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网络上的桂东 > > 详细内容

美景桂东之邓建中的桂东千年鸟道

    

春秋天,总有一大群一大群的候鸟从北方飞来,飞过我们头顶的天空,向南方翩翩飞去……大凡桂东境内的人,记忆的底片上都会有这样一些清晰的印记。尤其是桂东县寒口鸟岭和增口铁山,每年秋季的白露到秋分这段时间上千万只鸟从山坳里飞过,蔚为壮观。在北雁南飞的自然规律中,桂东这块土地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我省著名的脊类动物学专家、湖南师大生命科学院教授邓学建,不久前深入实地的考察观测和研究分析确认:桂东鸟类古道是我国鸟类迁徙的中部线路,即中国内陆第二大鸟类迁徙通道。

候鸟迁徙沿固定的路线飞行。据科学考察确认,来自西伯利亚和我国北方的候鸟有三条迁徙路线:东线的候鸟沿大陆海岸线南下,至菲律宾和澳大利亚;西部的候鸟则穿越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进入南亚次大陆和云贵高原越冬;惟独中部的迁徙路线一直是一个谜。自西伯利亚、内蒙古高原的候鸟究竟是从什么路线南下进入我国南方呢?邓学建教授的结论有其科学严密的推理:

罗霄山脉地处华中腹地,呈南北走势,是候鸟南迁的重要标记。从地势地貌分析,桂东北部为海拔2120米的罗霄山脉,南部为诸广山系的齐云山,海拔2061米,西南为海拔2042米的八面山,三座高山之间那些海拔600—1200米的低山高丘连成的山脉,形成一条不规则的约宽30公里、长40公里的“千年鸟道”,有史以来,是候鸟从江西进入湖南的必经“隘口”;从植被分布和地理环境看,这一“隘口”属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森林植被茂盛,物种丰富,还是几条江河的发源地。山清水秀的良好环境为迁徙的鸟类中途停歇提供了良好的觅食和休憩场所。特别是每年秋分前后,这条“高山隧道”还出现一股从西北吹向东南的气流,这股气流沿山势上升,集结在此的候鸟顺势飞越“隘口”,一次次踏上南下的远征之旅。故每年夏秋交替时,来自内蒙古、华北平原的数十万只候鸟开始集群迁飞,在山脉的指引下南迁。随秋至的强劲低温气流飞越罗霄山脉的南端缺口增口铁山和寒口鸟岭,形成“百万候鸟过山坳”的奇观。此奇观一年内形成3次高潮,每次时间持续1—2个月。因此,专家确认桂东境内的这条“千年鸟道”为全国内陆处横断山脉以外的第二大鸟道。

目前,桂东县制订了一系列保护鸟类的得力措施,并请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规划,并积极争取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的基金援助,引入开发商,打造高品位的国际鸟类文化基地。以保护鸟类为中心内容,开展独具特色的爱鸟、护鸟、赏鸟活动,建成一流的中国鸟类生态旅游示范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