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社会 > > 详细内容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及问题


  小额信贷是一种以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一般由从事微型金融的专门组织或提供银行微型业务的金融机构负责开展业务,专门提供小额贷款产品。小额信贷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贫困农户和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他们提供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一、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

  (一)国家扶贫力度的加大为小额信贷业务在农村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农村扶贫工作一直是我国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在扶贫工作中,两大措施为小额信贷业务在农村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一是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进一步促进农民减贫增收;二是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提高贫困农民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帮助农民减贫增收和自我发展中,帮助农民解决生活困难、突发状况以及自我创业都需要一定资金的支持,这就为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政策基础。其实早在1993年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的易县“扶贫社”试点就已经拉开了小额信贷业务的帷幕。

  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在第十八条明确指出:“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涉农业务实行与村镇银行同等的财政补贴政策。这一政策的发布打开了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前景,国家对小额贷款公司涉农业务的优惠政策也提高了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将有利于小额信贷业务在农村的发展。

  (二)农民生活观念的转变为小额信贷业务在农村发展提供了需求保障

  过去,农民严重依赖土地,没有土地,农民将无法生存和发展,但是。现在随着农村小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的价值观、生存观和发展观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农民已经从传统的旧式农民观念中脱离出来,在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告别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从事一些非农产业,以达到增收致富的生活目的。一批批家庭小作坊、村镇小企业纷纷出现。但是,实力弱、信用保障程度低、贷款额小的现实导致很多农民及微型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荒。而小额信贷贷款金额低且借款人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提供担保的优点恰恰解决了农民及微型企业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了发展中的资金限制。因此,随着农民生活生存方式的继续转变及自我发展意识的觉醒,小额信贷业务在农村将会有更加广阔的需求空间。

  (三)银行业务竞争压力为小额信贷业务在农村发展提供了供给保障

  随着国家对房贷政策的收紧,曾经是各大银行争抢的房贷业务已经逐渐失去了以往的高吸引力,各家银行开始将目光投向小额信贷业务,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正逐渐将小额信贷业务作为主攻方向。2011年银监会下发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在此政策的鼓励下,近两年来小微企业贷款增量迅速,2010年银行业小微贷占比只有20.47%,在此之前占比更低在10%多,如今已可与大中型企业融资占比相提并论。周小川出席国际金融论坛2012年全球年会时表示,2011年大型、中型、小微型企业融资比例各占1/3,2012年小微企业融资增速高于大型企业融资5%,未来小微企业可能会得到更多的贷款比例。由此可见,在政策的刺激下,随着银行竞争方向的转变,小额信贷业务的供给将会越来越多,这为该业务在农村的发展奠定了供给基础。

  二、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小额信贷业务要想打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发挥充分的作用,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目前在农村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中,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农民的金融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农村信用环境相对较差,存在贷款回收困难现象,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一些银行出现惜贷行为,使得部分急需贷款支持的农户难以获得贷款,对该项业务产生不良印象。

  2 很多农户贷款用于养殖、种植业发展,但是这些活动受天气、环境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和市场风波时,往往造成农民颗粒无收、血本无归,导致部分信贷资金成为不良资产,而贷款又没有其他担保可以处理,因此,金融机构办理小额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受挫,不利于该业务的持续发展。

  3 小额信贷业务的创新不足、模式单一化和农业经营特点脱节。很多农产品从生产到产生效益的周期较长,并且在农业生产时受自然气候等不可抗风险影响较大,在农产品销售时受市场风险影响明显,农民自身抗风险能力弱。贷款偿还能力较差,而小额信贷业务的期限普遍相对较短,缺乏灵活多变的贷款模式,结果导致金融机构的资金安排和实际回收情况不吻合,很大程度上影响金融机构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金融机构开办此业务的积极性。

  (二)信用风险问题

  信用风险是贷款风险中的主要类型,是指借款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贷款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在小额贷款业务开展中,信用风险直接而明显。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程度较差,长期以来电子化水平较低,信用记录缺失,导致金融机构和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贷前调查困难大,质量低。

  2 部分农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和对小额信贷业务的认识程度不高,产权意识淡薄,特别是一旦遇到生产亏损而无力还债,还会产生逃避还款的念头,因此农民信用的缺失使小额信贷业务的不良贷款增加,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系数提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