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杂文的分类
(二)杂文的分类
根据杂文的思想内容感情色彩来分类,可以分为讽刺类、歌颂 类、讽刺歌颂类、幽默类等等。“凌云健笔意纵横”,在改革开放新的 历史时期,许多报刊经常发表杂文,以飨读者。有的呐喊,有的呼 吁,有的歌颂,有的抨击,杂文“大有用武之地”。
1.讽刺类
这类杂文对现实生活中一些消极的、丑恶的现象进行揭露和抨 击,用嘲笑讥讽的笔调加以剖析,语言尖刻泼辣。鲁迅杂文对旧社会 的黑暗势力暴露得相当充分,使统治者胆战心惊。茅盾曾说:“鲁迅 的战斗技术的特点是讽刺和幽默。他的杂感往往使被攻刺的对象弄得 啼笑皆非。而这巧妙的泼刺的使4人’啼笑皆非,就给与了读者大家 以愈读愈隽永的回味,愈想愈明白的认识。……鲁迅的讽刺和幽默却 是使人不得不要一遍一遍地咀嚼,而且愈咀嚼他的积极作用也愈强 烈。”(《研究和学习鲁迅》)讽刺的生命力在于真实。“非写实决不能 成为所谓‘讽剌’,非写实的讽刺,即使能有这样的东西,也不过是 造谣和诬蔑而已。”(鲁迅:《什么是“讽刺”?》)当代的许多杂文,有 讽刺特点。《词条新编》(谢云)针对一部分人的思想、言论、行动特 点,对一些词义做出“新”的注释,并专供这一部分人使用:
午饭(晚饭同),——……还有一个重要作用:迫使正在进行的会议宣告暂停或结束,使其不能无限期地持续下去。为此应该感谢上帝。......
眼~~用来观察上司脸色的视觉器官。……
耳——……对于谀词、喜讯、谗言,有着特别的爱好和 灵敏度。 .
嘴——……能制造空话、套话、废话,用以帮助人们 (首先是自己)打发时间,销蚀生命,并能使别人耳膜长茧,
头皮发麻,甚至恶心呕吐。又能使客观事物变幻不定,神奇 莫测;或由有变无,由无变有,或上午是白的,下午成为黑 的。还能将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以及理想、原则、道德、纪 律、荣誉、人格等等吃下肚去,变成使自己发福的养料。
这篇杂文讥讽一些庸俗之辈,他们碌碌无为,专门靠抬轿子、奉 承上司过日子,油腔滑调,讨好别人,可以无中生有,也可以化有为 无,随心所欲,只要对己有利,可以颠倒是非,混清黑白。这类人物 是改革的阻力,文章讽刺他们,是为了让他们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真面 目。
2.歌颂类
这类杂文,对人们美好的精神风貌、良好的社会风尚加以讴歌。 如廖沫沙的《石油颂》、龚同文的《“傻”颂》、陶铸的《松树的风格》 等等。《友情正义俱不朽》(曾敏之)以周熙良给傅雷写的悼亡诗为发 端,提出古往今来重友情的人大抵能辨是非,明曲直,持正义,不以 友人处于逆境而异心。文章说,杜甫对李白的深沉怀念,元稹对白居 易身处逆境的深切关注,顾贞观以词救出吴兆骞,等等,都能表达朋 友间的真挚情谊。在那乌云翻滚的日子里,傅雷惨死,有一位自称是 傅雷的“干女儿”的女子,戴着大口罩,让人看不清面目,向火葬场 要来傅雷夫妇的骨灰,将它保存下来。可见,重友情,持正义,皆可 不朽!《人生当如张海迪》(张同基)赞美身残志不残的张海迪,称颂 这个当代保尔的精神风貌。文章告诉读者,每个有理想、有抱负、献 身改革的同志,特别是那些正在探索人生道路奥秘的青年们,应从张
海迪的成长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人生的道路是一条为献身社会而 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崎岖之路。这些赞颂人们真、善、美的短文, 对广大读者有启迪心智、振奋精神的积极作用。
3.歌颂、讽刺兼而有之
这类杂文常常以鲜明对比手法,把好与坏、光明与黑暗、荣誉与 羞耻、积极与消极写在一起,读者在字里行间领略作者的爱憎感情。 鲁迅的《战士和苍蝇》论述了战士的伟大和反动分子的卑鄙。“战士 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 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然而,有缺点的 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这里的爱与憎、 是与非何等鲜明。1989年《北京晚报》登有杂文《鲜明的对比》(晓 风):
晚报在显著的位置报道了香港歌星张明敏,将在全国各 地演出150场收入总额60万元,全部捐赠给亚运会筹建工程 的事迹,读来,谁能不为张明敏先生浓浓的爱国之情所感 动?张先生拳拳的爱国之心真是不由人不油然而生敬意!
与此相反,大陆有的歌星,要价高,偷漏税,甚至不惜 煞有介事地编造谎言来抵制舆论的批评,等等。这与张明敏 先生的爱国精神相比,岂止天壤之别?
更有甚者,有人打着名人的旗号,“某某人士怎么说”, 以拍电视连续剧为名,以自封制片人的身份出现,向地方政 府机关、甚至向中央某部门施展种种手段和压力,瞒上欺 下,招摇过市,毫不愧色。他们一张嘴,就是几十万、上百 万元的要,而且是要求往他个人的腰包里拨款。诸君可曾见 过政府执法机关往私人兜里白白送进几十万几十万的吗?这 种人也不想一想:哪位领导敢把有限的政府事业经费拨给私 人几十万、上百万,让他们去挥霍去浪费呢?
• 是否偷税漏税或是否真的为拍片子,暂且不说,单说这种讨价还价的江湖气就够人倒胃口的。
要十分警惕,利用新形式搞行骗的那种堂而皇之的骗子!
文章热情的歌颂了有爱国热情的歌星,也批评了自私自利、不顾 国家利益的文艺骗子。两种精神境界,两种处世态度,两种人生哲 学,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这类歌颂、讽刺兼而有之的杂文,可以帮助读者辨别是非,引导 人们如何正确地对待生活。
4.幽默类
所谓幽默,是指通过类比、讽喻、双关、夸张等手法在善意的微 笑中鞭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以轻松的讥讽、睿智的教诲、明智的说 理来嘲弄邪恶。鲁迅的杂文,讽刺与幽默相伴,表达了他最热烈最严 正的对于人生的态度。幽默,有的近于画漫画,有的近于说笑话,有 的用打比方,有的用反语。
1989年1月20日《光明日报》杂文《后悔学中文?》
因为也想“跳槽”,又没有“硬托儿”,便去留心报纸上 的招聘广告。自信好歹是个中文大专毕业,能找不到个有伯 乐的地方?
翻了十天报纸,看了十二条用人信息。越翻越傻眼,越 看越惶惑。
招管理人员的,要“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司机、烧 锅炉的,应“有执照”;导游强调英语、厨子要“会广东 话”;公关小姐若非貌美、善交际、懂一门外国口语而莫属, 等等,等等。
唯独不见要求中文水平达到何样标准。
用人的条件无非就是看人的素质。也应知素质的本质常 从人的潜意识中表现得最为透彻。
提高管理经验,莫不如对相关的社会科学的边缘门类一触即通:
精明的导游,通晓古今,博闻强记,似首先表现在对本 国文化的熟稔;
公关小姐若没有富庶的文化内涵根基,怕只会是一现的 昙花吧?
“不学诗,无以言”要求似乎高了,但总不能“闭着嘴 时大智若愚,张开嘴大愚若智”呀。
做到这些,要不要有较高一层的中文水平呢?
听说有的沿海城市的邮局门口 “刀笔手”复活的“新 闻”;
再看看有的大学关闭哲学系、社科院招不满研究生的悲哀;
单单一句“知识贬值”能尽释其然吗?
于是,我想起苏步青先生曾说过,若他能单独招考大学 生,首先考语文。
文章以幽默的笔调指责某些用人单位忽视中文水平,忽视应有的 素养,片面强调某一方面“专长”。《马尾巴、蜘蛛、眼泪及其他》 (宋振庭)以诙谐连缀的手法嘲笑“四人帮”实行文化专制,愚昧可 笑。《搭配》(谢云)引用一段史料很幽默: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 表团在北平拟定国内和平协定之后,毛泽东同志接见刘斐先生。吃饭 时,刘问毛会不会打麻将,毛说“晓得些”。刘又问:“你爱清一色 呢,还是喜欢打平和?”毛笑着说:“平和,平和,只要和了就行了。” 这实际上是谈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以后,还要不要统一战线问题。 “平和”,表面上指打麻将,实际上指统一战线,一语双关,颇具幽默 特色。幽默笔法用得成功,会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启迪心扉。
- 上一篇:(一)杂文的含义、特性
- 下一篇:(三)杂文的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