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杂文的含义、特性
(一)杂文的含义、特性
杂文是一种源远流长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的文体,是有战斗性 的短小精悍的政论。鲁迅曾说:“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 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 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类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 ‘杂’。”(《且介亭杂文•序言》)这是指广义的杂文。狭义的杂文,即 尖锐泼辣、带有文艺性的短小政论文。鲁迅说,杂文应当是时代“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同前),“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 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小品文的危机》)。他要求杂文必须写 得“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徐懋庸作〈打杂集〉序》)
杂文应具备三种特性:
说理性。杂文必须有说理成分,和一般的政论、时评有相通之 处,触及现实,褒贬是非,善于论辩。但它又有独特之处,有感而 发,不拘一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内容更广阔,形式更自由。杂 文的议论,常常是因事而发,通过对事实的具体分析,表述作者的观 点。毛泽东曾说:“有人说,几百字、一二千字一篇的杂文,怎么能 作分析呢?我说,怎么不能呢?鲁迅不就是这样的吗?分析的方法就 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不熟悉生活,对于 所论的矛盾不真正了解,就不可能有中肯的分析。鲁迅后期的杂文最 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辩证法。”(《在 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五四运动以后,以鲁迅为 代表的文艺家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以杂文为武器,抨击腐败,宣传 正义,起了巨大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杂文以其据理善 辩的风格,显示了旺盛的战斗力。
形象性。杂文是说理要素与文艺要素的有机结合,它既要有理论 思维特色,以理服人,又要有生动形象特点,以情动人,寓理、形、 情于一炉,和一般政论、文艺作品有所不同。有人说,“杂文是说理 性的文学作品”,“杂文是形象化的社会论文”。它可以勾勒人物嘴脸, 有声有色,可以运用比兴、象征、联想、双关、比喻等表现手法,使 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使某种“形象”活灵活现。秦牧写的杂文《鬣狗 的风格》用“连骨头也要细细嚼碎”的鬣狗比喻在“十年内乱”时期 那些看风使舵、仗势欺人、为非作歹、拾人牙慧的丑恶人物,鞭挞他 们的卑劣灵魂。人们把煤说成是“黑色的金子”,把汽油说成是“工 业的血液”,把骆驼说成是“沙漠之舟”,类似这种巧妙的比喻,都可以用在杂文里。
尖锐性。杂文尖锐泼辣。是匕首,是投枪,有一针见血的功能。 近些年来,一些优秀杂文以鲜明的政治立场、敏锐的观察能力、迅捷 的速度表达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一些看法。一切不利于四化建设的言 行,一切腐败现象,都遭到了辛辣的抨击;一切有益于四化建设的好 人好事,都得了热情的讴歌。针贬假、恶、丑,褒扬真、善、美,给 人们以启发和教育。
- 上一篇:(三)影视评论的写法
- 下一篇:(二)杂文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