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网络上的桂东 > > 详细内容

清代解元郭佑达轶事/陈俊文

 

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乡试在省会进行。会试在京师举行。殿试在宫中,由皇帝亲自策问。乡试考中的称举人,得第一名者为解元。在桂东县贝溪乡贝溪村有一幢清代解元的古屋。岁月的洗涤,古屋残垣断壁,支离破碎,已经丧失了可圈可点的风采,但古屋主人的轶事却在贝溪民间广为流传。

            哭着要“乔迁”的解元

    郭佑达是清代康煕雍正年间人。村民传说,郭佑达的父母是贝溪村下井里人。为了生计,乔迁到西边山的大水江凤形。康煕四十五年(1706)的一天,佑达降生,他父母无限喜悦。可谁知,小佑达日夜哭闹,吵得父母心神不安,于是由喜变忧。一家三口,回到贝溪,小孩夜晚不哭了。再回大水江,小孩“故伎重演”。试验几次都一样。其时,人们说佑达是文曲星下凡。西边山,塘口小,养不了大鱼。其实,那是水土不服。为了小孩成长,父母干脆迁回了贝溪老家居住。

 不愿当驸马的解元

    佑达天资聪慧,从小就爱好学习。一边帮助父母打点家务,一边读书。早晨去牧牛,也要兜一本书去。晚上就着母亲做针线活计的灯光,勤奋读书写字。他的老师是一个很刻薄的人。凡是学生背不出他规定要背的知识,作不完或作不好他布置的作业,常会遭到打手心、罚站、罚跪的“厚遇”。佑达因对老师所授的课业都能背诵、领悟,作业都能完成,从来没受过这种“礼遇”。

    几年后,佑达对经史子集无不精通,分析问题透彻有见解。1729年,郭佑达在省里参加乡试,独占鳌头,成为解元。

    雍正庚戌年(1730),京城举行会试。皇帝本应殿试时才会策问天下才子,可这次他破格,打算借会试这个机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挑选一个才俊作为驸马。郭佑达参加了该年的会试。当礼部把才子郭佑达推荐给雍正皇帝时,皇帝两眼一亮,眼前高大、英俊的青年,不正是自己要挑选的驸马吗?于是命他进宫与公主对弈。公主本来在棋艺就有很高的智慧,可谁知郭佑达变化多端,她哪里招架得住,连连败北。后来,她故意把弈枰一掀,撒娇的她把几个棋子踩着脚下,以测试佑达的见识和胆量。佑达把棋子一颗颗拾起。当拾到公主脚下时,他想,自己是有妇之夫,如果凭勇或用智让公主的脚挪开,拾起棋子,定能讨得公主欢欣。要是被公主看中,皇帝招他为驸马,君命就难违了。从,就要成为万人唾骂的陈世美。不从,难免招来杀身之祸。于是他装出一副胆小怕事的样子,硬是没捡公主脚下的棋子。公主不悦。佑达禀报皇帝后,就悄悄离开了。皇帝见此,打消了招他驸马的念头。

 美死人的解元

   有道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可谁知天下美男也有烦恼之时。佑达几次进京赶考,皆因他与公主对弈一事,考得再好,终究榜上无名。一辈子只做了京师助教和两任四川潼川府安岳县县令。

    郭佑达到底有多美?传说,他眉清目秀,身材魁梧,一米八几高,人们说他“清标比玉,秀色可餐”。郭佑达很美,貌比潘安,加上不愿当驸马,后来消息不胫而走。一次,他路过茶陵县,人们听说美男子解元郭佑达来了,围观者人山人海。一位来集市卖小鸡的姑娘,为了一睹他的风姿,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看了再看,痴情的竟然把手中握着的小鸡都捏死了。郭佑达离开后,姑娘还望着远去的背影,如痴如醉,凝思遐想。

 以“老鼠偷蛋”为教训,严以律己的解元

    这是郭佑达当了安岳县县令时发生的一件事。

    一次, 佑达的夫人告诉他家里遗失了鸡蛋。他毫不介

意:“家中又没别人来,怎会丢失鸡蛋呢?”过了几天,他夫人又说丢了鸡蛋。佑达想,丢鸡蛋事小,办案事大,别人会耻笑。

   “最近有谁进过我的卧室?”他问。

   “没有,来访的人只在书房等,根本没进。”她夫人回答。

    于是,把Y环唤来审讯。

    Y环说:“丢蛋事我不知道。老爷和夫人待我如同亲生女儿,义重如山,小的怎敢胡作非为?”

   “大胆Y环,还敢抵赖!除了你,还有谁胆敢进我卧室,难道我会冤枉你?”

    Y环感到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嗫嚅着。

   “来人,不给她一点颜色,她是不会认错的。”

    于是专司县衙的人,往她身上打了十几板。Y环经受不住,泪流满面,只好编造了一个偷蛋情节。

    那是一个老爷和夫人不在家的一天,因肚子饿了,于是偷了几个鸡蛋煮来吃了。当你们第一次没发现,又偷了第二次,……

    没过几天,家中鸡蛋又少了。佑达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怎么回事呢?在微弱的豆油灯光照射下,忽然,他发现一只老鼠抱着一个鸡蛋,另一只老鼠拖着抱鸡蛋的老鼠尾巴,慢慢移动。他屏声静气盯着,发现老鼠竟然能把一个又一个的蛋拖进洞里。于是,他恍然大悟,是老鼠偷了。上次真得冤枉了Y环啊!

    后来,佑达常以“老鼠偷蛋 ”办了冤案警省自己,办事相当认真 ,凭良心公正办事,成了受人敬重的清官、好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