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歇翰墨情——访青年书法家贺建波







作者:桂东县政协 陈俊文
源自:桂东新闻网
走进青年书法家贺建波的云鹤书画艺术工作室,墨香就扑鼻而来。台案上放的、抽屉里藏的,墙壁上挂的……都是些书画作品,尤以书法作品——出自他之手,以横幅、条幅、斗方、扇面、册页、手卷等艺术方式表现出来的,最吸引人们的眼球。纵观他的书法作品,字里行间无不折射出隽秀、古朴、灵动、豪放的风格。
面对这震撼人心的书法作品,人们惊喜,诧异,总想了解贺建波飘逸的书法是怎样练成的。
泥土般厚实经历
1978年8月,贺建波出生在八面山下——桂东县四都镇一个农民的家庭。就像古代文人墨客一样,贺建波也很有雅兴,给自己取笔名“云鹤”,号“八面山人”、“桂竹斋主”,以此寄寓他心底的几分愿望。
面对我的来访,率真的贺建波讲起了许多往事。
“其实,我小时候酷爱的并不是书法,而是绘画。小学时画,读了初中照样画,还曾经在家乡的四都圩市支起架子,帮人家画碳素像”。
1994年,贺建波初中毕业,因“不务正业”的画画,结果考取高中成了泡影。后来,在一本《小溪流》杂志里,他看到宁远县九疑美术学校招画画专业的学生,于是,报名并寄去作品。
不久,喜讯传来,他被录取了。这年秋天,他如愿走进了美术学校。
“中国书法自古无学府。”可以说,宁远县九疑美术学校开启了他的书法之门。
九疑美术学校除了教学生绘画,还开设书法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时,为贺建波上书法课的老师是该校的校长张玉波。
贺建波说:“矮矮的,瘦瘦的,年龄大我几岁的张校长,钢笔书法是全国的佼佼者,毛笔字也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展”。
因贺建波与张校长性格志趣“臭味相投”,很快两人的师生关系就成了艺术上的知音。贺建波喜爱张校长清秀的钢笔字和他的不吝指教,张校长也对贺建波的勤奋、悟性、谦和、率真感兴趣。
在这里,贺建波懂得了写字并不是书法,写字更多的强调实用,而书法注重美的艺术。
书法艺术之门的洞开,他爱上了钢笔书法。
人们常说,书画同源。书法与画画是“孪生兄弟”,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于是,他将油画的“画”注入到书法的“写”中去。
时光如白驹过隙,两年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毕业时,因贺建波学的是油画专业,就业成了一个老大难的事。于是,他不得不回到了家乡。
正当贺建波郁闷,失望、焦虑之时, 1996年秋的一天,贺建波接到一个鼓舞人心的电话,他的同学从韶山打来电话,叫他去画画。他高兴得于次日就“飞”到了韶山。
他与五六个同学一起进了一家油画公司。起初,公司效益可以,后来公司接不到订单,他们几个同学就被“挂”了起来。
等待工作期间,几个同学闲着。随着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囊中慢慢羞涩起来,吃饭成了问题,都是大人了,都感觉无颜向家里要钱,为了生存,就得想办法赚钱。
学美术的黄远宁是他们当中写字写得最好的。于是,由黄远宁写字,他们去某玻璃厂,找些废弃的玻璃,框起,到韶山旅游纪念品市场兜售,结果,还真的变成了钱。
虽然,钱不是很多,但吃方便面的钱还是够了。就这样,一边卖字,一边练字,维持了好几个月的生活。期间,贺建波还参加了桂东玲珑杯书法竞赛活动,结果获得三等奖。这“吹糠见米”的好事,让贺建波信心倍增,于是,他大胆决定——潜心做书法。
此后的几年,贺建波去过浙江临海市桃渚镇中学当美术老师。之后,去过湘乡油画厂、东莞厚街设计公司、东莞莹辉灯饰厂、中山古镇等地打工,无论走到哪,他都如饥似渴练习书法,并接触到了许多书画界的朋友。
让他刻骨铭心的是1999年在东莞莹辉灯饰厂打工那段岁月。
灯饰厂条件一般,寝室里没有书写的桌子,他就在屋檐下,提笔在旧报纸上涂鸦,路过的人,以为他是“疯子”。后来,人们看了他写的字,误会才消除。因为字,厂里重视他,大小生活娱乐宣传广告活动,都找他。
有一次,灯饰厂的徐老板为装修酒店,从东北哈尔滨请来了两位书画家,画家叫“齐人”,书法家叫“郎鸿叶”。他们创作期间,贺建波常常去看,于是就相识了。后来,酒店急着开业,装修忙不过来,贺建波就成了他们的助手,从事书法、装裱、制作、雕刻……大师的辅导与指点,贺建波受益匪浅,钢笔毛笔书法,还有装潢技术有了长进。
以后,贺建波在广东经常接触书法界的朋友,与他们切磋书法艺术,并常常参观书法展。特别是2007年广州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让他大开眼界,他看到了全国高手的书法作品,他仔细观察,认真感悟,终于找到了书法的真谛。
长期在书法中“浸泡”和揣摩,贺建波对书法自有他一套体会。他说,要想在书法上有所成就,先决条件是喜爱。开始学书法的人,楷书是基础,犹如人生学步走路,只有楷书基础扎实,才能提笔稳健,左右逢源。在选择字帖时,挑选自己喜爱的、清晰的、正规出版社的。学书法的人不要一开始就想成为书法家,要苦练苦学。
“书法,取法于上,得之于中,取法于中,得之于下”。贺建波说,如果老是学一个师傅的,那么你就永远是落在师傅的后面。因此,学书法,要广泛学习各个年代、各个风格的书法,要学习先人的“古”意,入帖还要出帖。要博众之所长,融合楷书、行书、隶书的优势,形成自己的风格。学习书法,定位要搞,眼界要宽,眼高才能手高,如果不看外面的世界,就会固步自封。
要经常参观书法展,人家之所以获奖,肯定有获奖的缘由,找自己书法的缺点,学别人书法的优点。要学习章法、技法,尝试字外功夫。
儒雅、性格平顺、内心实在的贺建波,在书法道路上,以魏晋小楷为宗,泛及明清书家笔意,“二王”之风格,隶书以张迁、乙瑛为主。
枝头挂满了硕果
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小荷已露尖尖角。在翰墨的田园,贺建波精耕细作,书法作品根深叶茂,炉火纯青,岁月的枝头已挂满了沉甸甸的硕果。
他的书法楷、行、隶、篆……皆擅,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小楷,发挥到了极点。小楷虽小,但不弱、不软、不媚。虽小而凸显灵动、古雅、淳厚。虽小而蕴涵深功力、高境界、新气息。
2006年11月,他的硬笔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一届书法家作品展;2007年7月,在全国硬笔书法命题大赛中,获得成人组“金笔”奖,同年10月,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办的“中国孝文化硬笔书法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并被授予“全国优秀中青年硬笔书法家”。2009年9月,创作的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2011年6月,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职工书法作品展”中入展……大奖、小奖和各级书展,荣誉证书几十本。
他已成为了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的会员,是郴州市书法家协会的理事。
悠悠翰墨情浓,书法路正延伸。我相信贺建波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 上一篇:中国的红包题签文化
- 下一篇:桂东——红色土地 绿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