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袖标的故事
作者:桂东县政协 陈俊文
源自:桂东新闻网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毛主席在他的《西江月秋收暴动》的词中述说了他拉起的部队叫“工农革命军”,标志是“镰刀斧头”。其实,中国工农红军除了在旗帜上有这样的标志,同样还体现在佩戴的袖标上。
这是我在桂东县城关镇塘境村牛形排收藏爱好者郭英飞家中,见到的一个红四军袖标。该袖标围径40厘米,宽13厘米。质地为苎麻织红布,袖标的左上角是一个“镰刀斧头”的五角星,旁边有一行小字:“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中间是一行稍大的字“中国工农红军”,下则为一行小字“第一方面军第一集团军第四军第三师”,再往下是“特务连排长□□□”。
因年代久远,袖标的红色几乎褪尽,但依稀可辨。袖标右下角撕烂,不知特务连排长是谁?
党史记载,1928年5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余部,还有湘南起义部队,在江西宁冈举行誓师大会,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同年6月4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该部队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以红军命名的军队,是中央红军,也是“铁军”。
“红”是桂东的特色,也是招牌。毛泽东、朱德、陈毅、王震、萧克、任弼时、王尔琢、方维夏、唐天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桂东从事过革命实践,留下了众多及其珍贵的革命文物和遗迹。
1928年7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部特务营及28团、29团攻打湘南郴州。当战斗打响之后,战场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红军们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结果朱德、陈毅部一路凯歌,拿下了郴州。后来,由于轻敌,战役迅急逆转,朱德、陈毅部不得不撤离郴州,向群山逶迤的桂东开来。
得知朱德、陈毅的部队前来桂东,其时担任桂东县委书记的陈奇,亲自率自卫队员前往迎接。部队到达桂东休整之后,红四军军部驻普乐乡东水老荷粉(兵工厂也在此),前敌委员会驻该乡东水牌坊下老屋,医院设在离军部不远的一座山脚下,红四军的战士在桂东的普乐、沙田、贝溪等地一带继续开展革命活动。直至该年8月下旬毛泽东率三十一团三营前来迎还,再上井冈山。
据收藏者郭英飞介绍,该红军袖标是他在桂东县贝溪乡壕里村一位村民手中购买的。购买时,忘记了打探村民的名字及详细住宅地址,只知道村民说了是拆除一幢旧屋时发现。
尽管红军袖标已经残损,但是,据了解,目前这样的红军袖标存世不多,是非常珍贵的苏区时期的文物。质地为苎麻织红布,见证了工农红军初创时物质的极度匮乏和国民党封锁的严密。这是一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物。
中国工农红军以红色为标志,代表着与旧时代决裂,以红色为标志,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照亮了整个中国,闪耀在整个世界的东方。
- 上一篇:打铁:行走在铁砧上的艺术
- 下一篇:中国的红包题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