投入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去。

(二)6月26日,县委举办“抗大”式党校第一期学习班,培训县、社、大队骨干。

(三)7月,各学校取消期终考试和升学考试,停课“闹革命”。

(四)10月底,教育战线200多名红卫兵和教师代表赴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

(五)县文革领导小组成立革命师生步行串联接待委员会。全县先后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4.8万余人。

1967年

(一)1月,造反派以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为名进行夺权,县委、县人委机关工作瘫痪。

(二)县驻军开始“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8316部队奉命至桂东支左。

1968年

(一)3月18日~9月14日县内各公社,镇先后成立党政合一的革命委员会。

(二)8月23日“毛泽东同志桂东革命活动陈列馆”正式开馆。

(三)9月10日,由领导干部、军队代表、群众代表组成“三结合”的桂东县革命委员会取代县委、县人委职能。

(四)11月29日,县革委临时党委成立。次年1月改名为中共桂东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

1969年

(一)1月17日,各公社、镇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成立。

(二)1月,全县开始清理阶级队伍。103名教职员和63名行政干部被清洗回家。1972年后,陆续落实政策,给予平反。

(三)12月1日,恢复中共增口公社委员会和普乐公社委员会,至1971年7月,各公社、镇党委会全部恢复。

1970年

(一)全县统一开展打击现行反革命分子,贪污盗窃分子,投机倒把及其他犯罪分子的统一行动。

(二)县农科所郭名奇等在黔阳农校教师袁隆平等人的帮助下,开始杂交水稻研究试验。1973年,成功获得完整配套的“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种子。

(三)12月3日,县无线电台联络网络开通。

1971年

(一)4月,县内首次利用飞机播种马尾松20.7万亩。

(二)次年,县革委组织全县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1.8万亩。

(三)县革委发出“关于进一步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意见”的文件。

1972年

(一)1月13日,县委发出《关于深入唱好“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二首革命歌曲的指示》,要求深刻理解歌词内容,努力实现歌词的思想。

(二)县城唐家大屋、城隍庙、沙田万寿宫、沙田戏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73年

(一)1月2日,县革委办公室改称办事组,人民保卫部改称为人民保卫组,撤销生产指挥部。6月撤销办事组,政治部,人保组,恢复县委办公室(又称县革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人民法院。

(二)2月6 ~8日,召开县、社、大队负责人、国家干部、县直机关职工党员会议,学习中共中央批林整风会议精神和有关文件。

(三)4月28日,省委组织斗、批、队工作队分赴大地、增口、寨前三个公社开展斗、批、改工作。

1974年

(一)1月7日,省疟疾防治工作现场会在桂东县城举行。

(二)县革委完成《桂东县1975~1985年十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三)5月25日,成立桂东县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领导小组。

(四)是年,全县成立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134个,成员1089人。

1975年

(一)5月,县直机关开展以“一忆四查”(即忆苦思甜,政治上查倒退,思想上查腐蚀,经济上查蚕蚀、工作上查支农)为中心内容的整风运动。

(二)7月30日,县委成立杂交水稻优势利用指挥部,扩大杂交水稻的试验推广工作。

(三)1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华国锋在听取湖南省(桂东县农科所郭名奇参加)关于杂交水稻情况汇报时指出,桂东搞得比较好,要支持桂东搞。但不能满足,要搞得更好,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

1976年

(一)5月4日,上海科技电影制片厂至桂东拍摄杂交水稻影片

(二)9月3~7日,中国农科院在桂东召开13个省、市、区参加的杂交水稻生产现场会。参会人员参观了海拔1000多米的高寒山区大水公社的杂交水稻栽培情况。

(三)10月22日,县城干部群众举行集会游行,庆祝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的伟大胜利。

(四)10月27日~11月5日,全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现场会在桂东举行,推广桂东自力更生办医办药和计划生育实行晚、稀、少的工作经验。

1977年

(一)8月2日,县委书记雷纯章在全国杂交水稻会议上介绍桂东种植杂交水稻经验。

(二)12月5日,全省山区农业气象考察及杂交水稻气象研究成果经验交流会在桂东召开。

1978年

(一)1月4日,县邮电局240门纵横自动交换电话机正式割接开通,桂东成为郴州地区第一个使用长途电话、市内电话自动化和农村支局(所)拨号半自动化的县。

(二)4月3日,县委组织县党政军和群众代表1600余人,在沙田隆重集会、举行纪念毛泽东在沙田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50周年大会。省党政军负责人董志文、马奇、范志德等出席。

(三)县气象局评为全国气象系统“双学”(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出席全国气象系统先代会,县委副书记何克池在会上介绍经验。

1979年

(一)2月6~19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动员全县干部群众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

(二)县公安部门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对全县地主富家分子给予“摘帽”,使之成为人民公社社员。

(三)是年,方忠宁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人民日报》等报刊报道他的先进事迹。

1980年

(一)春,县内农村部分生产队开始实行经济体改革,一些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冬,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精神,取消对包产到户的限制,受到群众欢迎。

(二)11月,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桂东县人民政府,撤销社、镇革委会,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和镇人民政府。

(三)大地玲珑茶获省优质名茶奖,次年,成为湖南八大名茶之一。至1994年获湖南省首届“湘茶怀”和亚大地区第五届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

1981年

(一)4月,国家煤炭部、中国煤矿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沙田煤矿“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称号。

(二)省茶叶品种资源调查组在县内发现大叶苦茶资源较多,是制作红茶的优良品种。

1982年

(一)7~8月全县集中力量完成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属,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工作。

(二)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束,全县人口为145621人。

(三)大地公社金橘蜜饯厂加工生产的“金桔花蜜饯”获国家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

1983年

(一)12月,县内进行机构改革,党、政、群系统撤并4个单位,局改公司3个,机构精减13%。

(二)县完成县城建设总体规划。1985年5月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实施。

1984年

(一)3月12~2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桂东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成立政协桂东县委员会。

(二)3月,县内完成改社建乡工作。19个乡、镇人民政府相继成立。

(三)10月21日,省林业厅综合考察队在八面山考察发现银杉,次年2月,郴州地区林业局又在小桃寮等处发现银杉365株,为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银杉群落。

1985年

(一)1月15日,国家民政部确定桂东为多灾贫困县。

(二)2月,县内取销粮油统购、征购,实行合同收购和议购收购。

(三)9月上旬,新西兰摄影师布里安·布拉克来桂东拍摄红军长征纪念地照片。

(四)县委人民政府制定“三年解决温饱,五年摆度贫困,十年绿化桂东”的奋斗目标。

1986年

(一)4月,农牧渔业部在桂东召开南方五省稻田养萍生产现场会。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省桂东县人民武装部改为湖南省桂东县人民武装部、由军队建制改为地方建制。

(三)12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公布,桂东县列为对外开放地区。

(四)11月,桂东县被评为全国“双扶先进单位。”

1987年

(一)4月,县内开始文物普查。在沙田、普乐、大地等处发掘出石斧、石锛、软陶片等文物。在龙头发现新石器遗址;在文昌、普乐大禾丘等地发现商、周时代遗址。

(二)全县党政军民集会纪念桂东武装起义40周年。全国9个省市区的原北上先遣队和其他地方武装代表出席大会。邓力群、周礼、谷子元、李洞文、王云等发来贺电贺函。

(三)11月13日,《桂东县1986~2000年综合发展规划》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四)县水泥厂获国家标准计量局“三级计量合格证”。为县首家获该级别证书企业。

1988年

(一)10月8日,《人民日报》以《一对高龄婆媳》为题,报导连续7年被评为“五好家庭”的增口乡郭彩眉尊老敬老的优秀事迹。

(二)11月,沙田郭远标等研制的Xj型系列微型水轮发电机组在广州首届国际专利及新技术设备展览会上获优秀奖。

(三)经省民政部批准,县内蓝姓人口被认定为畬族。

1989年

(一)10月28~31日,省老龄工作委员会,省民政厅在桂东召开全省农村五保户供养现场会,推广桂东以乡统筹与个人承包相结合的供养五保户经验。

(二)12月,省投资350万元,麻树下110千伏送度电站建成。1992年并入华中电网运行。

(三)东洛乡东山林场获林业部“质量全面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1990年

(一)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39355户,163664人,有汉、畬、瑶等10个民族。

(二)11月3~7日,世界生物基金会派专家到桂东考察,认定八面山自然资源保护区有华南虎活动。

(三)桂东县获“全国保险先进县”称号。

1991年

(一)3月,县委、县政府动员全县干部群众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改变落后面貌。1991年上升6个名次,1992年,由三类县进入二类县,1993年进入一类县,排全省第55位。

(二)桂东县列入国家科委井冈山科技扶贫开发区。

(三)桂东县全面消灭1200米以下的宜林荒山,经省、地验收达标;封山护林工作评为全省先进单位。

1992年

(一)3月,桂东县与台湾彰棋开发实验农场有限公司签订种植反季节蔬菜合同,当年,在黄洞乡沤菜等地种植成功。

(二)4月,桥头酱菜厂开发的清水笋罐头出口日本。

(三)5月,桂东一中学生胡海泉、黄满荣、李志鹏在全国初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分别获湖南赛区第一、第二、第三。

(四)9月,县高新炉具厂制成新型节煤气化炉,比普通煤炉年省煤500公斤。

1993年

(一)2月,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将县直机关单位原办的47份刊物和简报压缩为2份。

(二)10月27日,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实现全面绿化、发展高效林业的决定》。从1994年起,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县绿化达标。

1994年

(一)5月,经上级批准,大地乡改为建制镇,并更名为清泉镇。

(二)8月3日,大塘乡扶小彬考取美国印第安那州大学博士生院,为桂东第一个博士学生。

(三)8月27日,县委、县人民政府聘请朱先明等6位专家为桂东首批经济顾问。

(四)11月2日,桂东生态课题研究——稻、萍、渔、珍珠蚌共生技术获得成功。

1995年

(一)工农红军在桂东活动纪念馆、沙田万寿宫被确定为郴州地区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7月15日,清华大学附中等学校组成的讲学团至桂东讲学。

1996年

(一)1月,桂东被评为全省扫盲先进县,获“全国中华扫盲奖”。

(二)1月,《光明日报》社高级记者张天来在新坊乡龙溪村发现“中国马尾松王”,该树胸径2.67米,高约45米。

(三)6月,县粮食局仓库连续20年达到“四无一符”(无鼠害、无毒变’无虫害、无事故、帐目与实物相符)受到省、市粮食局表彰。

(四)11月,郴州市委、市政府派出首批由14名教师组成的支教队至桂东扶贫和支持发展教育事业。

1997年

(一)县城关小学少先队荣获全国少工委授予的“红旗大队”称号。

(二)7月,县竹胶板厂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全国大中型乡镇企业。

(三)武警湖南总队桂东县中队实现49年执勤无事故,成为全国少有的安全无事故中队,被湖南武警总队评为“标兵中队”,记集体二等功一次。

1998年

(一)1月,全县实现村村通电。

(二)4月,桂东创建科技先进县,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合格。

(三)8月28日,县内举行毛泽东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颁布70周年纪念大会暨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

(四)10月,县内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合格。

(五)投资2200万元,装机容量3150千瓦的松山电站经过三年努力,建成投产。

1999年

(一)4月2~3日,湖南省贫困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现场会桂东召开。

(二)5月5日,县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为169619人。

(三)5月,桂东县被列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卫生部“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县”。2001年顺利通过评审验收。

(四)次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实行书记、县长接待日制度,每月16日由县委正副书记、常委、正副县长轮流接待上访群众。

2000年

(一)1月11日,桂东县被评为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受到省人民政府表彰。

(二)3月10日,县看守所连续37年无重大事故,被公安部评为三级看守所。

(三)11月11~14日,郴州市第六届中小学学生田径运动会在桂东举行。

(四)湖南省第二届“农博会”上,县产玲珑茶、桂峰牌竹木复合地板分别获金奖。

(五)是年,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验收合格。

2001年

(一)2月15日,胡昭臣优秀事迹报告会在湖南省礼堂举行,一千余人聆听了报告;11月,报告团先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教育部行政学院作胡昭臣先进事迹报告。

(二)3月,桂东玲珑茶有限公司产品首获瑞士国际生态市场研究所颁发的有机茶IMO国际认证。

(三)桂东县跻身全国“十五”农村水电气化建设县。

(四)桂东全面推行税费改革、取消了统筹,取消屠宰税逐步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和使用办法。

(五)胡昭臣被评为2001年湖南省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2002年

(一)5月下旬,县举办以“永葆党的先进性”为主题的百名书记讲党课竞赛活动。

(二)6~8月,以胡昭臣优秀事迹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朝霞满青山》主要场景在桂东拍摄。

(三)7月,国家环保局批准桂东为第七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的试点地区。

(四)10月18日,县举行首次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开标。

(五)12月13日,中共桂东县委作出了《关于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实施“三治兴县”活动的决定》(三治:“治穷”发展经济;“治愚”转变观念;“治浮”改变作风。)

2003年

(一)3月20日,自本日起,县内实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

(二)3月31日,桂东县被省禁毒委员会授予“无毒县”称号。

(三)6月,桂东一中经省教育厅批准为湖南省重点中学。

(四)8月上旬,湖南师大生命科学院、旅游学院和环境资源科学院三位专家在四都乡一天然溶洞中考证出熊猫化石,专家据此推测熊猫活动踪迹应东移400公里。

(五)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授予桂东县民政局“拥军优秀先进单位”称号。

2004年

(一)1月,县武警中队荣获“全国武警标兵中队”称号。

(二)4月7~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整点新闻”记者,报道推介桂东发展小水电产业的成功经验。

(三)11月,毛泽东在桂东沙田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纪念地,被评为“百姓喜爱的湖南百景”之一。

(四)是年,桂东县森林防火工作做到“一少两无”(少着火、无重大森林火灾、无人员伤亡事故)被评为湘、粤、赣、闽四省联防区护林联防先进县。

(五)GPRS在桂东全面开通,标志着桂东移动通信迈入2.5G时代。

2006年

(一)3月29日~4月3日,县委办有关负责人带领2005年度“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前往“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和“共产主义新村”“南街村”考察学习。

(二)林业部北京林业规划设计院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核查组对桂东退耕还林进行国家级核查,所核查项目均达到国家标准。

(三)桂东县召开旅游规划初审会议。提出以“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协同发展”为总体指导思想,着力把桂东打造成“鸟语花香世界”、“休闲避暑天堂”、“绿色生态县,天然空调城”,树立“红色吸引人,绿色挽留人”的经营理念。

(四)8月下旬,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钟志强率县外侨办负责人一行前往长沙会见了美国北卡罗纳州中国中心执行主任谢立委博士。

(五)9月12日,由检察日报社记者组组成的“现在出发——走访红军长征路上的检察院”对县检察院进行采访,此次活动是为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而开展的。

2007年

(一)6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会上,湖南桂东八面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7月1日,全县3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在沙田镇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6周年。

(三)7月26日,中共桂东县委、桂东县人民政府制定《关于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的七项制度》。

(四)8月27日,中共桂东县委、桂东县人民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实施意见》。

(五)10月27日,中共桂东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桂东宾馆召开纪念“北上先遣队”60周年座谈会。

2008年

(一)1月10日,桂东县经济社会发展汇报会在北京前门建国饭店召开。

(二)9月6日晚,为隆重纪念《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80周年而拍摄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第一军规》在县电影院举行首映式。

(三)9月7日,《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80周年纪念活动暨第一军规广场竣工典礼在沙田镇隆重举行。

(四)12月2日,由省教育厅主办、中共桂东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的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市、区)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桂东隆重召开。

2009年

(一)2月10日~11日,桂东县委安排的44支新农村建设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队进村,驻村帮扶工作全面启动。

(二)桂东县委、县政府下发《印发(关于对科级领导班子党政正职实行三项监督管理制度的若干规定)》加强对领导干部管理。

(三)3月26日,桂东县委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会。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谢之安等到会指导。

(四)10月23日,桂东县委、县政府召开岳汝高速桂东段开工建设动员大会,举全县之力建设好桂东第一条高速公路。

2010年

(一)元月11日,经桂东县机关直属党委批准,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党支部正式成立,这是桂东在社会团体中建立第一个党支部。

(二)4月11日,桂东县委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县人民攻坚克难,务实创新,大力实施“二三五”发展战略,化危为机,先行先试,绘就了“两基三县”宏图。

(三)5月5日至10日,县委书记陈湘安深入全县各乡(镇、场),就干部建设、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进行调研。指出下一步工作要进一步振奋精神,抢抓高速公路建设机遇,把桂东规划作好、项目抓好、生态保持好、做到常规工作常态抓,特色工作重点抓,实现桂东跨越发展。

(四)5月31日上午,县委党务工作暨反腐败工作会议隆重召开。会上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场)负责人,向县委书记陈湘安递交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

(五)9月13日,县委召开工作会议,围绕实现科学跨越,富民强县总体目标,实施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三步战略。夯实交通,城市、产业三大基础,努力建设生态桂东、开放桂东、和谐桂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