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法学 > > 详细内容

刑法立法效益问题研究


  

   摘要:刑法立法效益是刑法立法机关制定刑法所产生的符合立法者主观预期的客观效果与收益,是刑法立 法收益扣除刑法成本、刑法质量、公民法律意识等因素后的净收益。刑法立法质量、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都对刑法立法效益产生影响。刑法立法效益是以耗费立法成本为前提的效益,以刑法立法收益为价值追求。刑法 立法效益与刑法立法效率、刑法立法收益、刑法立法质量是有区别的,刑法立法效益主要取决于刑法成本和刑法立 法收益。刑法立法效益的内容包括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关键词:刑法立法效益;刑法成本;刑法立法收益

   一 引言 现代文明社会的核心特征即政治民主化、法治 化和经济市场化,依法治国是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 主旋律。要真正做到依法治国,在建立起完备的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上还要有良好的立法效益。 我国在近二三十年的立法发展中已经初步建立起了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刑法是关于犯 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 一。通过我国立法机关1979年制定刑法(以下简称 79刑法)和1997年修订刑法(以下简称97刑法) 后,对保护公民人权、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利益 以及促进社会发展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我国 刑法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实施效果仍然存在不完善 之处,刑法立法质量、刑事法律体系的协调性以及刑 法实现的程度等方面都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这些问题直接体现为刑法立法的效益不够高。 刑法效益问题较早就引起我国许多学者的关 注,如我国刑法学主要奠基人高铭暄教授早在1990 年代初就提出“效益刑法观”…。但是,这一问题一 直没有在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注刑法立法效益、重视刑法立法效益,特别是加强 对刑法立法效益一些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已然迫在眉睫,这对于实现人权保障与社会保护的刑法双重 机能的发挥,乃至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有 深远意义。 二刑法立法效益之理解 (一)刑法立法效益的概念 要弄清刑法立法效益的概念,可以先从立法效 益的概念来了解。关于立法效益,目前学者存在不 同理解。 什么是立法效益?我国目前法学界也没有一个 统一的认识,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立法 效益是从立法者和立法工作角度来衡量,主要看立 法者设定立法的目的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旧J。有 的学者认为,立法效益是指出台的法律在现实生活 作用结果中符合目的的有效部分[3】。有的学者认 为,立法效益是指法律通过其实施而实现自己的目 的或社会功能及其程度【4 J。有的学者认为立法效 益是指法律调整的实际状态和结果与法律社会目的 之间的重合程度∞J。由此可知,我国法学界对立法 效益的理解各不相同。但也有共同点,即都强调法 律的实施结果与立法目的的符合程度№j。 上述第一、二种观点大致相同,强调“预期效 果”或“符合目的的有效部分”,这与立法收益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很难说具有妥当性。第三种观点强 调法律实施后所达到的目的或功能的程度,但很难 说这就是立法效益。第四种观点强调的是法律调整 的现实状态与目的之间的一致的部分。第五种观点 虽有折中的意味,但与第四种观点差异不大。 直观地说,通常意义上的效益,就是投入与产出 之间的数量差。因此,可以将立法效益理解为立法 的收益减去立法成本所得之差,但是不能想当然地 认为刑法立法的收益减去刑法立法的成本所得之 差,也就是刑法立法收益减去刑法立法成本所得的 净收益。由于刑法本身的特殊性,刑法立法效益不 仅受制于刑法立法成本,而且与刑法司法成本、刑法 监督成本、刑法立法质量、公民法制观念、法律意识 甚至刑法立法的时间都息息相关。当然,从应然的 角度来看,刑法立法效益是刑法立法机关制定刑法 所产生的符合立法者主观预期的客观效果与收益, 也是我国刑法立法在实际生活中合乎刑法立法目的 的有效部分,它突出反映了刑法立法的应然价值与 刑法立法的实然价值的重合程度。但不能说这就是 刑法立法效益。刑法立法效益是指刑法立法收益扣 除刑法成本、刑法质量、公民法律意识等因素后的净 收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