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伟人树的传奇故事
“树有皮,树有根,毛主席恩情比海深”。这是老百姓歌颂毛泽东的口头禅。
笔者在访谈过程中,收集整理了新坊乡龙溪村上黄坪组吴诚功(参加过郭名善游击队)和下黄坪组吴正英(其父曾任龙溪苏维埃政府秘书)以及一些老人讲述的“伟人树”的一个个传奇故事。
传奇之一:“伟人树”遭难愈显青春焕发
1953年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坏人怀恨在心,把“伟人树”周围的一些枯枝树叶围在“伟人树”底下,晚上趁人睡着时点燃;在大火的燃烧下,“伟人树”底部树皮全烧黑;一些枝叶也被烤焦了。第二天清晨,村民起床后说,“不知是哪个坏蛋放的火,看来‘伟人树’活不成了”。村民用黄泥把烧伤的树皮包好,到了第二年春天,奇迹发生了----“伟人树”四周的死树皮全部脱掉;竟然长出了新的嫩皮,“伟人树”神奇般的复活过来了,后来也没有留下一点树疤。“伟人树”有这样顽强的生命力;很多人不敢相信。“伟人树”比以前显得更青春焕发,生机盎然,枝繁叶茂。
沧桑巨变,风吹雨打。“伟人树”树不知何时出现空心,像一扇敞开的大门,参观者可以穿洞而过。伟人树”至今青翠挺拔,站在“伟人树”底下能闻到阵阵香气扑鼻而来,令人顿感心旷神怡。
传奇之二:伟人寻找“伟人树”下的革命者
该村上黄坪组70多岁的吴诚斌(即吴先嶷的亲侄子)和一些老人向笔者讲述了伟人毛泽东在龙溪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
1928年8月桂花飘香的一天,毛泽东率领红军大队来到龙溪,部队驻扎好后,毛泽东便向老乡打听在武昌农民讲习所撤散时自己的得意学生吴先嶷。
吴先嶷于1904年3月20日出生,1929年逝世,家住龙溪上黄坪组。1924年吴先嶷以优异成绩考进当时的武昌农民讲习所,毛泽东任讲习所校长。吴先嶷自小聪明伶俐,写得一手好字,文采更是出众,尤其写出的革命理论文章有独到见解,深得毛泽东赏识。在学习期间,毛泽东经常找吴先嶷谈心得体会。1926年秋季,国民党反动派发现讲习所在传播共产主义思想,便派警察查封了讲习所,并四处全力抓捕全部人员。吴先嶷几经逃避躲回龙溪老家,并埋名隐姓。
1928年8月毛泽东率部经过龙溪找他,当时吴先嶷为逃避国民党的抓捕出门在外,至此毛泽东和吴先嶷没有见上面。
吴先嶷参加武昌农民讲习所的事迹,在吴氏族谱中有记载。
传奇之三:伟人离去后“伟人树”叶变黄
“毛主席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因病在北京逝世。噩耗传来,举国上下沉痛哀悼。
龙溪人民象全国人民一样,家家户户神龛上张贴了毛主席画像,每个人胸前佩戴白花,在主席像前鞠躬默哀。想起毛主席在龙溪和老百姓亲切交谈,一起吃小米饭,喝南瓜汤,欢声笑语…… 对伟人的离去,广大群众悲痛万分。山在颤抖;河在哭泣……
村里上黄坪组今年90多高龄的吴诚功(参加过郭名善游击队)和70多岁的吴诚斌等一些老人说,“伟人毛泽东离去一个月后,路过“伟人树”时,发现平时碧绿的“伟人树”叶,竟然一片片在变成金黄色,远远看去像初升的太阳,放出光芒万丈,照耀整个村庄,十分壮观。”据说,这一奇迹从来没有发生过,实在不可思议。
“伟人树”是一棵历经500多年沧桑的古樟树,是一种常绿乔木,树型端庄雄伟。用鼻子一闻,气味芳香,沁人心脾。 经过那次伤痛后,到了第二年春,“伟人树”重新恢复了昔日美丽的容貌,更加神采奕奕,勃勃生机。 至今“伟人树”叶再也没有变黄,一直青翠茂盛。夏天像一把撑开的巨伞,为参观的游客遮挡太阳。
当地很多人说,‘伟人树’叶变黄,是因为毛主席在龙溪留下了深深的革命足迹,在伟人毛泽东离去时,“伟人树”像人一样知道了消息,把无比悲痛化成片片金黄树叶,深深悼念一代伟人毛泽东。
现在经常有很多人到“伟人树”这里瞻仰和照相留念。2006年8月,桂东县人民政府把“伟人树”立为文物保护,供后人参观,并将此设为为桂东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上一篇:叩访普乐东水红四军军部旧址
- 下一篇:毛泽东在寒领界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