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阿婆手打石膏冒雨品鸡 美食乐趣
风雨无阻乐品鸡 广州日报300名品鸡团友昨前两日分批出团大快朵颐
本报讯 (记者林晓丽、刘冉冉、伦少斌、梁钰婕、郭晓昊、王亮、肖显、周景亮)“肉色鲜嫩,勾人食欲,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就是来偷师的!希望用最具广州饮食文化的‘白切鸡’拴住西安未来孙媳的胃!”……再大的风雨也阻挡不住广州人吃鸡的热情!包括外国友人、佛山、广州等300多名广州日报品鸡团的读者却准时来到15强酒楼,品鸡谈鸡,誓要“刮”出“广州最好食的白切鸡”。
花都好人:“圆梦”吃名鸡
邓广台来自花都雅瑶镇,放弃工作机会,坚持18年照顾两个失去自理能力的痴呆兄弟,去年12月21日本报报道《痴痴十八载 照顾傻兄弟》曾对其感人事迹进行报道。
十几年来一直照顾痴呆兄弟的邓广台,早上先做好了兄弟的饭菜才出门进城,中午品完鸡后还得赶回家去照顾他们。邓广台告诉记者,他已经有二十多年没进过广州市区了,平时在村里只偶尔吃猪肉和排骨,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白切鸡。“我能不能少吃两块,然后将鸡打包给我哥哥和弟弟吃?”财哥湛江鸡老板闻言,连忙嘱咐服务员专门为他打包了一大盒湛江鸡。
英国靓仔:头回吃白切鸡
品鸡团中最特别的团友要数来自英国伯明翰的皮尔斯,这位老外是广州一所国际学校的老师。皮尔斯早就听说“白切鸡”这道广州名菜了,但在广州两年了,这是头一次品尝传统的广州“白切鸡”。“看到广州日报的‘品鸡团’预告后就马上报名,准备来尝尝鲜。”他说:“国外的鸡肉都是不带骨头的,对我而言白切鸡最大的问题是骨头。”
七旬老人:断了手也要来
76岁的杨帼桢被安排在广州酒家海角红楼店品鸡。在众多团友当中,她不仅年纪最大,而且还因右手打着石膏而特别引人注目。
“虽然今天出门前刮风又下雨,但是想到有好吃的白切鸡,在老公的陪伴下,我风雨无阻。”杨帼桢告诉记者,她很爱吃,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吃的,就会和老公坐车去,即使顺德的也要去。“右手就是去顺德寻觅美食的时候不小心摔断的。”
酒楼招待给力有吃有送
对于广州日报品鸡团的到来,15家酒楼的招待规格也相当给力。只见每桌都摆上满满一桌的菜肴,除了本次的主角白切鸡,还有各家的招牌菜。其中,祈福酒家还为每一位到场的团友赠送了自家制作的腊味。
资深媒体人谭先生表示,广州人爱吃鸡,这么多年也不厌。谭先生担忧:“虽然如今鸡的烹调方法多种多样,可惜的是,由于各种原因,一些烹制方法已失传,如刘富兴盐焗鸡、银龙酒家桶子油鸡、陶陶居盐炖鸡,想当年,这些鸡都是红遍广州。”谭先生赞道,广州日报社举办这样的活动,对宣传白切鸡和广州美食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 上一篇:进补芡实正当季 美食乐趣
- 下一篇:自带午餐 有爱还需防细菌 美食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