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医学 > > 详细内容

临床医学专科班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教学改革尝试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以专科层次为主,“耳鼻咽喉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职业素质。专科层次的临床医学专业主要为满足基层卫生单位的医学人才需要,培养医疗第一线的专科医务工作者。因此,学生应具备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临床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能独立开展五官科常见病的防治,并有继续升学的知识基础。为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2005年初开始,我们围绕该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课题开展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取得良好效果。

  1 目的

  围绕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专业课教学中贯彻综合素质放在首位,职业能力是根本的指导思想,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在毕业实习时尽早进入角色,毕业后从容应对上岗考试和医师执业资格考试,成为合格的医师。

  2 方法

  我们从课堂教学、实践训练、考核方式、跟踪实习4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并在2005级和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大专班教学中实施。

  2.1 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设计:“耳鼻咽喉科学”教学改革总体设计是:符合专科层次教学要求,具有临床医学专业特色,适当向相关学科拓展[1]。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根据专科特点,强调系统性和实用性。在课堂教学中除讲授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外,每个系统(篇)均结合临床实践和本学科国内外最新成果,穿插1~2个专题讲座,开拓学生视野,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在实训教学时加大技能训练量,做到基本操作人人达标。

  2.2 以人为本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耳鼻咽喉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它对医学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知识要求较高,与其他临床课联系很广。所以从入学教育开始,就强调这些学科学习的重要性。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师生互动。

  由于目前专科层次的耳鼻咽喉科学教材不是很完善,我们适当结合本科教材。然而,对专科生来说,本科教材理论性过强,难度偏大,内容多。教师在制定授课计划时就要全面考虑,也就是说,课程教学改革,就是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整合。一些难度太大的理论知识和机理性的问题,尽量采用概括性语言或线路图的形式讲解,够用即可。要着重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讲授,实用为宜。并结合书本和临床实践,适度增加一些专题讲座,介绍本专业最新成果或与临床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充实教材的内容。如进行“鼻变态反应性疾病及治疗新进展”、“鼻咽癌诊治规范”、“鼻内镜手术”、“喉阻塞及其处理”、“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耳聋的防治”、“耳鼻喉科常用药物与合理用药”等讲座。既不脱离教材,又打破教材的局限,很受学生欢迎。

  专业课的教学一定要抛弃应试教育,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启迪思维,按照认知的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教学效果[2]。我们采用“阶梯式教学法”,从简单到复杂,由被动到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逐步消化吸收书本知识。临床医学专业的耳鼻咽喉科学课程内容较多,我们把它分为3个时间段,用不同的方法训练学生。在初期,学生刚从基础课学习转到临床课学习,思维方式比较简单,总希望了解一些结论性的东西。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常是被动应对。我们就多联系基础知识,采用归纳对比方法,教他们怎样掌握知识点。学习的中期,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临床思维方法,用辩证法去观察分析问题,每篇内容讲完后,进行一些简单的小病例讨论或专题讨论,有些问题如“诊断”与“鉴别诊断”则有意不讲,把课本中以疾病为中心的鉴别诊断改为以问题为中心的鉴别诊断,鼓励学生自己查找书本、杂志、上网、讨论等方式收集、整理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作业的形式去完成,培养学生的探索钻研精神。表面上看这样做有点难度,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都做得比较好。在后期,学生对本学科知识掌握比较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一项重要训练。在授课中适当增加一些模拟教学和知识竞赛的内容,使他们对课本知识的认识能上升到新的水平。如仿照医院科主任总查房后的重点病列讨论,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各由一名学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