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为 品书香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应用写作 > 日用文体 > 礼仪交际文电 > > 详细内容

(二)现代悼词的特征--悼词

(二)现代悼词的特征--悼词

现代悼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 怀与敬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 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文体。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现代悼词的概 念,采其广义,同时将狭义的悼词(宣读体悼词)作为现代悼词的一 类来讲述。
现代悼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它反映新时代的新生活、新 风俗、新思想,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和古代的诔辞、哀辞、吊文、 祭文,都有实质性的不同。现代悼词彻底地坚决地摈弃一切封建礼教 和鬼神迷信,它体现新社会人与人之间崭新的社会关系,虽然现代悼 词也要历叙死者生平,表彰其业绩并致哀悼,但目的是为了化悲痛为 力量,更好地勉励生者去学习,去战斗,去工作。它是积极的,决不 是消极的。毛泽东同志在悼念张思德同志的《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 S说:“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 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 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 起来。”这段话确切地阐明了现代悼词的宗旨。
由此而产生现代悼词的三个特征:

1.总结死者生平业绩并充分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毛泽 东同志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我们革命队伍内部的 每个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不管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 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地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或多或少的贡献。张思 德同志是中共中央警卫团的战士,因炭窑崩塌而牺牲在烧炭的工作岗 位上。他的工作是平凡的,但伟大的事业就寓于这无数平凡的工作之 中。他牺牲后,毛泽东同志亲自在追悼张思德同志的大会上致悼词, 写下了《为人民服务》不朽的名篇。现代悼词是一种具有高度思想性 和现实性的文体。作者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总结死者生平业绩,充 分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并寄托人们的哀思,以激励生者更加 奋发地前进。但现代悼词并不是学术论文,也不是总结报告,它从哀 悼文体的角度来总结死者生平业绩时,务必做到饱蓄深情,言简意 赅。

2.化悲痛为力量的积极的基调和内容。现代悼词的内容是积极 的。它不能象古代的哀辞那样,一味宣泄个人的哀痛之情,充满悲惨 的情调,使人感到愁闷压抑。现代悼词应该排除一切感伤主义的、悲 观主义的、虚无主义的消极内容。它不是面向过去,而是面向现在和 将来。因此,化悲痛为力量的主题,形成了现代悼词的基调。

3.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现代悼词的表现形式和表 现手法是极其多样的,既可写成记叙式或议论式的文章,也可写成优 秀的散文作品;既有书面体,又有宣读体;既能以叙事为主,也能以 议论为主,或以抒情为主。如《沫若文集》第十三卷里所收的几篇悼 词,几乎篇篇的写法都有所不同:《悼念A•托尔斯泰》是一篇议论 文,而《罗曼•罗兰悼辞》则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吊星海》是緬 怀性的随感,而《悼江村》则明明是一首别具一格的散文诗。虽然现代悼的词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各不相同,但它们的语言风格都大体相 同。那就是务求真挚质朴,切忌浮夸艳丽。
充分肯定死者对社会的贡献,真诚表达生者的悼念和敬意,以质 朴无华的语言和多种多样的形式体现化悲痛为力量的积极内容——这 就是现代悼词的基本特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