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坊民俗集锦之春困
春困
指春日精神困倦。春季,人们往往容易发困,故民间有“春困、秋乏、夏打盹”之说。宋曾巩《钱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文燕席》诗:“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东风。”为振作精神以应农时,民间立春日又有“卖春困”及“咬春” 、“却春困”等俗。咬春为立春习俗,民间在立春这一天有“迎春”、“ 鞭春”等活动,即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五辛盘。五辛盘,为元旦、立春饮食习俗,因盘装五种辛辣的生菜而得名。晋代用于元旦拜寿。晋周处《风土记》:“正元旦,俗人拜寿,上五辛盘。五辛者,所以发五脏之气也。”南朝梁庾信《岁尽应令》诗:“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道、释诸家皆有“五辛”、“五荤”之说。佛教徒按戒律不许吃的五辛是葱、薤、韭、蒜、兴渠(阿魏)。民间一般指葱、姜、蒜、韭菜、萝卜。明代习俗在元旦、立春都用五辛盘迎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六:“五辛菜,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萝蒿、芥等辛辣之菜,杂合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东光县志》载:“用葱、蒜、椒、姜、芥和切而调食之,曰‘五辛盘’。”五辛盘近代多用于会饮。五辛盘亦称“辛盘”,元贡性之《题菜》诗云:“三日宿醉醒不得,正思风味到辛盘。”
《四民月令》:“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春之意。”《日下旧闻考》引《陈检讨集》云:“立春日啖春饼,谓之咬春。”《帝京岁时记》则说:“新春日献辛盘,虽土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面杂以生菜、青韭菜、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又清张焘《津门杂记.岁时风俗》:“立春日,食紫色萝卜,啖饼,谓之咬春。”宋范成大《春困》诗题注:“吴俗立春儿童以春困相呼,以掉头不应者为黠”。驱逐春困,也有卖春困习俗的。卖春困宋代流行于江浙一带,指小孩子立春天尚未明时沿路呼叫“卖春困”,有人应叫则春困卖掉、不再疲乏。此俗意在要振作精神,投入立春后的农事活动。宋陆游《岁首书事》诗“呼卢院落哗新岁,卖困儿童起五更”句注称:“立春未明,相呼卖春困,亦旧俗也。”又《开岁》诗云:“卖困不灵仍喜睡,送穷无术又来归。”
新坊俗以花菜脑(桂东话,桂东野芥菜根)洗净伴以黑豆、辣椒、蒜、豆腐等及其他蔬菜腌制而成,立春日或春节期间作为迎新食品,辛辣,具有解困、治感冒鼻塞功效。(扶义平)
- 上一篇:新坊民俗集锦之打炭煤
- 下一篇:新坊民俗集锦之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