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讣告实例--讣告
(三)讣告实例--讣告
讣 告
我国第一代电梯专业工程师,新中国第一台自动扶梯设计者,首 都十大工程之一 59系列新电梯设计者,原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总 工程师兼上海电梯厂总工程师方春霖同志于1998年3月23日下午19 时45分,因呼吸道系统衰竭辞世,享年80岁。
遵方春霖同志生前遗愿,丧事从简。谨此表达后人对这位中国第 一代电梯专家的敬意!
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 上海电梯厂方春霖治丧委员会 1998年3月26日
讣 告
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华东师范大学心 理学系博士生导师邵瑞珍教授,因心脏病突发,不幸于1998年3月 15日22时35分在华山医院逝世,享年83岁。
华东师范大学邵瑞珍教授治丧委员会
讣 告
我校财务室主任、会计师程千里同志,因患脑溢血于1980年7月 10日零时8分在黄海医院逝世,终年61岁。
程千里同志于1940年2月于我校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5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1953年 8月转业后任我校会计室主任。40年来,程千里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位优秀干部。
程千里同志追悼大会于1980年7月13日下午3时在校小礼堂举 行。如有赠送花圈或参加吊唁者,请按时前往。
程千里同志治丧委员会 1980年7月11日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讣告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沉痛宣 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导者,国际进步妇 女运动的著名活动家蔡畅同志,因病于1990年9月11日6时22分在 北京逝世,终年90岁。
蔡畅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她在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在我国 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站在斗争的前列,特别致力于党领导下的妇 女解放事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妇女群众的翻身作出了巨大贡献。 建国以后,蔡畅同志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全国妇女组织的领导职务。 她曾担任中国共产党第七至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一、二、 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 业,为中国妇女解放和国际进步妇女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蔡畅同 志功高德重,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蔡畅同志身上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 的优秀品质。无论是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在二万五千里长 征的艰难险阻中,在革命根据地的艰苦环境中,她都坚贞不渝。建国 以后,她处于高级领导岗位,但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她在病中 留下遗嘱:后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这再次表 现了蔡畅同志作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
蔡畅同志的逝世,是我党和我国人民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 为力量,学习蔡畅同志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努力奋斗。
蔡畅同志永垂不朽!
1990年9月12日
刘少奇同志治丧委员会公告
为深切悼念已故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同 志,定于:1980年5月17日在北京举行追悼大会。同日首都天安门、 新华门、外交部、中央国家机关、我国驻外使领馆和其它驻外机构、 北京市和其它省、市、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机关、部队、企业事业、 学校等单位,下半旗志哀,停止娱乐活动一天。
按照我国的惯例,决定不邀请外国的政府、政党和友好人士派代 表团或代表参加悼念活动。
特此公告。
1980年5月15日
注:刘少奇同志治丧委员会名单(略)
谭洛非研究员逝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四川省委员会委 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 务副会长谭洛非,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9月1日在成都逝世,终 年64岁。
冯天麒高级工程师逝世
原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部副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冯天麒,因病于1997年11月2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 岁。
邱大成教授逝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器乐系副主任、著名古筝 教育家、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古筝研究会理事、上海 东方古筝研究会理事、北京乐器普及协会理事、北京民族乐器厂技术 顾问邱大成,因患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1997年12月9日逝世,终 年53岁。
林文益教授逝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 授、博士生导师林文益,于1997年12月30日在指导学生答疑过程中 不幸猝死,终年67岁。
陈琰教授逝世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离休教授陈琰,因病 于1997年12月3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赵萝蕤教授逝世
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翻译家、英美文学专家 赵萝蕤,因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1月1日在北京去世,终年 86岁。
陈肖庆药学专家逝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药学专家、中国抗生素事业的奠基人 之一、原国家科委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抗生素分会副 主任、四川省五届人大代表、四川省科技顾问团成员、四川省药学会 副主任、《中国抗生素杂志》主编、国家医药管理局四川抗菌素工业 研究所所长兼党委副书记陈肖庆,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1月22 日在成都逝世,终年82岁。
王葵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逝世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离休干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 葵,因病于1998年2月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
罗景濂教授逝世
原湖北省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顾问罗景濂因病医 治无效,于1998年2月8日在武昌逝世,终年73岁。
南致善编审逝世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商务印书馆编审南致善同志,因病于1998 年2月2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
黄乙俊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北京卫戍区原副政治委员黄乙俊同志, 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黄乙俊同志是山西原平人,1938年走上抗日救国革命道路,193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后曾任班长、副指导员、指导员、县大队 副政委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斗争,为巩固发展抗日根 据地,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立下了功勋。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副教导 员,旅政治部总务科长、民运科长、教导员,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保卫 部干事等职,参加了石家庄战役、应城战役等,多次荣立战功。新中 国成立后,他曾任军保卫部副科长,兵团保卫部科长,中央政法干校 学员,华北军区保卫部副科长,北京军区保卫部科长,北京卫戍区政 治部保卫处处长,北京卫戍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北京卫戍区政治部副 主任,北京卫戍区顾问等职,为保卫首都,维护部队和地方的安全稳 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十年动乱期间,他对林彪、“四人帮” 反革命集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保护了一批领导干部和劳动模范。
诗人张志民逝世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作家协会全 国委员会名誉委员,著名诗人张志民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 1998年4月3日16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张志民同志1926年5月21日出生于河北省宛平县,少年时即投 身抗日活动,1946年开始文学创作,他的生动表现中国农民命运的著 名长篇叙事诗《王九诉苦》和《死不着》,引起广泛反响。以后他相 继创作出版了许多反映部队生活的小说、诗歌、散文和剧本等。五六 十年代,他深入农村、远走边疆,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直到 “文化大革命”被迫停笔。
粉碎“四人帮”后,张志民同志以一个人民诗人的敏锐和前所未 有的热忱,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和历史责任感、饱含深沉思辩和 哲理的诗歌和诗论,先后出版了《祖国,我对你说》、《今情•往情》、 《边区的山》、《梦的自白》、《大海•苍天•人世》等20余部诗集和文论 集,为新时期的中国诗坛增添了独特的光彩。他的诗歌语言凝练,思 想深刻,个性鲜明,雅俗共赏,是中国现当代诗歌创作继承与发展完 美结合的典范之一。他的文学成就,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 贡献。
著名新闻工作者商恺逝世
本报讯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新闻教育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 闻研究所原所长商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7月30日在北京 逝世,享年76岁。
商恺同志1922年出生于山东聊城,1938年参加冀鲁青年记者团, 并开始在《抗战日报》上发表抗战作品;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任中共清平县委宣传部干事,主编党的刊物《抗联生活》、《支 部生活》,在此期间遭国民党反动派监禁;1946年任中共博平县委宣 传部副部长,并创办县委机关报《博平群众》;1948年调入晋冀鲁豫 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1958年调中共中央办公厅担任胡乔木同 志秘书;十年动乱中,被下放到江西“五七干校”劳动;1977年重新 回到人民日报社,担任记者部负责人;1984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培养和帮助过许多中青年新闻工作者。
根据商惜同志遗嘱,丧事从简。
山水画大师何海霞逝世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师,中国共产党党 员,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院务委员何海霞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 1998年8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
陆曦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原北京外国语学院顾问、副部级离休干 部陆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4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陆曦同志是河北省遵化市人,1932年参加革命,1937年入党。 1933年至1937年在苏联红军当翻译,同时学习无线电技术,1937年 夏奉派回国,1939年参加八路军冀东第一游击支队,后调平西《挺进 报》社,负责无线电台工作。1942年至1945年8月在晋察冀分局社 会部、冀东区社会部工作。抗战胜利后,先后在东北局和冀热辽司令 部任翻译,东北局情报部科长,彭真同志秘书,东北行政委员会外事 局局长、辽宁省人民政府外事处处长。1955年后,先后任外交部领事 司副司长、驻印度加尔各答总领事和分党委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政府副秘书长、外办副主任,北京外国语学院副院长,1976年被任命 为学院顾问。1982年离休。
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逝世
新华社上海5月3日电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人口 学家、当代中国人口地理学的创始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焕庸因病于4月30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8岁。
胡焕庸是江苏宜兴人,早年求学东南大学,并赴法留学。1930年 中央大学地理系成立,胡焕庸出任系主任,1947年任中央大学教务 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治淮委员会技术委 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人口所所长、名誉所长,上海市人口 学会会长,中国人口学会顾问,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顾问等职。
胡焕庸是我国当代人口地理学的创始人、当代自然地理学和气象 学的先驱者之一。1935年胡焕庸发表了著名的《中国人口之分布》一 文,首次揭示了我国人口地域差异的格局,发现了一条可以标识中国 东西部人口悬殊差异的“爱辉——腾冲线”,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这条界线曾被誉为“胡焕庸线”。
他著有《中国人口地理》、《世界人口地理》、《中国八大区人口增 长、经济发展的过去与未来》等重要著作,为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上一篇:(二)讣告的基本形式和写作要求--讣告
- 下一篇:(一)悼词的由来--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