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网络上的桂东 > > 详细内容

郭名德讲述桂东相思系列传说

 

七仙女情动相思鸟

   《辞海》中载道:“桂东,在湖南省东南部,……产方竹、相思鸟、沉香鱼等”。一次,在县城西南珠山的一个山涧里,发现色彩艳丽的相思鸟在灌木丛中欢快地跳跃,小红嘴中不停地发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或高吟,或浅唱,或相视对语,或独自抒情……那和谐的情景,让人无不陶醉在这生态王国之中。

    相传,远古的一天,七仙女在天上忙碌地编织云锦。大姐不慎把“金云梭”掉下珠山的天池中,为怕王母娘娘发现,遂与六个妹妹偷偷下凡寻找。因时间太短,未曾找到,只好空手返回天宫,无奈地听候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严惩……正当仙女们郁闷恐慌之际,天宫中忽然飞进两只相思鸟,衔来了一把亮闪闪的“金云梭”,姐妹们的脸色立即由阴转晴。相思鸟随即道明原委:珠山一青年樵夫挑柴路过山顶天池时,发现水中一样金灿灿的东西,立即跳进池中把它捞了上来,仔细一看,这样两头尖尖的物品上刻有“云霄殿”三个字,他马上意识到这是天宫上的“金云梭”。恰巧这时,一上山游玩的富人碰见了樵夫手中的金云梭,竟想以分一半家财加一个美女的条件相交换。樵夫毫不为之动心,而是想到丢失“金云梭”的仙女们,此时定然万分焦急。可是就不知如何才好,急得团团转。我俩在树上见到了这一切,被樵夫的高尚品德所感动,不顾身小力薄、路途遥远,将“金云梭”送了上来。

    姐妹们看到眼前这对已精疲力竭的相思鸟,又想起善良纯朴的珠山樵夫,心中万分感激。此时大姐激动得热泪盈眶,泪珠溅落下来,正好落在珠山上,树木葱茏的珠山瞬间出现了两块秃山坡,远观酷似人的两只明亮的眼珠。大姐决意护佑这里善良纯朴的人们,希望透过滴在山上的泪珠看到樵夫和这里的人们生活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

   七仙女在天上既能巧手编织云锦,又各自身怀赐福之术。从此,常常下凡扮成村姑各献其术,赐福给珠山下的人们。喜欢洁净的七仙女每次下凡都会在碧波荡漾的天池(仙女池)中沐浴嬉戏,更换霓裳。后来,这里人们的生活真的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为了感恩,人们在古木参天、鸟语花香的珠山旁修建了一座“仙女寺”,寺中矗立着七尊仙女菩萨,供人敬奉,从此香火长年不断……。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谁知,天长日久,天仙大姐与椎夫彼此产生了浓烈的思念之情,也只有这双相思鸟明白大姐荡漾的春心。它们不顾自己身材娇小,主动担当起他们爱情的使者,频繁地在天宇间穿云破雾,给这对有情人互递情书。在相思鸟的热心帮助下,天仙大姐下凡与青年樵夫结成美好姻缘。

    传说中的相思鸟,是一种非常通人性并乐于助人的爱情之鸟,现实中的相思鸟同样也被人们所公认的一种爱情之鸟。你瞧,雌鸟飞走时,雄鸟一定同行;雄鸟先起飞,雌鸟就紧随后。谁先飞到目的地,谁就在枝头上发出“细细嘘嘘、啾啾鹣鹣”的叫声,以召唤自己亲爱的伴侣。它们一雌一雄形影不离,快活地生活在树丛中。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古往今来,人们将“比翼鸟”比喻成恩爱和美的夫妻。据《博物志余》曰:“南方有比翼鸟,飞止饮啄,不相分离……死而复生,必在一处”哪桂东境内的相思鸟会不会就是白居易诗中的“比翼鸟”呢?!

 

                               王维情沁相思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朝著名诗人王维诗中的红豆就是如今红豆杉树上的果子。

    桂东地处南国,古时候有十几种红豆,至今仍然保留着四种很具特色的红豆品种,一类是滕本,即略大于绿豆的红豆(红墩豆)和全国唯桂东有的、豆身长着红色花纹的红豆(花豆);另一类是木本,即红豆杉树上结的红豆(红童子)与凉伞子树上结的红豆;四种红豆在桂东均被那些有情人称之为相思豆。

    相传,牛郎上天欲与织女相会被银河阻隔,两人悲痛欲绝,织女把眼泪哭干后,流出来的是滴滴鲜红的血液。鲜血滴在山上化为了红豆杉;鲜血滴在土中化为了长着红色花纹的花豆;鲜血滴在田塍上化为了一束束的小红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这些红豆,伴着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地变成人们所公认的用来表达深情厚意的“相思豆”。

    在桂东民间,相思豆象玉一样,是具有灵性的吉祥神物:男女间定情时,送一串许过愿的相思豆,会求得爱情更加顺利;婚嫁时,新娘会在手腕或颈上佩带鲜红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环或项链,以象征男女双方心连心白头偕老;婚后,夫妻枕下各放六颗许过愿的相思豆,亦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如今,用相思豆制作的饰品风靡全国,时尚女性以佩带精美红豆饰品为荣,许多人选择相思豆饰品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浓浓爱意。的确,红豆是人们一种寄托相思之物!

    此时此刻,我似乎对王维诗中的含义明白了许多.也许这就是红豆的相思之最吧.

                               织女情定相思桥

    桂东八景中的“仙桥天乐”是普乐乡上庄的仙缘桥,又名“相思桥”。两座大山夹峙,涧深百丈,气势非凡。一整块长28米,宽2。5米的青色巨型石板。飞架两座山峰,穹窿如卧如虹,形成独特的“天下第一桥”。人行桥面,顿觉飘然若仙。忽闻谷涧中清泉线流声,风水相和,宛如宫娥美女奏出美妙的轻音乐;转眼间松林竹海的波涛声,恰似万马奔腾在千里草原的交响乐。

    去年七月初七,一群好友同登仙缘桥,饱览了秀丽风光之胜景,在哪里又仿佛听到了牛郎织女亲呢的喃喃细语;幻觉中,他们手牵手肩并肩深情浪漫地步过仙缘桥。在微明的月光下,壮硕俊朗的青年农夫与一个柔情似水的天庭少女,坐在桥头,四目相接,两情相悦,依偎在一起,诉叙心中无限的衷情……

    月兔已高升,银光洒遍群山,我们走进了山下的小村子,见识了当地一些有趣的民俗。一些少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际,默默祷告,可能是想根据所见的迷蒙物象来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吧。也有女孩子在自己的庭院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祈祷。然后,想一口气在朦胧中以丝线连穿七个针孔。听说如能成功,定能获得一双巧手。古人把这天称为“七巧节”。还有女子捉只小蜘蛛用小盒子盛着,待翌晨观看小蜘蛛的织网情况而观应兆,如果蛛丝不乱、网丝圆正足可证明已经“得巧”;更有人偷偷地在月光下将绣花针轻轻地丢入碗中清水,针浮水面可卜“姻缘已动”……。是的,谁不想自己心灵手巧而获得一段美好的姻缘呢?

    一个老人放下手中活走上前来,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这里古老而美丽的爱情故事,我们把它叫做《织女情定仙缘桥》。老人很风趣,眉飞色舞地讲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哼唱几句花鼓夹着采茶调的混合腔:“哎……风吹稻海泛金波,到底人间欢乐多,我问天上弯弯月,谁能胜过我的牛郎哥……呵嗬嗬……”

    据传,凡是到过仙缘桥的人,如果是单身男女走过此桥后,必能获得美好姻缘;准备结婚的男女如果双双牵手走过此桥,婚后必然幸福美满;如有男女之间感情不和者双双牵手渡过此桥,定然能和好如初;甚至那些感情已破裂的男女,如能双双牵手走过此桥,亦可破镜重圆……

    难怪总见到许多远方的客人,趋之若鹜地奔赴这座被世人誉为的“天下第一桥”——仙缘桥。她们不顾涉水之险、爬山之辛,也就是为了神圣的爱情。细思之,爱情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是的,她们既能让自己纯洁的爱情,在这块圣地上来证明自己的坚贞,又能在这风光无限美的环境中,感受悠悠千古情的浪漫。在历经风风雨雨千年不变的仙缘桥中,表白自己心灵深处埋藏已久而在平时又难于启齿的情怀,既真切又古雅。悠哉,爽矣!对了,你看,那些未婚青年在临走时,还不忘带回一瓶“相思泉”中的相思水送给自己暗恋之人呢。可谓借物传情,胜过金银无数啊!

    由于牛郎织女在仙缘桥演绎了千古绝唱的美好传说,所以每年七月初七,被有情人定为了“中国情人节”。时至今日,人们的情感全面放飞,毫无阻隔,抽象的银河无法隔绝,就连生育自己的至亲尊长的约束,也发生不了多大的效果,然而大家重温这美好传说的同时,从这种虚幻而浪漫的憧憬之中唤起人们更加珍惜真情厚爱的意念。这样,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