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网络上的桂东 > > 详细内容

桂东特产黄糍粑

桂东的黄糍粑又叫大禾糍粑,是用桂东大禾米做成的。大禾米这种品种只适于种植在桂东山高水冷的梯田中,产量很低。因而只有偏远深山中不适合种高产品种的地方才种,而且是专为做大禾糍粑而种植的。黄糍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 第一步熬碱水尤其关键,熬碱水是用桂东人叫做“黄泥柴”的一种灌木趁新鲜烧成灰(不可烧得过透,也不能不烧化),在一只箩筐内垫上棕或布后将灰装到里面,烧好一大锅开水,把灰筐架到锅上将开水反复地往灰上淋,滤出来的溶液就是碱水了。灶里要保持大火,边烧边淋。同时,将槐花大约按米的0.05%-0.1%的比例熬成溶液过滤,趁两种溶液都还在沸腾时将它们混合到一起搅匀。然后按籼米和糯米二比一的比例进行配米,糯米多则软,反之则硬,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调节。配好后用水充分浸泡膨胀,反复搓洗直到水清为止,然后滤干再用碱水浸泡一昼夜。第二天用碱水浸泡的米磨成浆后用布袋吊起来滤干。然后将吊干的米浆扒开成20克左右的小团放到蒸笼里急火蒸熟。蒸好后趁热充分捣烂,然后使劲地搓,使之结合成为整体。至于成形,想把它做成什么样子就做成什么样子,不过做好后,要将它们分散凉至表面干硬,否则会互相粘到一起。最后,用前面同样的碱水将您的作品浸泡起来,注意及时浸泡,否则裂开就不好了。像桂东过年时节的气温,保存两三个月是没有大问题的'

 


大禾糍粑每年的春节前夕,桂东家家户户都有加工大禾糍粑的习俗,以此庆贺丰收和欢度传统佳节。大禾糍粑是用桂东特有的大禾谷(粳稻的一种)碾成的米为原料加工而成。加工时,先将大禾米浸于自采的天然植物(黄泥柴、桐子壳、豆箕、稻草灰等)熬成的植物碱中,待米浸透后,装进木制的饭甑中大火蒸煮,再用熄米熬成的天然植物碱造成黄色,一段时间后,再蒸;趁热倒入石碓中用木棒将其抖烂(现多用机械加工),撕成小块后又蒸;然后用碓或木棒再抖、用打锤锤打。大禾糍粑加工好后,制成直径30厘米左右的糍砣,或切成块、搓成条、或印成圆形具有图案的印花糍。凉干后,用容器盛好,浸于碱水之中,上面再加稻草灰覆盖,储藏备用。大禾糍粑因其金黄,色泽艳丽,被当地百姓称之为“黄糍”。吃起来既软、又滑、又韧,且营养丰富,易煮易熟。可切块下火锅,可拌鸡汤、肉汤、蛋汤等煮,可切成丝拌肉丝、笋丝、油豆腐丝等炒,可切片炒白糖、炒蜜糖,还可在煮熟后醮糖类、酱汁、辣椒灰等一起吃……。


   大禾糍粑是用桂东特有的大禾米和碱性植物为原料加工而成。因其色泽金黄、艳丽,一直是我地百姓们以示吉庆的过年食品。咸味可与火锅,鸡汤、肉汤、蛋汤等汤煮或与瘦肉、冬笋、油豆腐等拌炒;甜味可与白糖和芝麻拌炒或用开水泡软拌白糖、辣椒同吃。不仅风味独特、保健,而且经济、方便,是理想的点心和早餐食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