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应用写作 > 日用文体 > 日常杂用 > > 详细内容

(一)什么是读书笔记--日常杂用文体

(一)什么是读书笔记--日常杂用文体

在读书和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把自己需要的内容、归纳的要点或 者获得的感受记录下来所形成的文字,都叫做读书笔记。
在我国古代,不少文人学者的读书笔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像 宋朝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天下郡国利 病书》等,都包含有丰富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在古代文人学者的笔 记作品中,题材是很广泛的,涉及到政治、历史、经济、文化、自然 科学、社会生活等许多领域,但也有专门记叙、论述某一方面问题 的。
笔记这种体裁在我国虽产生较早,但正式以“笔记”作笔录、为 书名,开始于北宋的宋祁,有随笔、笔谈、笔录、札记、杂记等异 名古往今来的名人、学者都十分重视做读书笔记。相传北宋有一位 学者苏子容,对于历史知识记得滚瓜烂熟。一次,苏东坡向他请教读 书的经验,他说:我曾经按照年月排列史实,这样编写了一遍;以后 又在史实下面注出年月,这样又编写了一遍,编来编去自然就熟了。
毛泽东早年读过的书,上面朱墨纷呈,圈点满纸。他在青年时代 有听课笔记、读书笔记、选抄全文的笔记和摘录精要的笔记等,四、 五年中的读书笔记本就有几网篮。他对那些自己所特别喜爱的书,不 仅一读再读,而且每读一次都要作一次“笔记”。如德国鲍尔生著的 《伦理学原理》一书,原文计约十万字,他所写的笔记也有一万二千 字之多。一九一七年,有一次毛泽东去拜望老师杨昌济,杨老师的女 儿杨开慧看到他手里拿着一本书,接过来打开一看,只见书的天头地 脚满是记号和批注,开慧喜形于色地说:“难怪我爸爸总是夸奖你,你真是‘不动笔墨不看书’呀!”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摘抄的 纸片也有五千张。现代作家秦牧还说过,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其中 一个仓库存放的就是作笔记积累起来的“材料”。无数成功的经验证 明,读书做笔记确实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