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网络上的桂东 > > 详细内容

新坊民俗集锦之捡菌啦

 

捡菌啦

民间劳作活动的桂东话,普通话为采蘑菇。桂东话将蘑菇称为菌啦,把采蘑菇称为捡菌啦。捡菌啦,作为食物采集活动,大都是农村妇女的行为,源于原始社会的分工。在森林中,菌啦四季皆有,不同种类生于不同时期,农村妇女就根据菌啦不同的生长习性捡菌啦。如冬春季以采集野香菇为主,清明后至插秧前后以采集大脚哚即美味牛肝菌、苦瓜菌、牛肚、狗肚、黄菌等为主,稻苗扬花期间以黄菌为主,割禾后以采集枞树菇为主。所以,擅于捡菌啦的人一定知道菌啦的生长特性和自然分布范围。

捡菌啦不是每个人都一定捡得到,因为菌啦都有菌堂,也就是菌丝生长结菌的范围。经验老到的农人知道周围的菌堂,所以,捡菌啦容易,有些人甚至等于是自己园里的菜,随时采摘。捡菌啦还要熟悉菌啦的品种,因为有些品种对人体有毒,农村有时也会出现吃了有毒的菌啦发生食物中毒的现象。有时,无毒的菌啦生长在有毒的菌啦或有毒植物周围,也容易造成食物中毒。

捡菌啦即是一件苦事,也是一件乐趣,特别是捡得到菌啦的时候,看到那生机勃发的菌啦想起它的美味就直流口水,那种躲躲藏藏被自己意外的识破的感觉,就如同小时候捉迷藏时快速找到同伴一样,兴奋不已。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个赚钱的季节。现在,由于人们对生态绿色食品越来越重视,且由于菌啦营养非常丰富,价值很高,有些时期鲜黄菌的价格高达每市斤七、八十元,就连普通的杂菌(桂东人称黄菌、大脚哚等几类较好吃的菌啦以外的菌啦叫杂菌)也得一、二十元。黄菌干更是卖到每市斤三、四百元以上,还经常无货,杂菌干也得四、五十元每市斤,干制的野香菇至少得每市斤五十元。有些捡菌啦厉害的农人一年下来,光这一门就收入上万元。(扶义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