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古今郴州 > > 详细内容

郴州--“天下第十八福地”

        郴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郴”字最早见于秦朝,古作“林邑”,意为“林中之邑也”。自秦以来,郴州即为历代县、郡、州、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郴州很早就是“天下第十八福地”,因此以后郴城便以福城自居。

        那么,“福地”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深层含义呢?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福地”:“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现在多用来指幸福的地方。那么,郴州作为“福地”一说又是怎么来的呢?“福地”一词最早来源于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书中把天下的名山大川归为18大洞天、36小洞天和72福地。在传说中,由于苏耽在苏仙岭为民祈福而得道成仙,因而郴州的苏仙岭也被收入书中,并在72福地中排行第十八,“天下第十八福地”由此得名。

        如果说苏耽在苏仙岭为民祈福开创了郴州福地历史,那么,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中国女排从郴州腾飞、创造举世瞩目的“五连冠”则让福城郴州从此更声名远播。

        [1]道教是中国古代宗教按其自身内在的逻辑,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宗教。华夏先祖崇拜自然、崇拜鬼神,盛行沟通人神意愿的占卜等多种方术。这种原始宗教逐渐演变成殷周时期的对“天”或“上帝”崇拜和祖先的崇拜。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宗教经历了显著的理性化演变,与社会文化知识的分化。至汉代,社会对宗教又产生急迫的需求,儒学发生宗教化,佛教也於此时传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当时崇尚黄老的思潮,兼综合各家思想,并与传统的鬼神崇拜、神仙思想、阴阳术数等逐步合流。东汉顺帝时,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已经成书。张陵也於汉安元年(142年)受得“正一法文”和“正一盟威秘箓”,遂入蜀传“正一道”(俗称“五斗米道”)。他设立“二十四治”,广收徒众,订立规条,形成道教中第一个教派。道教於此时正式创立。稍晚的光和(178—184)中,张角在东方广传“太平道”,建立起“三十六方”的道教组织。

        [2]杜光庭(850—933)为唐末五代著名道教学者。字宾圣,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属浙江省)人。他精通儒、道典籍,对道教的建设有过多方面的贡献,为道教文化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生平著述极丰。收入《正统道藏》的有二十七种,《全唐文》收有三百二篇。主要有《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道门科范大全集》八十七卷,《太上黄箓斋仪》五十八卷,《广成集》十七卷,《序太上洞渊神咒经》二十卷,《道教灵验记》十五卷,《神仙感遇传》五卷,《墉城集仙录》六十卷,《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一卷,《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历代崇道记》一卷,《太上宣慈助化章》五卷,《集陆修静、张万福、李景祈、留用光、蒋叔舆等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五十七卷。

        [3]苏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传说西汉汉文帝年间,郴州出了一位神奇少年苏耽。其母吞萍成孕在白鹿洞生下苏耽。苏耽出生后鹿乳鹤覆。长大后,有教书先生取名苏耽。传说苏耽曾从白鹿洞洞遁湘潭、悬壶济世留有橘井泉香的典故、年少则跨鹤成仙、成仙后常化鹤归乡省亲……。

        [4]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自广东进入湘南,并在郴州发动了著名的“湘南起义”,之后,起义部队向井冈山地区转移,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历史已经证明,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冈山会师,才有巩固的井冈山根据地,甚至可以说,才有光辉的井冈山时代。

        [5]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中国女排在郴州体育训练基地刻苦训练,一举连创世界五连冠记录。

        2003年2月14日至3月18日,中国女排队员再次来到郴州体育训练基地,并于同年8月5日,在日本把阔别17年之久的世界冠军勇夺回来。

        2004年2月4日,中国女排队员再到郴州集训,并又一次在雅典奥运会(2004年)上勇摘奥运金牌.无独有偶,有17年痛失金牌的岁月里,中国女排队员却从未到郴州集训过一次。再夺冠军的喜        悦使他们在心底发出由衷的感慨:郴州是“福地”。

        因而,郴州福城记于道教典藏,源于道仙传说,成于济世救危的道家精神,声名远播于近现代郴州人民在红军精神和女排精神鼓舞下不断进取拼搏的创业实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