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应用写作 > 新闻文体 > 新闻评论 > > 详细内容

(二)读者来信的写法

(二)读者来信的写法

  读者来信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情况,表扬深受群众 欢迎的好人好事,提出有益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建 议,反映不合理、不合法的社会现象,发表对大家关注的一些问题的 看法等等。总之,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 可以反映,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与法应注意:
  1.明确事实性质,反映情况必须真实。最好写耳闻目睹的事实,
不能写道听途说的消息。有的情况听来的,如经过调查属实,也可以 写,但在信中要加以说明,以便别人加以考察。
  2.实话直说,文字质朴。不要夸张,不要缩小,不能说风就是 雨,反映比较重大的社会问题,应有足够的证据。讲事实,一定写明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有谁证明。有时可以配上照片、笔迹和其他 有关证实物件。
  3.向报刊寄读者来信,最好把联系方法告诉对方。如写明电话、
呼机、手机号码,以便核实情况。信责自负。如有失真情况,发信者 要负责任。
  4.抬头写清楚,落款要具体,要写明发信时间(年、月、日)、 地名。
  例文:
赞“救助急难旅客基金会”
  前不久,一封感谢信和532元汇款从广西百色寄到贵阳汽车客运 总站。信上说:“我们一家七口从四川内江乘车前往广西百色,途经 贵阳时不小心将钱丢失。正当我们无钱乘车回家时,车站的‘救助急 难旅客基金会’为我们付了车票费,使我们又能重新踏上归途……”。 像这样的感谢信和汇款,贵阳客运总站已经收到了许多。
  近年来,贵阳站春运客流量不断增大,旅客因钱款丟失无法继续 上路的现象时有发生。去年春运开始,贵阳汽车客运总站在市总工 会、市交通局、客运公司和全站职工支持下,通过拨款和募捐等形 式,筹集资金4480元,成立了 “救助急难旅客基金会”。据统计,去 年1一 12月“基金会”共拨款2202元,救助急难旅客71人,目前已 有位旅客寄还票款700余元。
  贵阳汽车客运总站职工急旅客所急,向过往旅客伸出友爱之手, 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早日返乡,受到人们的称赞。
                 贵阳市太慈桥孙良品 (《光明日报》,1998年2月5日)
学生高消费害处多
  日前,记者对泉城路一所小学的三个班进行了调查,在所调查的 150名8至13岁的学生中有74.1%的孩子在“六•一”期间收到了礼 物,其中以服装居多。此外,高档玩具、礼品书、高级文具、电子宠 物、脚踏车、随身VCD等高档商品也不少。有一位四年级的小朋友, 竟收到了一张500元的消费卡。孩子如此高消费,有识之士颇有忧 虑。
  眼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适当地让孩子进行一些消费原 本无可厚非,但决不能步入高消费的怪圈。给孩子购物,少则几十 元,多则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虽然满足了孩子们的物质要求,但由 此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不容忽视。这样做,极易造成孩子们的攀比消费 心理,养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时下就有一些中学生穿讲名牌,用 讲高档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畸形消费与大人们的误导不无关系。
  其实,适当地让孩子经受些生活磨难,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或许 更有益处。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曾谆谆告诫人们:“自古英雄多磨难, 从来纨绔少伟男。”举凡中外集大成就者,多与他们所处的艰难环境 有关,屈原被逐,乃赋《离骚》,孔子厄而作《春秋》,高尔基童年家 境贫寒,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刻苦自学,终于成为享有盛誉的世界文 豪。
  面对日渐兴起的学生消费潮,家长们一定要保持理智和清醒的头 脑。要让孩子们懂得,把精力用在学习上远比那些无谓的攀比消费有
意义得多。未来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没有真才实学将很难立足。对 孩子消费进行正确的引导,实乃家长、舞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责任, 学生高消费当休矣。 '
                           济南市泉城路73号 李红军王树宝
这种“上山下乡”好
  据悉,每逢节假日,江西省大余县县城里的中小学和一些学生家 长带着孩子们“上山下乡”,植树造林、帮耕帮农,参加一些社会公 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接受磨练。校风由此大为改观,孩子 们大手大脚乱花钱和损坏公物等现象明显减少,学生综合素质显著增 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孩子们也应加强艰苦奋斗的教 育。如果一味让他们养尊处优,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或是片面追求 升学率而占用节假日给他们补课,都难免会使一些学生成为高分低能 或者有人格缺陷的书呆子。利用节假日适当地组织他们参加一些社会 公益劳动或社会活动,不仅能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热爱人民,热爱 劳动的思想,而且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增强体质。
  温室里培育出来的鲜花是经受不住风吹雨打的。青少年是祖国的 花朵,明天将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加强青少年的艰苦奋斗教育十 分必要,大余县这种学生“上山下乡”活动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江西省大余县委王忠东 (《光明日报》1998年6月20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