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为 品书香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网络上的桂东 > > 详细内容

桂东品质如是说【郴州日报】

 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前提下,坚持“优势优先”,是加快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桂东作为郴州最偏远的山区县,如果要说优势,那一定是生态。这次到桂东县采访,记者发现,近几年来,该县突出生态优先,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强力拉动了产业、城乡和群众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

 “我们始终坚持‘生态大县也能发展大产业、国扶穷县也能实现大突破、区域小县也能成就大作为’的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带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质。”桂东县委书记陈湘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生态提质:走生态优先发展的路子

 9月10日,记者在桂东植物园看到,巨大的南方红豆杉群落里,具有桂东生态特色的各类珍稀植物一一呈现。这里,正在成为桂东生态系统的一个缩微版。

 “之所以建设这个植物园,是因为桂东丰富的植物群落分布在大山深处,平常不易见到,而植物园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植物集中展示,既普及科学知识,又能够更好地唤起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生态文明不是简单的生态环境保护,原生态并不一定代表生态文明。桂东县在坚守生态底线和自然山水的前提下,实施“绿山、碧水、净土”三大工程,对县域生态进行了全方位提质。

 大力实施“绿山”工程,让山更绿。以“两沿”(沿路、沿江)、“两环”(环城、环村)、“四荒”(荒山、荒地、荒坡、荒滩)为重点,强力推进“三年城乡绿化攻坚”工作。3年投入5亿多元,高标准建设了三台山森林公园、桂东植物园、国道106景观绿化示范带等工程,全面落实“五禁”措施(禁伐、禁火、禁荒、禁猎、禁牧),全县连续30年无森林火灾和重大森林病虫害发生。

 强力推进“碧水”工程,让水更清。全力抓好县城周边“一库四河”的生态水网建设,目前,投资5930万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和投资4757万元的南木屯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投资1.56亿元的沤菜中型水库项目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年底将全面建成。近三年,全县整治河道6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平方公里,完成“沤江沿江风光带”建设10公里。据统计,桂东历年全县优于Ⅱ类的水质断面比例和水环境功能达标断面比例均保持100%。如今,桂东城乡河畅水清,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景水相融、人水相亲”的水生态景观画卷。

 实施“净土”工程,让乡村更美。大力实施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三清五改一池二化”,建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设施,大力整治生活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焚烧秸秆等陋习,切实防控土壤污染。近三年,全县生活污水净化和处理率均达86%以上。

 产业提质:生态产业链持续延伸

 夏夜里,星光下,坐在露天院子的石凳上,与三五好友言谈,品一杯茶香浓郁的玲珑红茶,是不少到访桂东客人的又一种惬意享受。

 杯中渐渐舒展的一片片茶叶,是桂东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单一的绿茶到开发出红茶,是桂东玲珑茶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近几年,在市场的残酷淘汰下,在经历一段时期的低潮后,桂东玲珑茶迎来了一个喷发式发展黄金期。据悉,除了经典的玲珑绿茶、红茶之外,玲珑黑茶也正在摸索研制之中。

 “最关键的,是我们坚定地走产业化、规模化的路子。”陈湘安说,通过对玲珑茶科学系统的开发,桂东有效地拉长了生态茶的产业链,以此为带动,全县生态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目标,桂东努力推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推进生态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绿色生态经济不断壮大。

 围绕打造全国“茶叶之乡、南竹之乡、药材之乡、花卉苗木之乡”,全县已建成茶叶基地8万亩,南竹基地15万亩,药材基地15万亩,花卉苗木基地6万亩,打造了“万亩茶叶观光园”和“百里花卉苗木走廊”,其中茶叶产业已成为全省基地面积最大、生产规模最大的产业,玲珑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桂东成为全省5个重点扶持茶叶产业发展的县之一。

 2012年,桂东被评为全省生态农业示范县,取得“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证书的农产品达到23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达到15万亩。

 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加快了脱贫步伐,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2004元增加到2012年的3130元,贫困人口由2009年的14.05万人减少到2012年的10.62万人。

 为呵护宝贵的生态发展环境,桂东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工业。桂东工业园、增口创业园建设步伐加快,近三年新建标准厂房13万平方米,已有曹氏服装、叮当动漫等24家绿色环保型企业入园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迅猛,投资10亿元装机8.4万千瓦的寒口风电场已经通过国家能源局备案,即将开工建设。同时,提高产业准入门槛,近三年来,先后拒绝多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关闭淘汰43家落后产能企业。

 与此同时,桂东以生态为主打品牌,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大力推进玲珑王国际大酒店、西城区特色旅游文化商业街、军规广场二期等“十大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三台山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八面山省级地质公园正式授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颁布纪念地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1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77.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7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66%和123.8%。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不仅成为桂东美丽的风景,更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掣。

  生活提质:让群众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静静流淌的瓯江水,斑驳陆离的江面倒影,略带甜味的清新空气,漫步在夜晚的桂东县城,你也许会觉得身处丽江。

 不错,这是桂东。按照建设“养生天堂、避暑胜地、精美县城、美丽桂东”的目标,桂东全力提升县城建设品质,一座具有桂东独特魅力的精美县城初步成形。

 按照“10平方公里、10万人口”的县城发展框架,桂东实施“东扩、南进、西延、北展”战略,推进城市扩容提质。近三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36亿元,重点实施了政务中心、教育新区等“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县城规模从2010年不足4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8平方多公里,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桂东新城”。

 今年,桂东对城区主要街道实施了全面提质改造,增设了一批小广场、小游园、廊桥、凉亭等休闲小憩设施,创建省级卫生县城顺利通过验收,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已通过预考核。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到桂东考察后,斥资在桂东买房作为休闲度假之用,看中的正是这里良好的生活环境。

 “我们在抓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按照‘建一项工程,成一个精品,添一处景观’的要求来做。目前已初见成效。”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峥嵘说。

 以城带乡,是桂东发展的根本理念。通过发挥中心乡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桂东城乡统筹发展加速推进。

 桂东县各乡镇立足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主导产业等实际,大力实施特色城镇建设。目前全县15个乡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部完成。近三年,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15.2亿元,打造了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小城镇。沙田镇被列为全省第三批重点示范镇,四都镇被列为全市小城镇建设特色镇,清泉、桥头茶叶特色乡镇建设全面完成。

 特色乡镇的辐射力,有力引领了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近几年,桂东县“美丽新村”创建活动取得初步成效,全县建设集中连片新农村示范村32个,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村34个,“亮化工程”试点村24个,国道106和省道322沿线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初具雏形,特别是水湾村新农村建设成了在全县乃至全市一流的样板点,有力地改变了农民的生活。

 在改变群众生活质量的同时,生态文明理念正在深深烙进干部群众的心里。

  桂东县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党员领导干部和城乡居民培训普及计划,综合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阵地,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多层次、立体式宣传。同时,挖掘以茶文化、药文化、花卉苗木文化为代表的“绿”文化;围绕以军规文化、革命文化、廉政文化为代表的“红”文化;融合以客家文化、长寿文化、相思文化为代表的“和”文化,形成了有桂东区域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来源:郴州日报  时间:2013年09月27日   作者:廖建华  熊建平  叶龙斌  谭志文桂东品质如是说【郴州日报】
 
桂东品质如是说【郴州日报】
 
桂东品质如是说【郴州日报】
 
桂东品质如是说【郴州日报】
 
桂东品质如是说【郴州日报】
 
桂东品质如是说【郴州日报】
 
桂东品质如是说【郴州日报】
 
桂东品质如是说【郴州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