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网络上的桂东 > > 详细内容

原汁原味的“桂东香火龙”

作者:郭名德
源自:桂东新闻网

香火龙狂舞

火龙翻飞

扎香火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龙表现的形式非常之多。金属浇铸的龙、木头雕刻的龙、石头凿制的龙、棉布缝制的龙、泥巴揑成的龙、稻草编制的龙……外国人说中国是龙的故乡。湘赣边界上却还一直传承着先人留下来的一种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桂东香火龙”。

  中国龙的“原始”本色

 千百年来,桂东香火龙一直在罗宵山脉中段一代接一代默默地传承着。没经过半点人为的随意改动,也没有经过岁月修饰的半点痕迹。就这样粗旷纯朴集精气神于一体;气势非凡而轻盈灵动;毫无半点笨拙之嫌的桂东香火龙。可在大型广场上气势恢宏地表演,亦可在家居门前草坪上翻滚腾挪的表演,还可在田间的田塍上轻盈地优美舞动……它具有湘赣边界上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味。

 桂东香火龙十分悦目又非常简单,非常纯情又非常震憾。一个龙头、一条龙尾与几节龙身凑在起就可以飞腾舞动,翻滚挪让穿插伸展盘坐旋转各种姿态形象可舞得非常到位,黑幕中划出的一浪浪红色的线条,如彩虹悬挂空中,如闪电划破天宇,如火山岩浆喷射出的绚丽火花……精彩的表演让人目不睱接心情格外激动.

 桂东香火龙浓缩了先人们的智慧结晶,因繁就简却具有东方中国龙的各种方位的传神姿态。桂东香火龙与其他地方的香火龙相比之下各有千秋更具特色。很多外地人看了桂东原汁原味原生态的香火龙时说,桂东香火龙应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美最原始的香火龙了。是的,桂东香火龙正因为不简单的“简单”而恰恰反映了香火龙最原始的本色。

 《韩非子·解老》:“万物莫不有规矩”和桂东人说的“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异曲同工。所以桂东香火龙有师傅源传。桂东先人创始者所订下的舞香火龙规矩,桂东人一代接一代言传身教,不得有违规矩施行。否则。舞龙时龙身上的香火就会掉下来烧坏自己身上衣服,甚至会灼伤自己的脸和手等皮肤。反之,衣物无损和手面无伤,非常神奇。

 桂东香火龙分七井(节)与九井(节)两种。 龙珠、龙头、龙尾与龙身四节合成的香火龙称“七井龙”,意为七仙女下凡之典故。龙珠、龙头、龙尾与龙身六节组成的香火龙称“九井龙”,意为九曲黄河出状元之典故。

  香火龙制作中简单的“不简单”

 桂东香火龙的制作方法一般秘不外传。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族习俗,现在公布于此以飨读者。

 舞香火龙的师傅向我介绍,编扎香火龙分龙头、龙身、龙尾、龙珠四个部分进行。按规矩先扎龙头,最关键的也是扎龙头,先用精心挑选粗壮的稻草做成五市分大小的六个或九个管筒,然后卷扎一起做成龙头内芯。再取来一条四尺长的竹竿,把一头削做成一个P形把内芯箍紧。表演时,即使香火龙舞到高潮龙头也不会飞离竹竿。否则,香火龙头抛入人群之中,后果不堪设想。

 当龙头的内芯做好之后,便用事先准备好六寸长五分大的稻草管筒排扎在内芯上面。这绑捆必须用嫩篾(嫩竹未开叶前剖开做成的篾,称嫩篾。)这样很牢固。不得用铁丝与塑料绳代之。当龙头一一编扎完毕后,香火龙头就有了龙扇(龙骔毛)、龙口、龙须、龙舌,龙头因此而形神俱备好不威风。

 “有头必有尾”。龙尾似鱼尾。编扎龙尾先用稻草编成一条辫子,在编草辫的时候,每隔六寸编夹一个草筒在上面,(龙尾上草筒与龙头上草筒是相同的)共夹九或十二个草筒,如逢闰年夹十三个草筒。

 草筒的制作方法是门技术活。先要明了草筒是用来插龙香的,草筒就要做得不紧不松。大紧龙香插不进,太松龙香容易掉。用十根稻草包住一根竹筷子,接着用一根根全长的稻草一圈圈地卷扎,扎成九寸长之后便把竹筷子抽掉,草筒就成功了。每只管筒只能插三支龙香。龙头、龙尾上的每一只草筒插香数量是一样的。还有,香火龙龙尾的舞棍只有三尺,其余的一律为四尺。

 桂东香火龙的龙身分七颈(节)或九颈(节)。每颈长度六寸九,制作方法一致。取稻草或露箕茅作芯,用嫩篾绑扎后,用菜刀把二头切平整。如何在龙身上安插龙香呢? 师傅说插成圆球状就行了,龙身插香简单容易些。龙珠的制作就更容易,只用金色发光纸糊在圆圆的篾球上就可以了。

  “接龙脑”与“接龙”的祈福奇俗

 桂东香火龙在大年初二开龙,开龙时要敬神,即前往寺庙中敬拜观音菩萨、炎帝神农等神灵。求神灵在新的一年里保佑消除峒里农田中的一切虫害瘟灾;祈求神灵保佑全峒农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四季丰收。

 桂东香火龙的表演形式,分“接龙脑”与“接龙”二种进行。

 什么叫“接龙脑”(接龙头)呢?接龙脑就是“接龙头”。峒里有人新房落成并已乔迁。新房主人如想“接龙脑”,就要在年前向香火龙队预约好,即在过新年的准确时间前来家中舞香火龙,并且言明"接龙脑"。届时香火龙队在其家中把龙舞毕就会将龙头赠送给新屋主人。新屋主人郑重其事地接着龙脑并披上一块红布,然后把龙脑敬放在自己厅上的神龛上,意即龙王到家护佑世代兴隆,子孙发达,避凶趋吉,百事百顺。随后,香火龙队就会当场再扎一个新的龙头。新屋主人就要封上一个大红包(折币应在一条香火龙的香钱成本),同时必须办一餐酒席回敬慰劳香火龙队的全体人员。

 什么叫“接龙”呢?接龙就是迎接香火龙到来之意。“接龙”也要向香火龙队的领队年前预约,也可在过年时舞香火龙的队伍路过门口时相邀“接龙”。

 香火龙进入接龙人家的大门之后,便在绕厅堂转一圈,接着龙头拜向神龛各路神衹与家族列祖列宗。保佑天地人和与保佑家庭人安财安官安等意思。舞龙头人从龙头上拔出九支龙香赠送给屋主人,屋主人接着龙香三支插在神龛上敬神灵,三支龙香插在神龛下敬土地,三支龙香插在大门口的门边上敬天神。礼毕,香火龙随着唢呐声和响器声狂舞起来,门口鞭炮声不断,一时屋里屋外好生热闹。舞龙表演之后,接龙主人要请大家食茶(吃点心),炒大禾糍,将备好的九个瓜子糖果碟子端上来。龙队人员边喝酒边吃东西。接龙主人要送上一个红包(香火钱)。

 那些不“接龙脑”或者不“接龙”的人家,只要看到香火龙队从门前过往,也会自觉地燃放一封或二封鞭炮。舞龙头的人便会从龙头上拔下三支香赠送与他。此人接下这三支龙香又怎么插呢?那只能是一个地方插一支龙香了。如果此人家鞭炮一卷接一卷噼呖叭啦不停不歇地燃放,香火龙也就会在此人的门前欢快地狂舞起来……

  湘赣民间非遗文化中的精髓

 舞香火龙是桂东人喜闻乐见的一种好习俗。那么,桂东香火龙是如何表演的呢?

 舞香火龙的领队告诉我,香火龙开张时得准备好796支香。然后随到那个屋场,就由这个屋场补足龙香。舞香火龙身上的龙香除了龙队中有时会去报制粗壮的除外,一般全是用家居常用敬神的香。

 桂东香火龙表演时,先由龙珠引龙云晃前进圆场一周,又称巡场。 然后香火龙接着随着鼓点,以快步前进,向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四门”参拜。香火龙拜四门后,持龙珠者面对面站在龙头面前;龙尾与龙身则是背靠背地八字手舞香火龙。金光闪闪的龙身在夜幕中狂舞,上下翻腾、左右旋转,场面壮观热烈。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管香火龙舞得如何热闹,香火龙舞者都得听随鼓点乐曲起舞。也就是说听鼓点指挥。鼓点(桂东人叫响器),龙队响器班子一般是由鼓、大钹、丑子(小钹)、大铜罗、碗罗(小铜罗)五种外加二支唢呐配套组成。唢呐一般吹“喜调”和“满堂红”等喜庆的曲牌调子。

 香火龙参神时,响器要打(敲)敬神曲;香火龙在路上行走时,响器打消神曲(过山溜);香火龙在团龙时(舞龙时)却打急奏曲。所以有“龙随响器转”之说。香火龙在空中快速地飞舞盘旋,点点燃香流光溢彩,确是令人叹为观止。桂东香火龙的英姿造型有快步旋环一周的“骄龙出海”、气势磅礴的“狂奔巨浪”、飞舞翻滚的“跃跳龙门”、绕场四门的“云游四海”、叱咤风云的“仰天翔舞”……

 “新龙来新龙去”。从正月初二一直舞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闹过元宵之后,舞龙者将香火龙重新插上新香,狂舞一番之后,把龙化在河边或江滩上,最后将灰烬散入河中。名曰“送龙下海”。

 桂东香火龙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是桂东人纯朴的祈福意愿,也是民族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一种集中表现。除了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外,还有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善良愿望。桂东香火龙是桂东民间艺术文化的精髓,亦可说是湘赣边界非遗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