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郴州文史 > > 详细内容

郴州古代邮驿考

  现代社会我们依靠电子通讯技术和机械交通工具,实现信息的传递。古代,人们只能依靠人力蓄力,建立起从首都辐射到全国的邮驿体系。古代邮驿对一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邮驿之于国家,比之血脉于人。”


我国驿传历史悠久,先秦即已存在,自汉代开始有“驿”字出现,并一直通用于清代,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古代道路的发展,旅馆的设立,车马船只的运用,沿途城镇村落的形成都无不与邮驿有关。

古代郴州的邮路


郴州在古代一直是郡、军、路、府、州的治所,历朝历代均通邮路,并设有驿站。据 《郴州市志》记载,东汉建武15年 (公元39年),太守卫飒征集郡民,开辟郴城至岭南山道,并置邮驿于郴,这是郴州记载的最早的邮驿。历代均以此为联系中原与岭南的驿铺干线。


据马楚坚 《中国古代的邮驿》一书记载:唐代由京都长安到郴州的邮路是:长安往东——经过两京驿道 (长安到洛阳),865里,驿35所,行宫16座——到洛阳。洛阳东南出——汝州 (河南临汝县)——襄阳——南经江陵——折东南经岳州 (湖南岳阳)——潭州 (长沙)——抵衡州 (今衡阳)——东南往郴州——韶州 (今韶关)——到番禺(广州)。


明朝 《寰宇通衢》的记载更为详细:京城南京 (陪都)至郴州,其路有二。一路水驿:共有41驿,3935里。京都龙江驿——衡州府临蒸驿,共38驿3225里;临蒸驿——380里至耒江驿——180里至永兴皇华驿 (永兴驿)——150里至本州郴江驿。


一路水马驿:共52驿3740里。马驿:京都 (南京)会同馆——岳阳驿——15里至城陵矶驿,共35驿,2030里;水驿:城陵矶驿——至本州郴江驿,17驿,1710里。


明朝郴州直隶州属湖广布政司管辖,湖广布政司 (今武汉)至郴州,邮驿距离是2250里。


明代黄汴 《一统路程图记》,还记载了一条南北向,沿湘江耒水到东江,再经郴州的水陆货物运输路线:衡州府——60里到前溪渡——60里马口滩巡检司——60里新城市——100里耒阳县——60里上堡街——60里永兴县———60里陈 (程)江口——60里郴江口——60里东江市。产靛 (一种染料)——陆路60里到郴州。郴州陆路50里到良田,又50里至宜章。雇小船,仅装10石。至管铺又换桑船,装20石。至乐昌县200里。至韶州府入浈江,去两广。


其它各个朝代,因都城的变化,由都城到郴州的邮路也相应有所改变。不过沿湘江耒水经过郴州到达岭南的邮路基本未变。


除了上述的 “国道”外,郴州与所辖各县间也有地方邮路相连。据 《万历郴州志》:郴州往北到永兴的邮路除水路外,陆路是:郴州——下湄铺——大湴铺——真陂巡检司——白芒铺——乌泥铺——山口铺——到永兴县。


往西邮路:郴州——骡仙铺——塘昌铺——华塘铺——招旅铺——濠村巡检司——河头铺——银岭铺——到桂阳州。


  往东的邮路是:郴州——石泉铺——菱角铺——石虎铺——雅溪铺——雷溪铺——东江铺——儒岭铺——水井铺——兴宁县。


  往南的邮路是:郴州——升桥铺——长山铺——良田铺——石陂巡检司——樟桥铺——野石铺——宜章县。


以上所载地名,大多沿用至今。不难发现,这些乡镇村落,大部分就是因驿铺发展而形成的。我们到这些地方仍然还可以找到当年驿路繁忙的一些痕迹呢。


巡检司一般设县界,有管理地方治安以及行使部分行政的作用,有如今天的公安派出所。此外,各县之间以及县与州外、省外也有邮路相连。

郴州驿站考


驿站的设立和废除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实际需求有关。郴州境内,史书上记载的驿站有栖凤驿,永兴驿,郴江驿。


宋真宗乾兴元年 (公元1022年),丞相寇准被贬任雷州司户参军,路过永兴时写下《经郴州永兴驿》: “昔拥双旌在斗城,今朝孤馆语同名。天遥秦树无因见,极目空饶怅望情。”


  永兴驿为水驿,它在今永兴什么位置呢?史书找不到确切记载。按照宋朝的驿路,永兴驿可能在今西河入耒水的森口岸边。西河河面宽广,可通大船,驿船沿耒水经耒江驿 (耒阳),到永兴驿,再到栖凤驿,从栖凤驿上岸,再转陆路到郴州。宋熙宁六年 (1073),永兴县治由高亭迁今址。而明朝驿路永兴驿至郴江驿距离是150里,因此,这时期永兴驿应该在今县城的便江岸边。


  栖凤驿在什么位置呢?宋徽宗宣和5年(公元1123年),郴州知军阮阅在任期间,到栖凤驿,也有诗一首 《栖凤驿》: “凤出明时欲览辉,栖桐食竹屡来仪。空山穷谷无丹穴,肯伴鸱鸮共一枝。”栖凤驿,据考证在今栖凤渡镇西河岸边,为到郴州的水陆中转驿站。


郴江驿对郴州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郴州的中心驿站,是由郴州转往岭南以及下辖各县的中转驿站。郴江驿的设立和撤销,明朝年间有确切的记载: 《明实录》,丙戍 (1396年,朱元璋洪武29年),设郴州郴江驿。


明·姜清 《姜氏秘史》:癸酉 (1633年,明崇祯6年),革 (撤销)郴州郴江驿。


郴江驿在今北街兴中街位置。明朝 《万历郴州志》: “布政分司,旧在飞仙桥东,即郴江驿地。”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郴江驿的确切位置。飞仙桥在郴州古城南门正南,既今北街兴中街与北街交汇位置。原来这里有条小河西南通燕泉河,东北通郴江,飞仙桥既横跨河上,作为进入古城南门的必经通道。郴江古时,为沟通南北的重要航路,水丰的时候,可乘小舟,从永兴驿,沿便江,由郴江口入郴江到郴江驿,郴江驿成了水陆中转站,郴江航道为水路直接到郴州的路线。唐朝韩愈、沈佺期等贬谪途径郴州时,都是走的这条邮路。不过也有郴江驿在郴口瓦窑坪的记载。


  清光绪年间,郴州成立 “民信局”,经营民间通信。光绪29年 (1903)10月,在天官坊(原郴江驿)建立邮政代办分局,为郴州现代邮政之始。民国元年 (1912),中华邮政建立,12月,撤销郴州驿铺。1951年6月,邮电局与电信局合并为郴县邮电局,古老的邮驿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现代邮政物流。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运用于邮递运输业务,陆路交通的便捷畅通,经耒水、郴江等到郴州的水运人流物流从此走进了历史的舞台。

今郴江苏仙桥,郴江古时是南来北往的重要水道

郴州90里骡马古道(资料


郴州驿站分布图



骡马古道野石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