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羽群飞过桂东——桂东县打造国际鸟类文化基地
作者:郭名德
白露过后,候鸟南飞,乃大自然之规律。中国有一条穿越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进入南亚次大陆和云贵高原越冬的大鸟道。但是在中国的中部,另有一条候鸟迁徙的大鸟道却一直是个谜。近年来,专家揭开了这个谜底并向全世界公布:这一条亿羽群飞的中国内陆第二大鸟道就在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桂东。
雁阵惊寒,声断“鬼门关”
桂东旧知县洪钟诗:“峭壁万仞鬼斧劈,鸟道飞悬不盈尺……”相传古时候,一到深秋,桂东城中的南门口有很多卖鸟的人,满满地一袋一袋用布袋装着鸟儿挑到街上出售。有野鸭、鹌鹑、白面鸡等30多种一般鸟类,也有天鹅、大雁、赤颈鹤、牛背鹭、白鹳等10多种国家保护鸟类,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鸟。卖鸟人不论是珍禽,还是异鸟,卖时只以长颈和短颈论价。往往短颈的鸟容易卖,长颈鸟价贱,捕鸟人便将长颈鸟晒成鸟干择时另卖。这些都成了食鸟进补者的盘中餐。
那么多的飞鸟是如何捕获的呢?不是用鸟铳射击,也不用竹笼诱捕,而是用大网捕捉。古人在第一次开张捕鸟之前,往往会在山上摆上祭品,烧香燃烛,杀牲畜,捕鸟人口中默念有词,礼拜山神土地和天上各路神仙。认为所能捕之鸟是天地诸神馈赠给他们的“礼物”。
捕鸟人凭经验选择适合的天气而捕获飞鸟。他们往往会选择在山雾蒙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里,在一种群鸟必经之地设下“拦天网”。这网约有3米多高,4米多宽,也有的高10米,宽20米。网眼同捕鱼网差不多。在支起的“拦天网”背后不远处,燃起一堆熊熊柴火,或点起几盏煤气灯。捕鸟人管这个支起网方圆二十米的地方叫“鸟塘”,这整座山头叫做“打鸟岭”。此时,四周群山漆黑一团。唯此山上光亮如昼,而飞鸟一般在雾罩群山漆黑的晚上,极难辨别方向,无奈只有向着光亮的地方飞行。候鸟飞行速度一般是每小时70~90公里。由于速度之疾,群鸟飞临网前时,想绕飞已是不可能的事了。于是鸟身重重地冲撞在网上,随着阵阵惨叫声,群鸟一下子被撞晕后纷纷掉落。捕鸟人则用事先准备好的树枝或竹枝朝着落鸟奋力扑打。通宵达旦,一个晚上下来曾有人捕鸟几百斤,袋子装不了,就把裤子脱下来,扎紧两只裤脚用来装鸟。利益的驱逐,愚昧之痛,星辰清冷,雁阵惊寒……然而,昔日候鸟“鬼门关”已成为过去。
南迁隘口,天造千年道
南中入志曰:“鸟道四百里,以其险绝兽尚无蹊,特上有飞鸟之道。”在桂东的北部有一条海拔2120米的罗霄山脉,南部有海拔2061米的湘南最高峰——齐云山,西南方向有一座海拔2042米的八面山,在3座巍峨的高山之间,那些海拔为600—1200米的低山高丘便形成了一条不规则的约宽30公里、长40公里的鸟道。历经千年,桂东这特有地势成就了南迁候鸟一直从江西进入湖南一条长长的必经“隘口”。每年夏秋交替,来自于内蒙古草原、华北平原的数亿只候鸟开始集群往江西经桂东迁飞。
近年,湖南省著名脊椎类动物学专家、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学建,多次深入桂东实地考察和悉心研究,通过多方论证:桂东的“千年鸟道”系中国内陆除横断山脉以外的第二大鸟道。
据邓学建教授介绍,桂东境内这条“千年鸟道”位于候鸟迁徙的中部线路上。从地势地貌分析,罗霄山脉地处华中腹地,呈南北走势,是候鸟据以南迁的重要标记。从植被分布和地理环境来看,这一“隘口”属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森林植被茂盛,兼之此地又是耒水沤流的发源地,山清水秀的良好环境为迁徙鸟类的中途停歇提供了良好的觅食和休憩场所,实为候鸟南迁途中短暂停留的理想驿站。特别是到了每年秋分前后,这里还会出现一股从西北涌向东南的气流,这股气流沿山势上升,使得集结在此的候鸟顺势飞越“隘口”,减少体能的消耗,然后沿着山脉的走势,踏上南下的远征之旅。邓学健教授的结论具有科学严密推理,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
亮剑护航,鸟欢任飞翔
漫道雄关,长空雁叫,年复一年,季节替交。全球有数十亿只候鸟会在自己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跨越洲际的迁徙,其迁徙的距离最远可达2万公里,是地球上最壮观的自然现象。候鸟迁徙时通常会沿一个固定的路线飞行。万物皆有道,人行青云路,鸟飞千年道,人鸟祥和,平衡生态。候鸟在群山间演绎着迁徙的壮丽史诗。
桂东在增口铁山建起了候鸟观测站,县政府还设有专门的候鸟保护机构——桂东县候鸟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一个保护候鸟的长效机制,对千年鸟道途径的桥头、寒口、增口、新坊、流源、四都等乡的各家各户签订候鸟保护责任书。在全县范围内的候鸟过境隘口,有一支专门的定点蹲守队伍和信息员队伍。还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候鸟保护执法大行动,重拳整治不法分子。保护候鸟的措施逐一落实,为候鸟南迁保驾护航,确保桂东成为候鸟的安全驿站。
桂东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候鸟南迁的保护工作。并在桂东的生态保护中提出了“……有鸟不抓、有鱼不捕、有树不砍,有污染的厂不开”的新理念,要求全县上下务必树立“宁可发展慢一点、宁可损失一些短期利益”也绝不破坏生态环境的精神,给子孙万代留下一片发展的空间。
南迁候鸟在桂东已经得到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一群群南迁候鸟以悦耳的鸣叫声飞越罗霄山脉的中国内陆第二大鸟道上,自由地飞翔在群山起伏的上空。
“亿鸟欢鸣千载道,沤江两岸白鹭飞”,桂东人爱鸟、护鸟、赏鸟的品位很快得到提高。全县人民树立了以爱鸟为荣、以护鸟为责的新型鸟类资源开发思路。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的思想已在民众中普遍形成共识。寒口的鸟岭、新坊的猴子岭、增口的上铁山、黄洞青竹等候鸟主要南迁之地,将分设各具特色的观鸟景点,并逐步发展成为观鸟景区和瞩目全国的观鸟旅游胜地,同时力争打造成高品位的国际鸟类文化基地。
- 上一篇:收藏“文革瓷”
- 下一篇:首届桂东桂花节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