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应用写作 > 日用文体 > 礼仪交际文电 > > 详细内容

(四)对联的类别--对联

(四)对联的类别--对联

对联的分类与撰写对联很有关系,不同用处和不同形式的对联, 有不_的内容,不能混用。不明确对联的分类,就写不出内容准确的 好对联来。
从写作手法上分 有写联和集联之分。
1.写联
就是自己动手写;或由别人出了上联,自己对出下联;或对优秀 的对联再创造。前面举的例子,绝大部分属于此类。
2.集联
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方法。它主要是集大成。即摘取前人诗词 文章中的词句组联。要求语言浑成,另出新意。
集联按其收集诗句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种:
(1)集句
把一位诗人的两句诗或好文章的佳句,收集成一联;或把两位诗 人的诗句收集成一联,使其珠联璧合。
例1:
锄月轩联
竹外疏花,冷香飞上诗句;
梅边吹笛,此地宜有词仙。
这是清代顾文彬集姜白石的词句题于働月轩上。
例2:
郭沫若集毛泽东诗词联
江山如此多娇;
风景这边独好。

例3:
集宋代杨诚斋和林和靖诗句联 万壑松风和涧水;
十分烟雨簇渔乡。
(2)集字
就是用碑帖或宗教经典的名言警句来组成联语。
例1:
集华严经联语
发心求正觉;
忘己济群生。
这是弘一大师李叔同集华严经句的联语。此联超凡脱俗,情真意 切。李叔同曾著《华严集联三百》,为佛经集联之大成。
例2:
集王羲之字联
灯火夜深书有味;
墨花晨湛字生光。
(3)改句
指在集古人诗句时,为了联文的需要,略作改动后而集成的联
语。
例1:
雁门关集句联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有故人。
虽然只是将王维诗中的“无”字改成“有”字,却因一字之功赋 予联文新意,给人以乐观、奋进、自信的力量。
例2: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这是将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苏词风格的话“学士(指苏东坡) 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改成上联。下 联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联语全用典故,却贴切自然,使人进 人遥远而又浮想联翩的境界,脑海中会出现一幅幅幽美而壮观的画 面,令人回味无穷。
从联语的字数上分
对联的字数没有具体的规定,一般是四字、五字、七字的居多。 但也有少到一字的一字对,还有两字对、三字对,也有多到一百字以 上的甚至四百多字的超字对。
1. 一字对
例1:
苦,
乐。
例2:
死,
1931年“九一八”惨案,有人写了这副挽联,以上联的“死” 字,对下联一个倒写的“雨”字,表示宁肯站着死,也决不跪着生, 表现了崇高的气节。
2.两字对
例1:
呐喊,
追寻。
例2:
学习,
奋斗。
这两副对联,虽然短小,但寓意深刻,令人振奋。
3.三字对 例1:
孙行者,
胡适之。
例2:
孙行者,
祖冲之。
现代史学家陈寅恪(1890~1969)认为,学习对联有助于提高写 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他在1931清华大学人学考试国文试题 中,破例出了一联的上联:孙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不少考生被难 住了,只有一考生此题满分。其下联是:胡适之。陈寅恪的答案是: 祖冲之。“祖” “孙”相对,“者” “之”相对。
4.四字对、五字对和七字对
这三种形式的对联是最常见的,前面的例子很多,不再赘述。
5.六字对
六字的对联和六字的绝句一样,比较少见,佳品更是凤毛麟角。 例1:
西湖冷泉亭的对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例2:
集白朴词句题写的门联
杨柳秋千院中 小桥流水飞红。
白朴的词《春》原作为:“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空栊。杨柳 秋千院中,啼鸾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6.多字联
例1
王力先生留给桂林的长联(138字)
甲天下名不虚传,奇似黄山,幽如青岛,雅同赤壁,佳似紫金, 高若鹫峰,穆方牯岭,妙逾雁荡,古比虎丘。激动着倜傥豪情,志奋 鲲鹏,思存霄汉,目空培楼,胸涤尘埃,心旷神怡消块垒。
冠寰环人皆向往,振衣独秀,探隐七星,寄微伏波,放歌叠彩, 泛舟象鼻,品茗月牙,赏雨花桥,赋诗芦笛。引起了联翩遐想,农甘 陇亩,士乐缥缃,工展鸿图,商操胜算,河清海晏庆升平。
当初,桂林旅游局的同志请王力先生为七星公园小广寒楼题联 时,被婉言谢绝了。后来王力先生在一再邀请下,才苦苦思忖了几个 月,完成了这副长联。全联138字。构思精巧,语如联珠,对仗工 整,一气呵成。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特色,充分表达了先生生逢盛 世的喜悦之情。仔细品读长联,又得知创作经过,我们又一次体味到 先生的治学之严谨、作文之研究、文采之横溢。
例2: 古今第一长联——昆明大观楼联(180字)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洞无边。看东骧神 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 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占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 四周香稻,万顷睛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 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 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 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轻霜。
这号称古今第一长联的作者是清人孙髯。他博学多识,名重一 时,却不肯应试,生活贫困,落拓一生。此联对仗工整,字句洗练。 上联写景,气势不凡;下联写史,意境深远。他在这里借景抒情,并以史实暗暗抨击清王朝的黑暗统治,揭示了清朝必亡的命运。因此此 联深得陈毅和郭沫若等人的喜爱。诚如郭老当年所赞:“长联犹在壁; 巨笔信如椽。”
7.超长联
还有比这号称“天下第一联”还长的对联,我们姑且把这些200 字以上的长联称为超长联。
例1:
成都望江楼崇丽阁联(212字)
几层楼独撑东西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 烟,烘丹景霞,染青衣江。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只可怜花 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墅香坟。对此茫茫, 百端外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 半江月,谁家之物。
千年事屡换四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 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 歌短赋,抛撒些闲恨闲愁。曲槛回栏,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余蹙蹙, 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梯頫首:看看看,那 一块云,是我的天。
例2:
灌县青城山山门上的对联(394字)
溯禹迹奠岷阜以还,南接衡湘,北连秦陇,西通藏卫,东峙夔 巫,葱葱郁郁,纵横八百里舆图。试蹑屐登上清绝顶,看雪岭光腾, 红吞泛海;锦江春涨,绿到瀛洲。历井扪参,须臾踏蜗牛两角。争奈 路隔蚕丛,何处寻神仙帑库。丈人峰直墙堵耳!回思蛾眉秋月,玉垒 浮云,剑门细雨,尚依稀绕襟袖间。况乃夜朝群岳,圣灯先列宿柴 天;泉喷六时,灵液疑真君唾地。读书台犹存芳躅,飞赴寺安敢跳梁。且逍遥陟檐匍冈,渡笑蓉岛,都露出庐山面目,难遽追攀。楼观 互玲珑,今幸青崖径达,问当初华渚姚墟,铜铸明皇应宛在。
自轩坛拜宁封而后,汉标李意,晋著范贤,唐隐薛昌,宋徵张 愈,烈烈轰轰,上下四千年文物。漫借弒考前代遗徽,记官临内品, 墨敕亲颁;曲和甘州,裳霓同咏。鸾章翠辇,不过留鸿爪一痕。可怜 林深杜宇,几番唤望帝归魂。高士传岂期予哉?莫道赵昱斩蛟,佐卿 化鹤,平仲驰骡,悉缥缈若遐荒事。兼之花蕊宫词,中帼共i焦岩竞 秀;貂蝉画像,侍中与太古齐名。携孤琴御史曾游,吹长笛放翁再 住。休提说王柯丹鼎,谭峭殽鞋,那堪他沫水共波,无端淘尽。英雄 多寄寓,我亦碧落暂栖,待异日龙吟虎啸,铁船贾郁定重来。
这副394字的超长联载于《北京晚报》,文章说此联“堪称第一 长联”。
8.数字联
运用不同的数字,再加上修辞的手法,能组成许多有趣、巧妙、 新颖的对联,甚至是自古至今尚无人对出的绝联。
例1:
露花倒影柳三变;
桂子飘香张九成。
这是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副妙联。有以下三妙:
一妙用人名柳三变对人名张九成;
二妙人名中的数字“三”对“九”,“变”对“成”;
三妙用事贴切。
上联前四个字“露花倒影”,摘自柳三变《破阵子》词中的首句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治波暖。”中的四个字;下联前四个字“桂 子飘香”出自张九成对策句“澄江泻练,夜桂飘香,陛下享此乐时, 必日:西风凄劲,两宫得无忧乎?”
例2:
天上七彩,赤橙黄绿青蓝紫;
人间一曲,西拉素发米来多。
这是著名诗人马萧萧的一副奇联。以七音对七色,别出心裁,新 颖精巧。
例3:
驾一叶扁舟,荡两支桨,支三四片篷,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 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巳有十里。
这是一副仅有上联而至今没有下联的绝对。相传北宋诗人、书法 家黄庭坚(黄山谷)年轻时在船上遇到一位渔家少年,少年得知他就 是名盖江州的才子黄山谷时,说出这只上联而向他讨教下联,而且 说:“下联之中,凡逢上联有数字处,必须以数字相对,但不论反顺, 不得有一字与上联相同。”黄庭坚开始很骄傲,并不以为然,根本没 把这江湖少年放在眼里。但后来细细想想,却不得不佩服:上联中的 一至十的数字均已用完,下联又到哪里去找十个与之相对却又不得相 同的数字呢?黄山谷最终没能对出这个下联,却从中悟出一条哲理: 学问绝无尽头,治学必须谦虚。此后,他虚心好学,刻苦攻读,终于 成了当时的“苏门四学士”之一。
从实用场合上分
1.春联
专指用于庆祝春节的对联。撰写春联要注意两个问题:一要突出 对象,各行各业的春联均不一样;二要分清场合。门联、院联、磨 联、辕联、车联、会联等,它们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例1:
通用联
玉羊开泰,得天时,独驰神奇领地;
金猴澄埃,赖众志,共闯方正前程。
年年昌盛艳艳春联辞旧岁;
日用文体霞

例2:
例3:
例4:
岁岁繁荣声声爆竹迎新年。
农用联
农业是基础,无农不稳; 粮食最珍贵,有粮国安£
劳动门第春光好; 勤俭人家喜气多。
机关联
与民同甘苦,过上三年紧日子; 不做花架子,办好几件实事情。
深化改革喜地覆天翻,风景这边独好; 更新思维看红装素裹,江山如此多娇。
工厂联
改地换天创伟业神州歌大有;
排山倒海挽狂澜广宇庆升平。
立春春节重春日;
意中中意又出新。
——中意电器集团公司
例5:
民主党派联
肝胆相照手挽手,
荣辱与共心连心。
盼台湾归回祖国,
望神州早日统一。
例6:
教育用联
做红烛为后代点燃智慧之光;
化甘露育桃李浇开理想之花。
八方鸿雁展翅东方绘宏图;
四面雏鹰飞聚西邮添丰羽。
2.装饰联
泛指为美化环境而作的对联。这类对联有两个特点:一是应用范 围广,书房客厅、亭台楼榭、名胜古迹等无处不用。二是保留时间 长,有人以一副好对联作为座右铭而信奉一辈子;有的庙联、山门 联、亭联竟能留传千百年。因此撰写此类对联,一定要突出哲理性, 以启迪后人,才能天长地久。
例1:
书房客厅联
茅盾书斋联郭沫若题赠:
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歙张。
清代邓石如题碧山书屋联:
沧海日,赤城霞,蛾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 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 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潇湘雨,武夷峰, 少陵诗,摩诘画, 南华经,相如赋,
例2:
名胜古迹联:
武昌黄鹤楼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成都望江楼联: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例3:
名画宝砚联
徐悲鸿题画联:
欲上中天揽日月;
直倾东海洗乾坤。
张大千题画联:
诗成掷笔仰天笑;
酒酣拔剑斫地歌。
3.交际联
是用于人们之间的互相交往的对联。这种交际联一般不挂不贴, 实际上就是表心意的两句小诗。或祝或讽,或赞或贬,接风送行均有 用场。
3
例1: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郑板桥在被罢官之后,以画画为生。他的朋友李啸村曾送给他这 一副对联,表示对他高洁人品和艺术成就的景仰。联语不仅赞颂了郑 板桥的诗、书、画堪称三绝,同时也含蓄地肯定了他的“归去来”与 陶渊明一样值得钦佩。(另有一种说法,“一官归去来”句是郑板桥对 句)。
例2:
所有的苦和累都叫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
所有的名和利都让一个傻小李雪健得了。
1991年第14届电影百花奖和第11届电影金鸡奖的双料得主李雪 健,手捧两座金奖杯,主持人请他谈感想时,他便用了这副交际联表 达了他激动的心情。
例3:
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互对的一副交际联。50年代,毛泽东与周恩 来去湖南视察。车到橘子洲头,看见帆影点点,百舸竞渡。毛泽东遥 想当年,豪兴勃发,提出与总理做对联互娱。他即景咏出上联:橘子 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总理一时没有答出。离开橘子洲,车驰至 市内天心阁,忽见一群鸽子从阁内飞出,总理立即悟出下联:天心 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上联出得巧妙,既即景扣情,将眼前穿梭的船只与千古不移的江 洲自然地融于一联,且舟与洲的读音相谐。下联对得工整贴切,天衣 无缝。
交际对联在民间流传甚广,用处极大。联语变化万状。电视剧 《联林珍奇》可窥见一斑。
如果想把对联书赠给亲友,要按特定的格式来书写。格式有两种:
第一种:
分上下两部分写。上半部分写联语,下半部分写收赠人。上联下 半部分写时间及收联人姓名;下联下半部分写赠联人姓名或别号。
第二种:
分右左两部分写。上联右边写收联人姓名;下联左边写赠联人姓 名、时间。
4.专用联
指专门为某一事项而写的对联。包括寿联、婚联、贺联、酒联、 棋联、挽联、小说回目联、商品广告联、政府公关联及外国人书联等' 十种。写作时要求感情一定要真挚、浓烈,切合双方的交谊和地位。
(1)寿联
专指祝寿时题赠的对联。像“寡欲能高寿;有德可延年”之类的 常用寿联,既表示送联人的祝贺之意,又有对寿星的评价。
例1:
古稀重喜再加三九岁月;
花甲相庆又添二八春秋。
传说江南水乡一户人家门口张贴着一副艳红醒目的寿联,这是一 副巧藏谜语的寿联。此户人家的父子皆为寿星。为父的“古稀重喜再 加三九岁月”,已经是167岁高寿;做儿子的“花甲相庆又添二八春 秋”,也有136岁了。类似的寿联还出现过。据载,乾隆五十年,乾 清宫曾设千叟宴庆贺百岁老人。宴上一老叟,时年141岁。乾隆因此 出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纪晓岚马上对出下联:古稀双庆重 多一度春秋。君臣上下两联共贺141岁的老翁。
例2: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
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1941年著名学者、教育家马寅初六十大寿,周恩来、董必武、邓 颖超在重庆以此联贺之。
寿联又分自寿、他寿等,祝辞一节中讲过。
(2)婚联
亦称喜联,是男婚女嫁的专用联。内容不外乎祝愿新婚夫妇白头 偕老,美满幸福。
例1:
恋爱自由无三角,恩爱天长,加减乘除难算尽;
人生幸福有几何,好合地久,点线面体岂包完。
这副婚联很有特色。首先祝语“恩爱好合”、“天长地久”、“自由 幸福”均镶嵌在联中。其次,将“三角”、“几何”、“加减乘除”、“点 线面体”等数学名词镶嵌在联中,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是两位从事数学 工作的同行结为秦晋之好。这种双关的联语既切两位新人的职业,又 祝贺了他们幸福美满。镶嵌及双关修辞的巧妙使用,使联语新颖、别 致、风趣、喜庆。_
例2:
新事事新新事事事事皆新;
喜人人喜喜人人人人全喜。
这副婚联除突出了 “新” “喜”两字外,最大的特点是叠词的运 用。四个“新”,四个“喜”,六个“事”,六个“人”,全是双数,更 有趣的是,这是由共青团西安市委主办的集体婚礼,时间是1992年1 月2日,农历11月28日,星期四,又全是双数,成双成对,双喜临 门,真是大吉大利。一副小小的对联突出了喜事新办的热闹非凡,歌 颂了移风易俗的新风喜气,使宾客受到感染和陶醉。
(3)贺联
在事业的开张及成功之际,人们往往送去花篮、贺联表示祝贺, 且常把受祝者姓名镶嵌于联中。
例1:
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祖孙三代,
三代三生,衣钵相传,事业永铭;
言菊朋、言少朋、言慧珠,艺成一家,
一家一业,名声远播,技术高超。
这是当时著名票友“一发庵主”的贺联。不仅在修辞上用了镶名 格、顶针格和比喻格,而且构思新颖、结构工稳。两联人物同是剧坛 名优,但又各为一家,对得巧上加妙,珠联璧合。
例2:
莽莽秦川,秦晋对酬承史永;
悠悠晋水,晋秦联谊溯源长。
这是陕西省楹联学会成立时,山西省楹联学会代表送来的一副贺 联。为表达两省同仁的深厚友谊,作者在联中三次叠用了 “秦”、 “晋”,巧嵌“对联”,真是匠心独运,妙趣天成。
从以上例联中可以看出,贺联最大的特点是热情洋溢,切合身 份、场合,表达赞扬祝贺之意。
(4)酒联
酒在人们生活中占重要地位。我国古代在除夕喝“团圆酒”;正 月十五喝“元宵酒”;二月二喝“龙酒”;清明节喝“春酒”;端阳节 喝“蒲黄酒”;中秋节喝“庆丰酒”……高兴时喝酒助兴,难过时借 酒消愁,送别时用酒饯行,这样便产生了许多有趣的酒联,形成源远 流长的酒文化。
例1:
铁汉三杯软脚,开坛千君醉;
金刚一盏摇头,上桌十里香。
读罢酒店的这副对联,不会喝酒的人也连称好酒,使人酒兴大发。
例2:
小酒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相传这上联是明朝三个官员到一乡村小店吃酒时出的,下联是酒 店老板脱口而出,对仗极为工整,意思却比上联深刻。三位官员听 了,深深折服,自惭江郎才尽,坚决辞官归里。
例3:
猛虎一杯山中醉;
蛟龙两盏海底眠。
相传杜康酿酒开作坊,门前悬着此联。
晋代七贤刘伶是豪饮之士,在杜康处喝了三杯酒,竟一醉不醒。 时过三年,刘妻来讨夫,杜康说,人未死只是酒醉,于是拍醒刘伶。 刘伶醒后第一句竟是:“杜康好酒”。
例4:
翘首仰仙踪,白也仙,林也仙,
苏也仙,我今买醉湖山里,非仙也仙;
及时行乐地,春亦乐,夏亦乐,秋亦乐,
冬来寻诗风雪中,不乐亦乐。
这是明末清初杭州平湖秋月处的“仙乐处”酒楼的楼联。读了此 联,不用喝酒,人亦飘飘然飞往仙境了。
(5)棋联
以下棋为内容撰写的对联,往往一联双关。
例1:
世事如棋,一局争来千秋业;
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 钟山东峙,长江西来,地势壮金陵,
登斯楼也,喜政局揪枰,一着棋高凭国手;
雨花南屏,清凉北倚,天安悬紫塞,忆彼美兮,
注波光云影,千秋旨胜重华封。
以上是南京莫愁湖“胜棋楼”的两副对联。特点均以棋局喻世 事。警告世人:在人生的旅途上,须一步一步谨慎,但要抓住时机奋 起拼杀,才不枉来世上走这一遭。
例2: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
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这副对联与“海纳百川,壁立千仞”的意境相似,不同的是此联 以下棋告诫人们,胸怀要似海般的宽阔,能让则让,做人应如同海纳 百川一般,人人才能充满爱心,世间才能和平安宁。
(6)挽联
送给逝者的联语。与祭词悼文一样,自古至今均为追述逝者的德 行品质,寄托亲友的哀思。
例1:
我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 '
若他年重结丝罗,莫对生妻谈死妇;
汝从严父戒哉,小妮子终当有母。
倘异日得蒙抚养,须知继母即亲娘。
这是林则徐的女儿逝世前自撰的一副自挽联,算是对丈夫、女儿 的临终嘱咐。此联虽字面上无悲楚之语,但读后无不使人凄咽。其高 洁胸襟,字字烙印在自挽联中。
例2:
教书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学,向时代学,
向青年学,生能如斯,君诚健者;
生存五一载,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
与暴力斗,死而后巳,我哭斯人。
此许德珩挽朱自清之联。对其人品、治学、精神进行了评价,表 达了悲痛之情,发人联想,启人哀思。
(7)小说回目联

以对联作为小说、文章的题目,生动有趣,记忆深刻。
例1: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红楼梦》_第33回目联
例2:
武松威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水浒》第29回目联 中国古典名著,多以对联当作目录。如《红楼梦》共120回,就 是120副佳对,《水浒》共71回,便有71副妙联。很值得我们学习鉴 赏。
(8)商品广告联 为商品作广告宣传的对联。
清新精彩、内涵丰富的广告联,会吸引顾客的心,留下难以磨灭 的印象,使亿万顾客记住它,了解它,喜爱他,最终达到购买之目 的。
例1
#夜中徘徊着优美的歌声;
'i花里翻腾着激扬的旋律。
这是“星浪”牌收录机的广告联。
“辛平,’正茂;
肀•“_,,独尊。
对联利用了成语“风华k茂•”和“唯我独尊”,以鹤顶格的修辞 介绍了上海丰华圆珠笔厂和鹅牌针织品两种产品,使顾客耳目一新。
例2:
1^1气同声,济民济世;
在心在术,医国医人。
日用文体 c
这副蜂腰格的广告联,使北京同仁堂中药店的名声威震八方。
例3:
五彩图象$旋之擎;
万里行程瘓f到
,年保温尽$人
♦幸加暖添每。
以上两副广告联巧妙ifeik用镶士格中W拆合式手法,宣传了四种
产品:“凯歌”牌电视机;“乐达” 瓶;“锦华”牌高级羽绒被。
例4:
益友冰箱, 长&电扇,
牌自行车;“如意”牌气压式保温
冰箱竽享;
电扇长
上海看天下,天下看|亨;
宝無在海口,海口有i長。
• • • •
宁寧冰箱,人人宁寧;
大地产品,风靡大地。
“益友”牌电冰箱、“长城”牌电扇、“上海”牌彩电、“宝岛”牌 三九胃泰、“中意”牌冰箱、“大地”牌风雨衣,以上六种名牌产品的 广告是利用回文修辞格组成联文宣传的,使顾客加深记忆,回味无 穷。商品广告联的魅力可见一斑。
(9)政府公关联
政府机关或官员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和联络的对联。
3
例1: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虚名,
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身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
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工堪比官,斧斤利刃,随手携来,因材而用;
医可喻政,硝磺猛剂,有时投下,看病何如。
清代无锡地方官武承漠上任时,将上述两副对联悬挂于县署题联 处。他巧妙地利用对联进行宣传。既收到了 “四乡人皆聚观”的轰动 效应,又取得了实际的社会效果,树立了自己清廉刚正的形象。
例2: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
半厘半毫,民之脂膏,取半文,我为之不值半文。
这是一副集联。集的是清代福建巡抚张清恪的《禁馈送檄》。张 清恪曾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因政绩卓著,升任福建巡抚。为杜 绝亲戚朋友、同僚、下属前往道贺送礼,特撰此文高悬于厅堂之上。
原檄文如下: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 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傥非 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此文此联发自肺腑,警人戒己,言辞恳切。从文中可以看出张公 是实心诚意地禁止馈赠。不仅表达了张公人生的追求,同时也杜绝了 那些亲戚朋友、同僚下属的馈赠送礼。
例3:
政从“正”出;
财自“才”来。
这是一位县委书记的誓言。春节前他亲自书写了若干副,送给县
委的各级领导干部。当别人问起,他解释:上联,共产党是执政党, 我们从政一定要走正路,身子正、作风正,一身正气,这是德政之保 证。下联,要搞好建设,关键在于人才,有了众多的人才,才能在经 济大合唱中奏出不同凡响的乐章。
(10)外国人写对联
对联不仅在国内深受欢迎,在国外也倍受青睐。可见对联的流传 之广,时间之久。
例1:
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
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寿康。
1890年,光绪皇帝新婚大喜。当时英女王维多利亚特遣使者馈赠 “自鸣钟” 一座,上刻对联一副,此联对仗工稳,符合身份;不仅把 帝(天)、后(地)婚嫁的古语概括得恰到好处,又以“吉祥如意”、 “富贵寿康”的祝颂,突出了帝后新婚大喜的中国特色。
例2:
遥望中华数千里;
不知何日能返家。
1880年,7000多名华工曾到加拿大修筑铁路。但通车后多数人无 钱回国。大家便捐款在温哥华的大泽之滨修了一座“望乡亭”,加拿 大友人在亭上题了这副对联,此联虽不够工整,但却朴实感人。
例3: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扬州鉴真纪念堂落成时,日本友人长屋王写了这副对联送来挂在 堂前。此联仅八字,但内涵却十分丰富。
对联还流传到美国、西德、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朝鲜等国。 朝鲜平壤练光亭上就有一副楹联:
长城一面溶溶水;
大野东头点点山。
据悉,德、法、日等国一些开设中文课的学校或中文学校,均有 一些本国的汉学专家开设对联课,学生兴趣极浓。
从修辞手法上分 1.镶名对
亦称嵌字对。即把人、地、物名镶嵌在联语中,暗寓褒贬。镶名 在联中位置又分四种:
(1)鹤顶格——名字镶在联首 例1:
'亭亭美味驰名久; aic厅堂聚客多。
例2:
艳秋天下重;
手乂声海上来。
名字出现在联首,可一&出现在上联,如例1,也可分别出现在 上下两联,如例2。
(2)峰腰格——名字镶在联中 例1:
悲哉,之为气;
惨矣_其可怀。
此联不仅把“秋瑾”的名字^嵌在联中,且非常工整贴切。
例2:
万顷f于常似镜;
四时僉最宜f。
联中出现了 “平湖秋月”,k人一看.就知道是西湖平湖秋月的景
联。
(3)凤尾格——名字镶在联尾

例1:
寧亏不雨旱E'y,虽手B亦难辛瓔; 有道皆_4,知+本便是‘參。
这副对联巧妙•地•把八个地•名• “密云•,’、• “三W”: “玉田”、“丰润”、 “怀柔”、“遵化”、“顺义”、“良乡”自然而准确地镶嵌在联中和联尾, 十分难得。
例2:
月照纱窗,个个?夸; 风送幽香,郁郁•舍
相传这副对联的上联是纪晓岚的-孕&^)丨纪曾夸下海口 “天下 未有不可对之对”。妻以月夜纱窗为难丈夫,上联出后,纪无言以对。 直到近代才有人对出下联,且非常工整、风趣,人名全在联尾。
(4)拆嵌格——名字分开镶在首尾
例1:
卑鉴流传真可字; +恩未报反士务。
这一联是把史可法、洪.承畴(成仇.的.谐音)两人的姓名拆开分嵌 于首尾,褒贬分明。这种格联难度大,既要嵌名成对,又要文通意 深。
例2:

这是一挽联。鈿作家范钧宏凫玍逝kk后,比其 年长六岁的同行翁偶虹先生在惋惜之余,竟把范先生一生所作的12 部新戏的戏名,嵌人挽联中。这12出处是《猎虎记》、《三座山》、 《初出茅庐》、《卧薪尝胆》、《玉簪记》、《强项令》、《龙女牧羊》、《九 江口》、《杨门女将》、《锦车使节》、《春草闯堂》、《林海雪原》。翁先 生以这种奇特的形式怀念好友。
2.顶针对
就是第一句的最后一个词或字,作第二句的开头,使对联的上下 两联,头尾蝉联,上递下接。
例1:
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谁能想到这漂亮的下联出自一个八岁孩童之口。明代才子解缙, 儿时善赋诗填词对对子。八岁随其父、长辈们,出游南京金水河玉栏 杆,文人胡子褀以金水河为题出了上联,命他对出下联,解缙随口对 出下联。不仅迅速准确,而且巧妙自然,足见其才思敏捷,聪慧过 人。
例2:
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
猪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
这是革命烈士郭亮,在民主革命时期给当地自治局写的一副讽刺 联。它有力地鞭挞了自治局长等一伙统治者,揭露他们鱼肉百姓,吃 喝玩乐的猪狗王八的本质。
3.拆合对
利用汉字有合体的特点,有意拆开又巧妙合成,组成对联。
例1:
四口同圖,内口皆归外口管;
五人共傘,小人全仗大人遮。
明代武英殿大学士杨溥,早年家贫,曾求县令免父之役。县令便 出上联,意云在他辖区之人均归他这个外来县令管,谁都得服。杨溥 很快对出下联,婉转请求但又十分恭敬,使县令高兴又佩服,免了其 父之役。
“圖”是由四个“口”组成,“傘”是由五个“人”组成,内、 外、大、小对仗非常工整绝妙。

例2:
妙人兒倪家之少女;
大言者诸位中一人。
相传乾隆一行来到小酒店。店内环境幽雅,还有一倪姓少女卖唱 售酒。乾隆见后马上出一上联:“妙人兒倪家之少女”。此联全是拆 字;难住了同行的学士们。不料歌女却应口诵来:“大言者诸位中一 人”。不仅彬彬有礼,且对仗熨帖。乾隆大喜,赐酒三杯。
上联的“悅”字拆成了 “人” “兒”两字,“妙”字拆成“少” “女”两字;下联的“诸”字拆成“言” “者”两字,“大”字拆成 “一” “人”两字,既准确指出言者是在座中一位,又敬称客人为大 人,符合歌女的身份,绝妙无比。
4.双关对
利用语言中的同音和多义现象,使联语具有双重含义,起到言在 此而意在彼的作用。这样的对联就叫双关对。双关对有两种格式,一 是谐音双关,一•是借乂双关。
例1:
谐音双关
春蚕到死丝方尽;
烛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中的这两句诗已成了历代相传的形容忠贞不渝爱 情的名联。这里的“丝”实际上就是利用它的谐音“思”来表达恋
情。
例2:
借义双关
起病A君子;
送命二陈汤。
“六君子”是中药汤头名。联中实指刘师培等六人组织筹安会策 划让袁世凯称帝,这是袁世凯害皇帝病之始。“二陈汤”也是汤头名。

联中借指袁世凯的亲信陈树藩、陈宦、汤芗铭,他们开始怂恿袁贼称 帝,后见败局已定,又脱离袁而“独立”。袁贼众叛亲离,一命呜呼。
5.叠字对
就是把相同的字叠起来组文,像串串珍珠,熠熠闪光。
例1: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这是“九溪十八涧”的一副对联,由山、路、树、泉组成的溪涧 画面,迭用重重叠叠、曲曲环环,描写了山回路转,涧折溪环的风 景,还有那高高下下的千重绿树,还有那沁人心脾的叮叮咚咚的美妙 泉水,使人如临仙境,乐而忘返,悠悠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就是 叠字联的特殊功效。
例2: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本联作者匠心独到地运用了十四对叠字形象,生动地把苏州的网 师园那种明媚秀丽的风光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又由于用的是 两两相叠的短叠,纤巧柔媚,好似一位小巧娇美的苏州姑娘给人轻声 细语地讲述着网师园的迷人。
6.回文对
就是正读、倒读都成诗文的联语。它是利用词语排列顺序的相 反,组成可以回环往复的联文。按其读音和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暗 回和明回两种形式。
暗回:
指的是上下联句句可倒读,但正读和倒读的字、音、意完全相 同,也有字不同,但音意与正读相同。
例1:
厦门鼓浪屿鱼腹浦联
雾镇山头山镇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这副联就是暗回的第一种情况,倒读的音、形、意与正读相同, 用这种手法烘托出碧海苍天、雾气弥漫、渺远迷茫的意境美。
例2: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传说唐伯虎到一古刹游玩,长老请他为其师父画的一幅荷花图题 字,唐伯虎兴冲冲地题了上联于画的右边,留下话云:“谁能对出下 联,必当今奇才。”清戏剧理论家李调元对出了下联。从此,这画便 成了寺庙的镇寺之宝。
明回:
指正读、倒读字句各异,语义不同,倒读顺承正读,内容连贯而 有深化。有的书上叫大回转。
例1: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例2:
舞台小天地;
天地小舞台。
还有一种叫小回转,指的是不进行全句的倒读,只在一句内以词 组为单位倒读回环。
例1: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例2:
文中戏,戏中文,看文看戏,各得雅趣;
音藏调,调藏音,听音听调,皆在奇情。
上面这副对联也可写成:
文中有戏,戏中有文,识文者看文,不识文者看戏;
音里藏调,调里藏音,懂调者听调,不懂调者听音。
7.对用典
利用古代故事、民俗民谚、有出处的警语组成联文或穿插在联文 中,使对联凝练警策、蓄意无穷。
例1:
组麂触槐,死作木边之鬼;
豫让吞炭,终作山下之灰。
这副对联有三个特点。一是拆字,把“槐”字拆成“木” “鬼”, 组成“木边之鬼”;把“炭”拆成“山”、“灰”,组成“山下之灰”。 第二个特点就是用典,把“姐慶触槐”和“豫让吞炭”两个典故放在 联首。《左传》载《晋灵公不君》一事道:“晋灵公“使组麂贼盾。晨 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麝退,叹而言日:‘不 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是一于此, 不如死也。’触槐而死。”除了修辞上的这两个特点外,第三个特点是 联语实际上还潜藏着两个“二难”推理。(即包含假言推理又包含选 言推理的一种推理形式。)
从这一副对联看,小小的对联不简单。我们也许从中能悟出一些 写作的道理吧!
例2:
昔年河畔,曾叨君子之风;
今日囊中,复照圣人之典。
这是宋朝黄政一十岁应考时,写的一副对联。当时考题是《腐草 为萤赋》。他马上想到“聚萤攻读”,“青青河畔草”,又想到“君子之 德风,小人之德草”,于是写出此联。联语含蓄,既有“萤为腐草所 化”的传说,又有车胤囊萤照读的典故。
以上七种修辞联,都是由一些特殊修辞格组成的。另外还有一些 由普通修辞格组成的对联,因构成比较简单,在此,我们仅举个例子 说明,不多分析了。例如:
比喻对——郑板桥题联画像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雪梅无仰面花。
拟人对
烛向灯云,靠汝遮光作门面;
鼓对锣日,亏侬空腹受拳头。
问答对
岭上梅子熟未?
座中木樨香乎?
这是江西省石钟山坡仙楼的一副对联。特点是上下两句都是问, 答案是通过游人的感受去寻找,非常有趣。
衬托对
东海望澎台,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
南天留祠宇,雄国虽渺,称名则妇孺皆知。
这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祠的一副对联。作者并不正面叙述郑成功当 年如何反抗侵略,如何收复台湾的事迹,只是用“澎台风景”作示 意,接着以“不殊”和“之异”作对立面,衬托上句。这样,使读者 很自然地联想到这位民族英雄当年的光辉伟绩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