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应用写作 > 日用文体 > 日常杂用 > > 详细内容

(三)读书笔记的类别及写法--日常杂用文体

(三)读书笔记的类别及写法--日常杂用文体

读书笔记有繁有简,有难有易,有各种形式。究竟采取哪一种。 这要由各人的水平和所阅读的书籍的性质来决定。有的人知识水平较 高,有的人知识水平较低;有的人有做读书笔记的经验,有的人没有 做读书笔记的经验;有的人阅读的是文艺书籍,有的人阅读的是理论 书籍。因此,做读书笔记,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不同的书籍,从实际出发,讲究效果。
记读书笔记有多种形式,主要有7种类型:

1.做记号。如果书是自己的,在阅读时可以在书上标(画)出 各种各样的符号,也就是做记号。
每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有它的中心思想;每一节、每一段也有 它说的主要问题。有的部分是主要论点,有的是说明这些论点的论 据;有的是主要材料,有的是次要材料;有精彩的描写,也有一般的叙述。书中的话,并不是句句都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在读书的时候,就要用记号标出书中的着重点,需要注意的字、词、句、段、格 言警句,一些似懂非懂需要反复琢磨的段落,以及对自己来说是新鲜 的观点或材料等。
记号有许多种,最常见的是在字旁圈点或划线。
①圆点(•)或圆圈(。)。这用作着重点。一般是标记全句全段 中最重要的部分。这还表示我们巳经领会了这句话的主要意思。下次 再读到它的时候,注意力就会很快地集中到标着圆点的这几个字上面 来。
我国过去的读书人,在读到文章精彩拍案叫绝的地方,总喜欢在 文旁圈点,甚至划上双圈。现代的人已经不用了,只是在线装书里才 能见到。不过这确实也是一种笔记的方法,一种值得提倡的方法。
②划线(单线——、双线==、波浪线等)。这也是人们常 用的一种方法,目的和着重点一样。不过,圆点只能点一句话中的几 个字,如果点的字数过多,整句整段的点,就不如划线来得容易。
有时为了标明内容的层次,我们还可以在每一段落的前面加上“一、二、三、四......”、“1、2、3、4、......” 或 “A、B、C、D……”等字样。如果书上已经标明了序次,读者可以用一种色笔把表 示序次的字圈起来,这样会更加醒目。
在似懂非懂或是有怀疑的地方,可以用铅笔在书上画一个问号, 等问齒弄清楚了,再用橡皮把问号擦掉。
除了用各种符号,还可用红、蓝、黑等不同颜色来做记号,其作 用也一样。
读书的记号很多,不能一一列举。善于读书的人自己应该订立一 套专供自己使用的读书记号。
读书做记号,简单、方便,又很有用,所以采取这种方法的人很 多。但要切记,书上做记号不宜过多,如果整页都划满了线,点满了 点,圈满了圈,把书上划得很乱,不但不能显出重点,反而会弄得你 眼花缭乱。
2.眉批、旁注。眉批多是对某一处文章的评论。如“好!” “绝 妙” “有道理”等,它和记号的作用差不多,但比记号更具体,更明 确。旁注是用以解释字句或内容的,也可以写简单的心得、体会、评 语、疑问或是内容提要等。
眉批、旁注这种形式和记号一样,是一种简单、方便、易行的笔 记形式。但是,无论记号、眉批或旁注,都只限于(T己的书,在向别 人或图书馆借来的书籍上写字或做记号是不允许的。
写眉批或旁注之前,先要想一想究竟写什么。尽量做到言简意 明。因为一本书的“天地”有限,不允许写许多字。
3.摘录。就是把书中的要点照抄下来。读书时,常常会碰到许 多重要材料、重要论点,自己最为欣赏、感受最深的段落,以及名言 警句等,为了便于复习或运用,就要依据自己的需要把原文摘录下 来。这种文摘,不能改动任何字句和标点。如果需要节录一段中的几 句,前后或中间不需要摘录的文字,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如 果所摘录的原文文字过长,也不甚精炼,为了节省时间和篇幅,也可 以简略地写清这段原文的意思,即缩写,然后在笔记本上做个索引, 以备日后查考。
摘录原文,最好摘录在卡片上,前面冠以题目(可以用书上题目 或自拟题目),以便于整理、分类、翻检、保存。如果一锅粥地都记 在笔记本上,时间长了,资料多了,就显得杂乱无序,使用不便。搞资料卡片,一定要把原文作者的姓名、书名以及篇名、页码、第几 版、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等写明在卡片上,以便日后查考。卡片能分 门别类地记录储存,当然是最理想的,如按政治、历史、经济、文 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格言、谚语、歇后语等等分类排列。
例_: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
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时就能够说:“我整 个的生命与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自由解 放而斗争”。
很多人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时候,都在笔记上 摘录了这样一段话。
例二:
马克思《自白》
您喜爱的优点:纯朴 您喜爱的男人的优点:刚强 您喜爱的女人的优点:柔弱 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能原谅的缺点:轻信 您厌恶的缺点:逢迎 您厌恶的人:马丁•塔波尔 您喜爱的事:啃书本
您喜爱的诗人:莎士比亚、次斯库罗斯、歌德
您喜爱的散文家:狄德罗
您喜爱的英雄:斯巴达克斯、刻卜勒
您喜爱的女英雄:甘泪卿
您喜爱的花:瑞香
您喜爱的颜色:红
您喜爱的名字:劳拉、燕妮
您喜爱的菜:鱼
您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您喜爱的箴言:怀疑一切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
例三:
卡 片
(-)
狼孩子(豹孩、熊孩,略) 目:语言学理论
最有名的事件发生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小城米德纳波尔 (一九二〇年)。一个牧师打死了母狼,在洞穴的深处,找到了两只 小狼和两个裸体的小女孩。一个大约七八岁,另一个大约两岁。两 个狼孩送到孤儿院。一个叫卡玛拉,一个名阿玛拉。阿玛拉两年后 死了,卡玛拉活到一九二九年……一九二二年她才学会直立。一九 二六年才学会独立走路,在她一生中,她一直没有学会说话,四年 内只学会六个词,能听懂几句问话,七年内只学会四十五个词。
《知识就是力量》一九五七年第五期第七页,何雷译自捷克《青年科学与 技术》一九五六年四月号。
印度发现狼孩 目:语言学理论
——巳被送还父母
据印度报业托辣斯报道:在印度北方省亚格附近的一个森林中发 现了一个被狼衔走后,又被狼喂养大的“狼孩”……这个孩子的指甲 和头发都很长,喜欢吃生肉。……
《光明日报》一九五七年四月二十二日
(三)
狼孩续闻 目:语言学理论
关于狼孩,大家并不陌生(本刊一九六一年九月也曾报道过)。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七日,在印度拉克劳市火车站上发现的那一个名 叫拉穆的“狼孩”,发现时,他是用四肢爬行的……现在……他虽然 还未能清晰地发出人类的语言,但已经能够通过号叫或一些动作和 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科学画报》一九六三年四月第一百五十七页
(四)
《勒克瑙的巴斯卡尔 目:语言学理论
——又一个“狼孩”》
一个十岁的男孩在狼群中度过了好几个幼年春秋(按一九七二 年夏天被捉住),现在印度勒克瑙市,与世隔绝地生活在传教士医院 里……一九七八年一月约洁夫神甫把巴斯卡尔送到医院来。他指望创造一个大奇迹......约洁夫还指望,巴斯卡尔一定能够恢复说话与记忆的能力......
《参考消息》一九七九年六月七月
《漫话狼孩》(作者黄天祥) 目:语言学理论
……这个世界上唯一活着的狼孩被命名为“巴斯卡尔”。现在已 经锻炼得能够用双腿走路。人们期望这个巳经十岁的狼孩能够恢复 说话与记忆,来讲述他的狼孩生活。但是这个期望是渺茫的。……
《北京日报》一九七九年十月十日
摘录一定要选择那些最精彩、最简要、概括力最强的话。有的同 志在没有深刻理解全文以前,就整段整段地抄起来,这种笔记不但于 学习和工作无甚帮助,而且耗费时间精力,成为学习中的一种负担。 我们决不可作此得不偿失的事。
4.摘要。就是把书中的要点用自己的话写出来,也可以说是原 文的缩写。当然,必要时也可抄些具有关键意义的原文,对一般句、 段就省略掉。
例(见下页):
刘胡兰锄奸原文
有天下午,刘胡兰跟着妈妈在村北拾麦子,拾着拾着,不知不觉 走出二里多远,快到保贤村了Q
刘胡兰忽然看见大路上有个穿雪白纺绸衣服、架着副墨眼镜的 人,骑着辆崭新的自行车,慌慌张张地过来了。刘胡兰觉得这个人很 面熟,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可就是一时记不起来了。当这人从她面 前过去的时候,刘胡兰忽然看见他衣襟被风吹起,露出支手枪头来。 刘胡兰猛地一下想起来了: “啊!这不是汉奸刘子仁吗?没错,是 他。”等这个汉奸骑着车子进了保贤村,她连忙把手里的一把麦子递 给妈妈说:“妈,我有点事,要回去。”
“怎啦?甚事?”
刘胡兰没顾回答,拔腿就往村里跑,急着要把这个消息报告给干部们。
这一段故事可以摘要写成:
一天下午,刘胡兰和妈妈在地里拾麦子,只见有个人骑着自行 车,神色慌张地从眼前走过。“啊!这不是汉奸刘子仁吗?”刘胡兰先 是一怔,接着就把拾到的麦子扔给妈妈,飞快地跑向村子,向干部们 报信去了。
做摘要要注意:
①一定要吃透原文,深刻理解原文的基本内容,准确地把握它的 精神实质。
②要尊重作者的原意,不能随意发挥,更不能有意曲解。
③要善于选择内容,确定取用哪些,舍弃哪些;何处多写,何处 少写,何处不写。可以适当地更换一些词语,甚至改变一些句式和段 落,但不可把原文完全打乱,单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写。
④要注意原文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摘要,无论怎么写,都必须反映出原文的主旨和重点。
5.提纲。就是用自己的话把全书或一部分段落大意简明扼要地 写下来。记这种笔记,能帮助我们理解并记住原文的主要内容。提纲 的详略要根据需要来决定。如果原文标有提纲,就可以按原文提纲 记,有些句子也可以照抄。
写提纲最好分行排列,每条提纲前标上序码,标写序码时要注意 层次和并列的段落。提纲的序码要一致;如果一个小段是大段中的一 部分,这个小提纲应在大提纲下面,开头缩进一格写,采用另外一种 序码。
例: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提纲 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
(一)阶级斗争问题(1 一5段)
1.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都是阶级斗 争的历史。
2.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3.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都有不同的特点。
(二)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灭亡(6—28段)
1.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6 — I2段)
2.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13—26段)
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27—28段)
(三)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它的伟大历史使命(29^52段)
1.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它的地位(29~34段)
2.无产阶级的发展过程,也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过程 (35—43 段)
3.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44一53段)
编写提纲也可以是表解式的。这种对原作的表解,所花的功夫要比一般的提纲要多一些,特别是对于原作的结构和层次等,都需要经 过一番分析、提炼。这对于学习原作的主题思想、构思、布局、论证 或人物性格的刻画等等,都能起很好的作用,也可以加深对整个作品 的理解。
例:
鲁迅《故乡》表解:
《故乡》结构提纲表 —、渐近故乡眼前的故乡景色
(“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记忆中的故乡
回乡的缘由——突出了 “我”辛苦辗转的生活 第二日早晨刚刚到家家门口的景色 与母亲的谈话
“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插叙)对闰土的回忆集中突出的印象 认识闰土的原因
闰土的外貌、知识、技能……“我”与闰土的离别 “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 与母亲的谈话 与宏儿的谈话
杨二嫂突然到来杨二嫂声音、外貌 母亲介绍杨二嫂 “哦,我记得了。”
(插叙)回忆杨二嫂“但这大约因为……所以完全忘却了。”
杨二嫂与“我”的谈话
杨二嫂的离去
接待亲友,又过了三四天……
二、在故乡“我”对闰土的欢迎
从外表上看到闰土的变化 从谈话中看到闰土的变化 闰土变化的原因 闰土离去
又过了几天即将启程 黄昏的故乡景色 “我”与宏儿的谈话 母亲与我又谈到闰土及杨二嫂
三、离故乡“我”的感想 不满现实,希望有新的生活 害怕“希望”不能实现
只要去奋斗、实践“希望” 一定能实现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通过景色描写透露出“我”对故乡的热爱和失望 儿时美丽的回忆 苏生过来的喜悦
刚才的美好回忆突然蒙上了灰色 同情农民,痛恨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的感情越来越强烈 触景生情,增强了追求新生活的决心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故乡》是鲁迅的一篇很重要的小说,通过表解,可以更深地理 解鲁迅小说所特有的风格,领会鲁迅在这篇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和农 民的性格以及鲁迅对农民和乡土的深挚的感情,并更好地认识鲁迅在 创造典型形象和刻划典型环境方面所运用的方法和语言上的特色。
6.概述。就是把全篇文章或全书内容用自己的话精炼扼要地概 括出来。它比提纲详细,比原文简要。通过这种笔记,既可以检查对 读过的书是否真正理解,又能锻炼写作能力。
写得好的概述,应该是全书的缩影。洋洋数十万言的长篇巨著, 可以概述;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政治论文……同样也可以概述。
例:
《复活》故事情节概述
《复活》,据说也有托尔斯泰少年生活的影写在内。从全体上说, 这是托尔斯泰精神生活历程的象征的作品。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年轻做 武官的时候,曾在偶然过访的姑母家里诱惑了一个年轻美貌的使女卡 秋莎;她原是好人家女儿,不过由于孤苦,便在老夫人那边伴老夫 人,且是在老夫人家长大了的。少年军官的聂赫留朵夫原不过满足一 时的兽欲冲动,事后他到军队里去了,把这短时间的情人忘得精打光 了。但是卡秋莎却怀了孕,事发被主人逐出,就此开始堕落。她过了 七年的娼妓生活,已经是没有灵魂的人,却又因被诬偷了狎客的钱, 且犯有毒毙狎客的嫌疑被解到法庭。不料从前做了她堕落之根因的聂 赫留朵夫恰正做了陪审官,高座堂皇,还认得这阶下囚就是从前可爱 的卡秋莎(做娼妓的她已经换了名字),一时就来了良心的责备。
聂赫留朵夫为要减轻灵魂上的重荷,力主这女犯无罪。但是他的 同僚不答应。他又到牢里探视卡秋莎,在她面前自白他的罪过。但是 失去了灵魂的卡秋莎已不是从前的卡秋莎了,她的感情已经麻木,她 只有对任何男子献媚求利的习惯,现在她亦同样的对付着掏出良心来 给她看的聂赫留朵夫。凄惨生活的磨折巳使她完全忘记了从前的事, 便是回忆起来也等于她无数的出卖肉体活剧中的一幕而已。这使得聂 赫留朵夫非常痛苦。他明明知道从前的天真纯洁的卡秋莎已经实际上 不存在了,然而他决心要救这没有了灵魂的顶着玛丝洛娃名字的堕落 到不可救药的女子。他要救她出牢和她结婚。
他经过了灵魂上的痛苦的挣扎,这才把自己灵魂净化,立定主意 走新的生活的路。
他请了律师给卡秋莎辩护,他又预备请愿书,求皇帝特赦这卡秋 莎。他用尽了他的力量,但是卡秋莎终于被判决充军到西伯利亚做苦 工。聂赫留朵夫又经过了绝大的自我斗争,终于毅然不顾贵族的地位 和财产,单身跟随卡秋莎一伙的囚犯同往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
但是卡秋莎最初对于聂赫留朵夫的行为是不了解的。她以习惯的 对付狎客的虚伪狡诈对待聂赫留朵夫的真情。她以恶骂回答聂赫留朵 夫含着眼泪说的他决定要毁家荡产弄她出牢并且正式和她结婚。她以 为聂赫留朵夫是恐怕自己灵魂入地狱所以如此,所以也还是自私。不 错,聂赫留朵夫相信只有卡秋莎灵魂得救然后他自己的灵魂也才得 救,所以也好像还是自私,但这自私已经成了博大的基督殉道似的精 神,他是这样确信着的。
于是在赴西伯利亚的途中,卡秋莎果然又回复到了当初的纯净的 卡秋莎。她不再是感情麻木没有灵魂的人了。她和同行中一个政治犯 有了爱情。明白了这一点的聂赫留朵夫就抛弃了最初的想和她结婚的 念头,并且把保护卡秋莎的责任托给那政治犯,他决心要再为卡秋莎 以外无数受苦人的幸福把自己牺牲。他要把原始的基督教教义还原过 来引导人类走上得救的幸福的路。
《复活》就是这样充满了说教的精神,社会意义自然不及《战争 与和平》那么大了。
(引自茅盾:《世界名著杂谈》)
这是茅盾写的关于托尔斯泰著名小说《复活》的故事情节概述。 《复活》全书共四十万字,这里仅用一千二百字就把它的故事情节概 述清楚。
有些书在每章后面都写有“简短的结论”,这也就是一章内容的 “概述”。读者在阅读这一类书籍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再做概述式的笔
记了。
7.读书心得。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能没有一点体会或感 想。把这些伴会或感想写下来,就是读书心得,也叫读后感。
这种笔记能帮助你获得系统的、巩固的知识,并能练习写作,提 高修养。写心得没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以用自己的话为主,也可以适 当地引用原文。但无论怎样写读书心得,都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工作实际,实事求是,不可空谈。
以上所介绍的各种读书笔记,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几种同 时使用。究竟使用哪种,主要是根据各人的知识水平、时间、读书的 内容、学习的目的等具体情况来决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