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郴州文史 > > 详细内容

朱德赠匾

    朱德率部到达汝城后,驻扎在县城上黄门街外津江村边的储能高级小学,随即与范石生、曾曰唯见面,并进行谈判,达成反蒋统一战线。


部队驻扎在津江村期间,朱德常常同干部战士深入到周边乡村访贫问苦,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讲解革命道理,并秘密发动群众,重建农民协会等组织,在短短的时间里,朱德与津江等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200多青壮年报名参加革命军。 1126日至28日,在朱德主持下,于衡永会馆召开了湘南和粤北各县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策划发动湘南起义。


离开汝城前,朱德特地在上黄门街木器店订制了一块匾,亲笔书写了“世界一家”四个遒劲大字。126,冬阳灿烂,朱德率40多名戎装整齐、精神抖擞的官兵,在欢快热烈的唢呐、鞭炮声中,把这块金碧辉煌的横匾抬到朱氏家祠。迎候在朱家宗祠前大坪上的群众敲锣打鼓、夹道欢迎。朱德满面笑容地向群众招手致意,在祠堂前的台阶上向群众作了简短的演说:“乡亲们,我们来到汝城后,受到大家的热情欢迎和无私支持,我深深地感谢你们!今天,我们的部队就要离开汝城了,没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就送这块匾聊表心意吧!”说完,士兵和群众一起将匾额悬挂在家祠的上殿。为感谢朱德部队的盛情,村里准备了酒席为部队送行。朱德还把一匹高大的枣红色骏马和一架望远镜送给汝城县委,人们称匾、马、望远镜为朱德送给汝城人民的三件宝。


1932年,国民党第十五师师长王东原所属侯鹏飞旅开到汝城,与地方反动武装胡凤璋部相勾结,在汝城大修碉堡。一天,该旅一个连长带着数名士兵到津江寻找建碉堡的材料,发现了这块匾,气势汹汹地将匾砸碎了。


全国解放后,人们格外怀念朱德和那块匾。1992年,津江村人民决定重新制作匾额。村民委托津江村人、原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著名国际和平诗人朱子奇,在北京博物馆等处收集朱德手迹字样,寄回家乡。村民根据几个老人的回忆,精心重制匾额;朱德的女儿朱敏及丈夫刘铮受邀后,特致函祝贺,并将精美的《朱德画集》赠送给村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