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克-重返军事教育岗位
1972年4月,军委任命萧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从1958年离开部队,萧克已有13年时间没有从事军队教育和训练工作了。现在重返教育岗位,又能为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贡献,怎不叫他心情激动呢!他把军政大学所在地—红山口,比做当年抗日军政大学所在地清凉山,写下了一首诗:
云山挥别返幽燕,金铎重操育后贤。
美玉自来雕作器,英才须以学为先。
古稀已近焉知老,前景方长敢著鞭。
报国虽期马革裹,红山也是清凉山。
1978年1月,军事学院重新成立,萧克出任院长兼第一政委。在“以教学为中心”的方针指导下,他带领大家,拨乱反正,恢复我军各个历史时期尤其是南京军事学院时期办学的优良传统,搞好军事学院的教学工作。
萧克非常重视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工作,最早在合同战役战术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进行作战模拟训练。他非常重视提高干部的科技水平,用百分之十的教学时间进行科技教学。他还十分注意军事基础教材编写工作,在他主持下,军事学院编写了合同作战战术教材162种,军兵种教材12种,政治教材34种,科技教材29种以及全军通用的战术教材8种。
在1978年至1980年间,萧克以国防部副部长的身份,先后出访了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在访问时十分注意对这些国家军队特别是院校作调查研究。看到许多国家都把办军事院校看作是对未来战争的投资,把它摆在三军建设之首,选拔著名的军事将领主持院校工作,学校的体制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凡担任军官的,都经过院校培养;凡军官要提升的,也要经过相应院校深造。萧克认为,外军的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不要不敢提学习外国的经验,“必须打破军事上的闭关自守,敢于向外军学习,特别是敢于向敌军学习,‘以敌为师’,为我所用。”
1975年7月30日,萧克(前左)陪同叶剑英元帅、徐向前元帅接见军政大学军事系、政治系第一期学员。
萧克重返军事教育领导岗位仍然关注全军的院校建设,多次就军事院校的教育改革提出意见,呼吁全社会关心、支持、重视军队院校的教育改革。1980年3月,萧克在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发言,着重讲办好学校是训练好军队的先决条件,是战略问题,关系到我军建设的全局。要办好学校,一要思想上重视,二要多下点本钱,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应多支持和保障学校。根据现代战争的要求和未来战争发展的趋势,必须建立起完整的院校体系。
1982年底,在为召开全军第12次院校会议作准备时,萧克提出三条建议:“一、院校训练体制。全军指挥学校要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招生、统一分配。二、从1982年起,用七年时间使全军基层指挥院校达到大学水平。三、办好学校要舍得下本钱。”在次年召开的会议上,萧克进一步强调,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根本问题是办好院校,培养干部。在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下,国防建设和军队作战变得越来越复杂,对战争驾驭者的素质要求空前提高了,培养一支军政素质高,专业技术造诣深,指挥能力强,知识渊博,完全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军官队伍,是搞好军队建设和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
在出任军政大学校长和军事学院院长期间,萧克主持开办了60多个班次,培养了一万多名学员。
1985年12月国防大学成立,萧克退出第一线。
- 上一篇:萧克-写小说的将军诗人和书法家
- 下一篇:萧克-首任军训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