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的疗效分析
慢性肾衰竭(CRF)患者普遍存在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虽没有全身或局部的显性感染征象,但却直接影响肾病患者的预后,国内外对透析患者(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微炎症状态研究较多,而涉及非透析患者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我们通过观察肾康注射液对CRF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探讨该药对非透析患者的治疗作用,以期改善CRF患者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减少并发症,延长非透析的治疗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8月在门诊或住院中符合条件并完成随访的CRF患者78例(CRF组),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3.1±7.8)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病肾损害4例,其它8例;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5.4±6.8)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7例,高血压病肾损害5例,其它1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从门诊健康体检者中选20例作为对照(健康组),经体检排除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男13例,女7例,年龄39~61岁,平均年龄(52.3±7.6)岁。
2.入选标准 ①病程>3个月,未接受透析治疗;②内生肌酐清除率(Ccr)<60 ml/min,即为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③无急性感染及炎症反应表现;④过去一个月未使用大黄、维生素E、免疫抑制剂、他汀类及其他抗氧化药物。
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低盐、优质低蛋白(0.6~0.8 g·kg-1·d-1)及低脂低磷、高必需氨基酸、高热量饮食,并予常规降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纠正贫血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150 ml+肾康注射液100 ml(西安嘉惠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静脉滴注,连用4周。
4.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电解质、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甲状旁腺素(PTH)。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空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ELISA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CRF组与健康组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的比较 CRF组磷、TG、PTH及炎症因子TNFα、IL6、hsCRP均较健康组升高,而血钙较健康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CRF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组经肾康注射液治疗4周后,血尿素氮、肌酐、TC、磷及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0.01),内生肌酐清除率及钙较治疗前上升(P<0.05或0.01);TG及PTH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血尿素氮、肌酐、钙、磷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和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组内前后比较,※P<0.05或<0.01。
注:组内前后比较,※P<0.05或<0.01。
讨 论 1.CRF发生原因及其病理生理变化 CRF是由多种慢性肾脏病造成的肾单位严重毁损,是一组进行性恶化、难治的临床综合症候群,原发及各种继发性肾脏疾病均存在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CRF与微炎症客观共存,其本身可以导致炎症应答,诱发炎症状态,而微炎症又是CRF的加重因素,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并加重CRF病程的进展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加速肾功能的恶化,两者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1]。国内外学者对微炎症状态在CRF病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显示炎症是CRF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微炎症状态可以通过各种机制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变化[2],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淀粉样变等。微炎症状态是指机体在各种化学物质、补体、免疫复合物等刺激下,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激活IL6、TNFα为主的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为中心的所有炎症反应[3]。早期发现和干预治疗,对改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