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霉素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66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回顾总结注射用磷霉素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的效果,为提高小儿急性菌痢的治疗提供更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案。结果 磷霉素钠治疗急性菌痢3天有效率达58%,7天有效率达99.5%。结论 磷霉素钠为治疗小儿急性菌痢比较可靠的抗菌素之一,具有价廉、效佳、安全的优点,值得广大乡村医生及社区合理选用。
【关键词】磷霉素 小儿急性菌痢
我所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磷霉素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6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6例急性菌痢中,男48例,女18例,夏秋季56例,春冬季10例,患者均为5岁以上儿童,病后1~3天就诊,普通型61例,中毒型5例。
1.2诊断要点 (1)发热,左下腹痛,阵发性加重,腹泻粘液脓血便,呈急后重或伴惊厥;(2)血常规:白细胞数升高或见中毒颗粒,中性比升高;(3)便检:见大量脓细胞与红细胞。
1.3治疗方法 上述66例患儿中,全部采用注射用磷霉素钠治疗,按200mg(kg•d)分两次静滴,其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控制惊厥等,同时进行。
1.4疗效评判标准 (1)痊愈:发热,腹痛,腹泻消失,便检2次正常,血检正常;(2)好转:发热,腹痛消失,腹泻明显减轻,便、血常规检查基本正常;(3)无效:发热,腹痛,腹泻无好转甚至加重,便、血异常。
2 结果
本组66例患儿经治疗3天后,发热消退60例,腹痛、腹泻消退者48例,便检正常者35例,经治疗1周后,全部病例无发热,腹痛,腹泻者2例为3次/d左右,便检正常者62例,包括3例中毒型菌痢,可以看出,3天治愈率50.5%,7天治愈率近96.5%,无一例转院或死亡,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患儿,男,5岁,因发热1天,于某乡医院处以“上感”肌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ml,约20分钟患儿出现抽搐,急来我处,查体;T40℃,嗜睡,咽扁桃体无充血、水肿,心肺听诊未见异常,以棉签擦拭肛内见红色黏脓便恶臭,急镜检见大量脓细胞、白细胞与红细胞。遂诊为“急性中毒性菌痢”,急行降温、止惊及磷霉素钠抗炎等综合治疗,热退后患儿如常,解出黏液脓血便,续行1周抗炎治疗后痊愈,不良反应少。 3 讨论
急性菌痢是由志贺氏菌属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节多见,本组病例66人中有2例以高热惊厥而首诊,年龄均为5周岁左右,提醒年幼儿易患高热惊厥,遇到小儿急剧高热不忘排除小儿菌痢。
病因治疗方面,对痢疾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包括半合成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氟唑诺酮类及磺胺类。但由于小儿本身生理因素决定了抗生素选择的局限性,临床上多以版合成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及三代头孢菌素应用较多,而磷霉素因其安全、价廉、疗效可靠被基层医疗单位广泛应用,注射用磷霉素应是治疗小儿菌痢又一可靠选择。
磷霉素为streptomycesfradice等多种链霉素培养液中分离而得的一种抗生素,能与一种细菌细胞壁合成酶相结合,阻碍细菌利用有关物质合成细胞壁的第一步反应,从而起到杀菌作用。对肠杆菌科等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从上述病例可以看出,磷霉素不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仅少数有胃部不适,不影响继续治疗,而且价格比较便宜,且随着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头孢类的大量广泛滥用而导致二重感染增加及鹅口疮等不良反应,渐显出磷霉素钠在儿科治疗中的优越性。笔者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综上所述,磷霉素钠融价低、佳效、安全于一体,是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的优选药物之一,值得广大基层同道治疗该病时首选。
参 考 文 献
[1]金家贵主编.全科医生手册.四川科技出版社,2004.
[2]陈吉庆主编.实用儿科诊疗规范.江苏科技出版社,2002,6.
[3]胡亚美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陈新谦主编.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 上一篇:丘脑出血的CT与临床分析
- 下一篇:脱细胞异体真皮在隆鼻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