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郴州文史 > > 详细内容

毛泽东率部进入资兴接应湘南起义部队

    编者按


    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率领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井冈山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对推动全国革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而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中,也有我们郴籍革命者和郴州红色土地写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特选编《毛泽东率部进入资兴接应湘南起义部队》一文以飨读者。


湘南起义时期的资兴形势


1928年,正值人民政权日益巩固,革命运动步步深入之际,反革命湘粤 “会剿”开始了。蒋介石纠集各派军阀势力,从湘粤两省调集九个师的兵力 ,直扑湘南起义总指挥部的所在地郴州。湖南敌军前线指挥部设在衡阳,广东敌军前线指挥部设在曲江,对湘南革命武装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而资兴接近江西、广东,是广东敌军扑向湘南的要地。因此,资兴当时在敌我双方的战略位置上显得极为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朱德、陈毅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决定湘南武装进行战略转移,分两路撤往江西井冈山地区。朱德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主力部队从耒阳撤出,经竹市、观音阁、安仁、神州、湖口圩、茶陵一带,向东部山区前进。陈毅则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机关及部分队伍和湘南党政机关并宜章、郴县、耒阳、永兴、资兴五县农军经资兴撤往井冈山。


  毛泽东率部进入资兴接应起义部队


湘粤两省敌军夹击湘南的局面形成之后,湘南特委继续执行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路线,派出宣传部长周鲁为代表前往井冈山,强令工农革命军全部出动,开赴湘南与湘粤两省敌军决战,以粉碎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拒绝执行这条盲动路线,他认为如果部队与湘粤两省敌军硬拼,很可能失败,革命军将遭受巨大损失,刚刚建立起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有可能丢失,并可能朱、毛两支部队都要遭受巨大损失,这在战略上是十分错误的。因此,他毅然放弃执行湘南特委与合围湘南之敌硬拼的指示,决定率部队下山去湘南,将朱德部队接上井冈山。


3月中旬,毛泽东与何长工率领工农革命军三十一团、三十二团离开井冈山,挺进湘南支援湘南暴动,先克酃县,直驱中村。到达酃县中村后,毛泽东派毛泽覃率领特务连前往郴县、耒阳一带去寻找朱德部队。接着毛泽东将部队分为两路,自己带三十一团为左路,楔入桂东、资兴、汝城之间,给追尾我湘南革命军的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掩护湘南起义队伍安全转移;何长工、王佐等率领三十二团从右路出发至滁口,向资兴方向前进,相机阻击敌人。


毛泽东进入汝城后,湘南起义部队已顺利向井冈山靠拢。于是,毛泽东率部从汝城的土桥、田庄、南洞于4月11日进入了资兴境内。


第二天上午,工农革命军在资兴龙溪中洞戏台草坪里召开了群众大会,分住在各个山窝里、山岙岙的人都来了。毛委员在大会上讲了话。他号召工农团结起来,砸烂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掌握好自己的政权。


4月13日,毛委员在龙溪意外地会见了萧克率领的宜章独立营。毛委员详细地询问了萧克等的情况,告诉他们:朱德、陈毅的部队已向东转移。萧克这支部队的干部战士,这次亲眼见到了毛泽东,个个高兴得合不拢嘴。


萧克向毛委员汇报说,他率领的这支队伍是敌人进攻宜章时和大队伍失去联系的宜章西南地区农军,约五六百人,七十支枪,三百多根梭标。这支部队越过湘粤大道,从宜章、郴县之间插到五盖山,向井冈山进发。当时这一带反动武装很多,粤敌又直逼湘南。部队转战中迷了路,萧克部队处于危难之时见到自己的部队,十分高兴,有如迷雾之中见太阳。两军汇合后,遵照毛泽东指示的路线,宜章农军先行,于4月下旬到达宁冈。


毛泽东对这次在龙溪与萧克率领的宜章独立营的会见,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致40年后的1968年 “五一”劳动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萧克后,谈起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说: “我们是在龙溪洞见面的……”


毛泽东在龙溪停留两天后,4月14日,率部经田坪等处到了青腰墟。毛泽东在青腰墟住宿一晚后,继续东进,于4月15日到达彭公庙。彭公庙距酃县不远了。这一带地形复杂,工农革命军由当地赤卫队员带路,从彭公庙经下堡、汤市开往桂东、酃县。此时湘南起义农军已全部上井冈山,毛泽东率领的部队断后,护卫着农军奔赴井冈山。


何长工、王佐、袁文才率领的三十二团与毛泽东率领的三十一团在酃县的中村分手后,直赴资兴龙溪。在资兴,何长工接到邓允庭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七师 (郴县农军)。两军会合后,邓允庭率部继续开赴井冈山。


    彭公庙联席会议


部队摆脱敌人追击后,4月9日急行军至彭公庙。彭公庙是资兴东北丛山中的一个小墟场,是资兴通往井冈山的必经地,离县城六十余里。在此,陈毅部队与湘南特委召开了一个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陈毅、何长工、王佐、袁文才、邓允庭、黄义藻等,湘南特委方面有特委书记杨福涛 (又名杨载福)、团特委书记席格思等。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一是由何长工等报告军事形势,着重研究部队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会上研究制定了部队的行军路线,安排了军需、收容等工作,并研究应付追敌的防卫措施。二是根据当时白色恐怖的形势劝告湘南特委暂避井冈山,等井冈山至湘南的交通线搞好后,再设法送他们去衡阳。对此,会上争论很大。杨福涛和席格思坚持要回衡阳,而陈毅、何长工等人认为,此时要回衡阳,是非常危险的。资兴通往衡阳的道路,沿途皆为敌占区。何长工对杨、席二人说: “你们这个样子回衡阳,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各种打扮,各种口音,还带了印刷机,路上一定会被盘查。你们怎么过得去呢?”但是杨福涛和席格思回乡心切,不肯上井冈山。杨福涛一再说: “我们是湘南特委,不是边界特委,我们不应该离开自己的地区。”席格思也说: “共产党员应该不避艰险,我们湘南特委应该继续领导湘南人民开展革命斗争,怎么可以往边界躲呢?”陈毅见他们执意要走,于是提议请示当时为中央委员的毛泽东以后再作决定,他们也不理会这个提议。陈毅气恼地说: “在这种形势下,你们执意要回衡阳,是盲动加盲动,等于把肉往老虎嘴里送。”第二天,杨福涛、席格思收拾了一下行李,带着特委机关就走了。陈毅、何长工在送行的路上,又一再劝说,他们仍不肯留下。陈毅、何长工只好无可奈何地让他们走了。结果,在安仁、耒阳的边界处,整个湘南特委机关工作人员及家属全被敌人抓获,惨遭杀害。一个党和团的特委机关就这样损失殆尽。这个教条主义给革命造成损失的深刻教训,是值得革命者认真记取的。


4月10日,陈毅、何长工率部经酃县,开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三十六团的诞生

资兴农军1600多人在黄义藻、李奇中的率领下,跟随大部队日夜兼程往井冈山地区进发。部队到达酃县,敌人在井里施放毒药,致使农军战士10多人死亡。部队略为休息,继续行进。


4月25日,朱德、陈毅、何长工等率部相继到达宁冈砻市。此时,湘南农军已基本撤离至井冈山地区。28日,毛泽东亦率部到达。当日,毛泽东与朱德及湘南五县农军的领导人在龙江书院会见,双方都很激动,自感力量倍增。会见时,资兴黄义藻、李奇中在场。


5月4日,朱德、陈毅部队和湘南农军约一万人,在砻市召开庆祝会师大会。会上宣布,朱德、毛泽东的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及军事委员会书记,王尔琢任参谋长。军下辖三个师,八个团。朱德、毛泽东、陈毅分别兼任第十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师长。整编时,资兴农军被编为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李奇中任团长,黄义藻任党代表。


朱、毛部队会师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全盛时期。


部队整编后,进行了短期的军事训练,随即在永新县腊山一带参加了五斗江、小衡州、黄坳、腊山几次战斗。资兴农军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敢,虽是大刀梭标,与武器精良的敌军作战全不畏惧,取得过多次胜利,受到了朱德、毛泽东等领导人的赞赏。


1928年5月下旬,由于井冈山军需物资相当困难,红四军军委作出决定,将永兴、耒阳、资兴3县农军组成的第三十六团分开,加上郴县农军,返回湘南开展游击战争,以牵制敌人,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5月25日,资兴农军改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资兴独立团,黄义藻任团长,袁三汉任党代表,李奇中任参谋长。一千余人由井冈山返回,开赴龙溪雷连十二洞,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外围游击区——龙溪游击区。


资兴人民的革命,从此又揭开了武装斗争新的一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