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应用写作 > 公务文体 > 机关通用公文 > > 详细内容

(一)“公文”的含义和发展概况

        公文,是党的机关实行领导、政府机关进行行政管理以及一些人 民团体、企事业部门进行某些公务活动中,所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定 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即通用公文。它作为管理社会、治理国 家的文字工具,在人类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 展而发展。它的功用、特点、形式,是应社会需要在历史上发展来 的。我们要改革和提高今天的公文写作,要吸取外国的文书工作经 验,也要了解我国公文发展的历史轮廓,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影 响,继承发展优良传统。
1.我国公文的起源和早期状况
公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公社发达以后。那时虽没有国家,但 部落、部族也有社会生活、生产和事务要处理,部落、部族之间也有 信使、信物,于是产生了 “结绳而治”,即用绳子打成不同的样式的 “结”来记数、记事,用于治理;产生了 “图法”,可能是一种由图画 向图画文字过渡的记事记言形式。在我国未见实物,据古书记载,伏 羲氏依据天地自然之象造八卦,分辨和表示“数理”和“文理”,进
a中国公文实用大典
行管理;后来黄帝的史官仓颜创造了文字,产生了文书簿籍,依靠它 们决断万事,天下就治理得很好了。文字、文书当然不是一人一时所 造,它产生于奴隶社会前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奴隶社会,产生了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管理国家、处理 政务的公文逐步产生、完善和定型化了。我国现在可以见到的最早的 公文是夏、商、周三代之文。
(1)卜辞
当时迷信,依托天意、鬼神进行统治。有些事务要请示天意,就 占卜。殷商时代把“请示”事项刻在龟甲、牛骨上,钻小孔在火上 烤,依据裂纹看天意如何,破译后又把执行结果刻上成为档案,这就 是有名的甲骨文。周人占卜用蓍草,也用甲骨占卜,卜辞在《周易》 中保存下来。
(2)诰令
由于治理终是人事,必须教告民众和大小臣工,写下些训诰、诏 令、誓辞等下行公务文书。《尚书》中保存了一些,其中虽有战国及 晋朝的伪作,但尚可以看出大体面目。
(3)金文
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又叫“铜器铭文”,以西周时最多,是 简短的箴、铭,其中也有公文,多记战功、政务、警语及赏赐缘由
等。
这一时期社会关系和国家事务还比较简单,机关公务文书篇幅短 小,只是初具规模。现以《尚书》中商汤讨伐夏桀时一篇教告的誓辞 为例。
例文1

汤誓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 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 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 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易丧,予 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 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 赦!
译文:你们众民,都来听我说!并不是我敢于作乱,只因为夏氏 有罪,上天命我诛灭他。你们这些人啊却说:我们的主上不照顾我 们,丢下庄稼活去硌打夏氏的地方。我是听到你们的话了。只因夏氏 有罪,我敬畏上帝,不敢违命不去惩罚他。现在你们说,夏氏的罪到 底怎样?告诉你们,夏王用尽了众民之力,剥尽了夏地的财富,众人 都怠工不顺从,说:“太阳啊你什么时候完蛋,我愿意和你同归于 尽!”夏王的德行败坏到这样地步,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你们要 协助我,执行上天的惩罚,我一定要大大地赏赐你们。你们不要不 信,我决不会说了不算!你们要不服从这个誓词,我就要杀死你们和 你们的家属,决不宽容救免!
2.旧公文的发展成熟
春秋战国之际,奴隶制没落,文化下移,产生了 “有教无类”的 私学,学生“学而优则仕”,参加政权、参与管理。随着封建制的产 生、发展、特别是秦汉建立了完备的政府体系,上下左右交往频繁, 在官吏文化素质比奴隶制提高的条件下,两千年间形成了一套完整成 熟的公文体系。
(1)种类齐全完备
中国公文实用大典
为了适应等级制度和各种不同的功用,产生了众多的品类和严格
的分工。
下行公文(上对下)就分皇帝和宰相大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的几类几十种,如“诏”、“敕”、“谕”、“旨”等,如“教”、“令”、 “戒”、“符”、“檄”等。上行公文原先只有给国君的,战国叫“书”, 秦朝叫“奏”,汉朝发展为“章”、“奏”、“表”、“议”、“疏”等’统 称奏议;后来又发展成为给皇帝和给上级官府的几类几种,给皇帝 的,三国以后多称“表”,后又盛行“启”、“封事”,宋代又称“札 子”。给官府的,包括“牒”、“申”、“启”、“呈”、“笺”、“状”、“文 册”、“揭贴”等等。平行公文,就是“移”,又称是“移文”或“移 书”,又有“关防文书”等名目,后来增加了 “关”、“刺”、“咨”、 “照会”等。它的弊病是名目过多,繁琐杂乱,以致后来不切实用, 影响效率。
(2)备受各界重视
封建社会的政府是官僚机构,公文是它重要的统治工具,被称为 “经国之大业”,“政事之先务”。这些公文或是发布的政告,或是呈报 的政局、民情、军务、科举、财赋等情况,或是呈送最高统治者的政 见、国策,因而与国家利害兴衰有关,也与作者个人命运直接攸关, 于是倍受重视。中央政府设了专门机构,有专职的学士、官员从事此 道;地方官府有行政长官的幕僚、门客来代笔或帮助起草。由于写得 好可以做官升迁,写得不好可能坎坷贬谪,人头落地,所以读书人都 花大力气练习,做官的人常常自己动手写作,不肯马虎大意。有志之 士也把“上马杀狂胡,下马草军书”等量齐观,两样都能是很“率” 的!这里要看到,当时的公文弊病也很大,主要是形式主义,文牍主 义,咬文嚼字,纸上谈兵,充满了陈言谀词,流毒积习至今难消。
(3)名文高手如林
我国封建社会里,许多政治家有较高文化修养和公文写作修养, 往往自己动手起草文书;又有许多文学家、语言大师本身是官员或幕
僚,也要起草文件。不管是自写或代拟都产生了许多优秀著作。像李 斯《谏逐客书》,贾谊《治安策》,汉武帝《求茂才异等诏》,诸葛亮 《出师表》、《与群下教》,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魏征《谏太宗十 思疏》,骆宾王《讨武瞾檄》,韩愈《谏佛骨表》,柳宗元《驳复仇议》 等,都是有见识、合文体、切实用、有文采的公文佳品。过去有的研 究者拿它当文学作品读,并常常用“文学价值不高”来否定这一类中 不能入选的大量有价值的文章,这是偏颇的。我们应该从公文的角度 加以研究,继承这一笔丰厚遗产。当然,其间也产生了大量冗长芜杂 之作,应引为鉴戒。请读一篇普通公文,以见一斑。
例文2:
禁馈送告示
[明]海瑞
接受所部内馈送土宜礼物,受者笞四十,与者减一等,
律有明禁。粮里长各色人等,每每送薪送菜,禁不能止。穷 诘所以,盖沿袭旧日风习,今日视为常事。且尔等名为奉承 官府,意实有所希求。谓之意有希求者,盖意官府不易反 面;而今少献殷勤,他日禀公事、取私债、多科钱粮、占人 便宜,得以肆行无忌也。若有美意,则周尔邻里乡党之急可 也;官有俸禄,何故继富?与之官,取之民,出其一而收其 十,陷阱不浅!今后凡有送薪送菜入县门者,以财嘱论罪。 虽系乡宦礼物,把门皂隶先禀明,后许放入。其以他物装 载,把门人误不搜检者,重责枷号。
这是明朝清官海瑞在做淳安知县时,禁止送礼的布告。文字通 俗,简注即可读懂。笞,用竹板打屁股。科,征收。周,救济。继 富,增益本来就富有的人。财嘱,行贿。枷号,用木枷枷在颈上写上 罪状示众。正文写法与今天的布告近似。开头一句,是对“馈送”时
EX中国公文实用大典
弊禁止的法律根据。主体提出当时“馈送”的事实情况,并进行用意 的分析和危害的说明。结尾,依据法律和事实端出决策——以行贿论 罪,其中又体现政策区分情况,乡宦送礼应禀明,误不搜检要治罪, 先堵塞漏洞。
3.旧公文的没落和变革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旧公文不断显现弊端,也不断进行改革。 但在封建社会总体是在没落,辛亥革命以后总体是在变革。
(1)没落僵化
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公文日见繁琐、冗杂、僵化,成为套语例 话,特别是幕僚们舞文弄墨、骈四偭六,成了反动政治“鬼脸上的雪 花膏”,捣鬼的装潢,吓唬老百姓的官腔。象唐宋两次“古文运动”, 试图改革它而终难有大的成效;而每次农民起义在冲击封建政权时都 力图改变它。特别是近代,像太平天国时,就下诏戒浮文巧言,洪秀 全自己的“诏书”,采用极为通俗的形式。如《禁鸦片诏》:“高天灯 草似条箭,时时天父眼针针。不信且看黄以镇,无心天救何新金。吹 来吹去吹不饱,如何咁蠢变生妖!戒烟病死胜诛死,脱鬼成人到底 高。”(简注:灯草似条箭,明亮天灯像箭一样锐利。眼针针,眼光尖 锐。黄以镇,何新金,都是太平军将领,黄临阵脱逃被处死,何勇敢 战斗受升赏。吹,吸。咐,这样、如此)当然,只用这样顺口溜也是 不行的,但在当时有一定进步性。后来,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面 前,封建的公文程式、行文关系、称谓名目等都受到无理的责难和抵 制,终于,公文体制也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了。
(2)变革求新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废除旧公文的名称、格式,颁布了一 个新的公文书程式条例。那是很简单的,分“令”、“咨”、“呈”、 “示”、“状”。废除旧公文的名称、格式,废弃“大人”、“老爷”之类 称呼而改称职务等。后又进行了多次改革,像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 公布公文程式令,有“令”、“布告”、“批”、“任命状”、“呈”、“咨”、
“公函”七种。以后又几次更改,大类不过“令”、“训令”、“指令”、 “布告”、“任命状”、“呈”、“咨”、“公函”、“批”九种左右。几经改 革,确定使用白话、标点(三十年代定下来,原先只是一个“顿 点”),不许骂人,又统一公文用纸,格式固定化等。这些就是辛亥革 命后公文改革的一些成就,应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后来国民党反动 派掌权,公文内容、性质日趋反动,形式上也半文半白,连用语也刻 板化了,如“为……事”、“查”、“照得”、“等因”、“奉此”、“准此”、 “理合”等等,一派陈词滥调,一副可憎面目。这是国民党政权性质 所决定的。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辛亥革命被封建阶级、官 僚买办阶级的代表夺走了果实。他们政治上没有什么建树,公文也没 有什么像样的作品。姑举两例:
例文3:
南京特别市市政府令
(第六九?号)
查十一月十七日本府第十二次市政会议、据该局长提议、群众运 动团体乘车、拟请规定统一办法案、当经议决、关于群众运动团体乘 车、无论党部或工会、均须先行商请市府知照办理、等语、除分函南 京特别市党部市总工会转饬递办外、合行令仰该局长即便知照、此
令。
(1927年11月《南京市政公报》第五期)
例文4:
布 告
荒唐古怪又稀奇、南京市民发疯气、无缘无故起谣言、通衢小巷
闹把戏、什么妖妇摄灵魂、都属荒诞无根据、无识民众偶听到、吓得 精神不附体、其实没有这回事、反动分子乱凑趣、奉劝诸君莫轻听、 奉劝诸君莫轻听、现在时疫正流行、儿童卫生须注意、打倒死亡与疾 病、拥护科学与革命。
南京市教育局长X X X (1928年4月24日《首都市政周报》)
例文3是“四一二”之后,连一切合法行动也限制的,写得诘屈 赘牙。例文4是谣传中山陵竣工要摄小儿灵魂“合龙”,闹得人心惶 惶,只好出布告辟谣的。为了市民易懂,采用七言白话,显得不伦不 类,滑稽可笑,从反面透露了人民对那个政府是什么感情。当时谣言 流传情况及其实质,鲁迅《三闲集?太平歌诀》曾提到,如有兴趣可 与此布告对照一读。
4.人民政府新公文的产生与革新
(1)人民革命战争中产生了新公文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自己的机关工作之日,就开始了崭新的由简易 到完备的公文制度,用以开展工作、进行斗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期间就运用和改革一些公文形式,如通告、布告、通电、函信等。第 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苏维埃政权就有上行的报告,下行的命令、 指示,平行的电文、信函等。1931年制订的《文件处置办法》就是在 试行中摸索的公文制度。抗日战争期间,各边区政府都注意公文的运 用和改革,1942年1月颁布《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特点是简明 实用。它规定公文分“主要的”和“辅助的”两类:主要公文是命 令、布告、批答、公函、呈文,辅助公文为指示信、报告、快邮代 电、签条、通知,共十种。其中规定命令、布告、批答、指示信为下 行公文;呈文、报告为上行公文;公函、通知为平行公文;快邮代电 和签条,通用不分,签条只限机关内部使用。这是解放战争期间,使 用和改革创新的基础。
(2)人民政权建立后公文的发展

全国解放后,随着人民政权的建立,在解放区形成的公务文书体 制巩固、发展、健全起来,推行到全国。逐步地把正式公务文书和日 常事务文书区分开来,并对公文进行了定型化、规范化,确定文种, 正式颁行。第一个基础文件是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的 《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分总则、种类、体式、办理程序、行文关系、 催办检査、档案、保密,共八章四十条。军事、外交、司法部门另 定。第一章第一条明确规定:
公文是政府机关宣布和传达政策、法令、报告、商洽和 指导工作,交流经验的一种重要工具。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人员须本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正确掌 握运用,以达到密切联系群众,有效地贯彻政令与改进工作 的目的。反对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和以办理公文 为惟一工作的文牍主义;同时应克服粗枝大叶、推诿、迂 缓、紊乱等不良作风。
这就是它的宗旨和精髓,其他几章几条都是根据这一精神对各类 各种、各方面做的具体规定。还有十个附件,对行文关系、报告制 度、标点符号用法以及公文用纸、来文登记表、电话或面洽记录单、 交办单、催办单的式样做了规定。1955年党中央批准《中国共产党中 央和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1957年国 务院秘书厅印发《关于对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稿)》,又 作了改进、补充。直到198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又颁布《国家行政机 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在拨乱反正、促进四化、完成工作重点转移 上起了很大作用。此后几年,在实践中又不断听取意见、研究调整、 改革创造,于1987年2月又发布正式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 法》并于1993年11月发布、1994年施行重新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 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公文处理办法》)。随着体制改革的发展, 1987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文件处理工作 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1989年4月发布《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1996年5月修订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 处理条例》(以下简称《公文处理条例》),经中央批准发布施行。我 们今天的公文写作就以此为依据。
(3)在体制改革中改革公文
公文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正处在迅速 发展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办公现代化、政 治透明度的增强,公文亦必须改革。如,前几年试增的“主题词”栏 目,已正式规定下来;将来也必有不断的变动。一是要适应改革的需 要。如,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其公文也要分开,《公文处理办法》 和《公文处理条例》分别发布,就是试迈的新一步。二是适应高效的 要求。首先以现有的《公文处理办法》和《公文处理条例》为准则, 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其次,提高质量、减少数量,消灭文 牍主义。最后,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以实效为追求目标,进行 公文改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