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郴州文史 > > 详细内容

从张舜民诗文看宋代郴州古迹

张舜民(约1034—约1111),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豳州(今陕西彬县、长武一带)人。后徙居长安附近。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神宗元丰中,应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宜文字。元丰六年(1083),因作《西征回途中》诗,贬监邕州盐米仓,改监郴州酒税。哲宗元祐初,以司马光荐,为监察御史,又因言事出通判虢州。元祐九年(1094),以秘书少监出使辽国,使回为陕西转运使,历知陕、潭、青三州,元符中罢。徽宗即位,召为右谏议大夫,旋出知定州,改同州。入元祐党籍,贬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复集贤殿修撰,卒于政和中。著有《画墁集》100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八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元丰六年冬其因贬改监郴州酒税至郴,到元丰九年正月升任监察御史离郴,共居郴两年多时间,其间对郴州颇有好感,感情非常深,“得移郴岭清凉地,幸免邕江瘴疠侵”《南迁录》,“日暮更投村岸宿,依然魂梦在郴州”《离郴》。其既因贬居郴,心情不畅,隧寄情于郴州山水,为郴之山水名胜所陶醉,因而吟诗作赋,其在郴其间走遍了郴州山山水水,为郴州留下诸如《游鱼绛山记》《郴江百韵》等大量的文学财富,尤以长诗《郴江百韵》最为著名,其诗洋洋洒洒1000字,魄奇宏丽,气势磅礴,堪称咏郴第一诗。从这些诗文中我们能找寻900年前的郴州古迹。为后世了解郴州的古代自然人文的变迁提供帮助。

  1.鱼绛山,在郴州市东三十里柿竹园工业园境内,据南宋郴州知军王橚所撰《鱼绛迎送神祠》载:“郴有鱼绛山,特为峭拔耸秀,中有神湫,凛然可畏,往昔相传祈旱辄应焉”,鱼绛山上有鱼绛瀑布,瀑布下有深潭,曰“神湫”,乃古代郴州祈雨的场所,甚是灵验,阮阅的《郴江百咏*灵湫》一诗即指此地。张舜明《游鱼绛山记》载:“东出行乱蓧间百余步,少下復为平川,即鱼绛也。竹木尤美,山益高,水益峻,峰巅苍翠,松罗遍冒。其上左右□□,尤多稍别为大川。东北去一望千里,其形胜大类华山之阴,而沃润过之,诸君诧曰:‘北人望五岭之下,皆谓之黄峁苦露,鸟兽不存之地,而乃秀美如此,凉州贤于内部,信当有之。”瀑布东北视野开阔,一望千里,瀑布上方悬崖笔直,跟华山之阴类似。其游记还记载山上有柳毅庙,“板屋十数楹,敝陋尤甚,神像紫衣巾僕,其妃侧座”,可见当时柳毅庙规模不小有十余间房子,还有柳毅和其妃塑像。宋代官方民间祈雨盛行,鱼绛山传奇的神话色彩和秀美风光,使之成为郴州民众心中的神山,有郴州第一山之誉。


  2.剑泉,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前五通桥下,原在燕泉河中,后因河流改造移至河边。传说项羽英布杀义帝于穷泉后,“剑于此,而泉水出,故名。”《舆地纪胜》载:“(剑泉)在城内康泰坊,渠泉中石。罅间躍沙而出”,张舜民有《剑泉》诗铭其上,铭曰:

石上作剑歇,泉出剑锋穴。石在水中央,在经名曰穴。
咄哉黥面贼,生攻身助祭。不耻欺孤儿,端能效逆郎。
穷追三千里,至此肆塵煞。楚国始成灰,郴江终作血。
邦人惜无罪,聚哭在招屈。南公实有言,三户猎可威。
至今义帝祠,半澧岁不绝。兴亡岂足问,景致颇清澈。
远客怀不寐,至此心乃悦。作铭镂其傍,永戒诸侯蹶。


 3.窊尊石,在古郴州城南一里之郴江畔(今燕泉河汇入郴江的附近),《徐霞客游记》云:“郴东门外江滨有石攒耸,宋张舜民铭为窊樽”。阮阅的《郴江百咏》中亦有《窊尊》一诗。张舜民《窊尊铭》云:“郴之为州,跨大溪上。临水皆奇石,水清而石怪。有如动物者,植物者,用物者,象物者,可状类者,不可状类者。岂皆水之力能攻坚,累日而致然哉,是亦天成者尔。一旦得窊尊於剑泉下,又得於城之东南隅。因醉而铭曰:酌之不竭,注之不盈。石如吾醉,水如吾醒。嘻容乎其寂乎,孰耦吾形?”

  4.圆泉:见其《郴江百韵》:“橘井苏仙宅,茶经陆羽泉”,张舜民认为陆羽所言之“第十八泉”在永庆寺内,永庆寺其迹无考,阮阅的《郴江百咏》中《永庆寺》一诗有“有客试泉方到此,须知不是为僧来”诗句,可知寺有名泉。今会胜寺旁的圆泉,张舜民叫它蒙泉,南宋绍熙年间郴州知军吴镒改会胜寺旁蒙泉为圆泉,会胜寺旁圆泉之名始传于今。


  5.开立寺:旧址无考,寺内种有四色荷花,为世所罕见。张舜民有《所寓开利寺小池有四色莲花青黄白红红者千叶皆北土所未见者也惜其遐陬有此异》一诗,阮阅的《郴江百咏》中亦《开立寺》一诗。


  6.洒然堂:张舜民有《洒然堂》一诗:“三湘尽处犹逢竹,五岭回时却见山。”


  7.郴口:张舜民《和答还卷》云:“耒阳郴口今吾在,谁与诛茅屋数椽。”《舆地纪胜》云:“郴江在郴县南四十里,源出黄岑山,至郴口耒水灌田二百四十顷”。


8.吴山堂:张舜民有诗云:“楚客对吴山,归心常自苦。守土切须防,半夜俱飞去。”


  9.济川堂:疑在古郴城东一里之中洲上,中洲原是屹立于郴江江心的岛屿,酷似镇江金山,今已不存,上有尧舜禹汤庙、济川堂等建筑,张舜民有诗云:“河流便当城,峻岭借为屏。疑在金山寺,凭栏看北泠。”


  10.愈泉:亦称犀牛井,在郴州市城南的裕后街,张舜民有诗云:“有泉出城闉,尾大如车辐。饮之能愈疾,此语闻郴俗。”


  11.温泉:在郴州北二十里,平地涌出,如汤沐浴,可以愈伤。张舜民有《愈泉》一诗。


  12.东山:八景之一,上有刘相读书堂,张舜民有诗云:“乘闲邀友赏春华,上到东山日已斜。何处转添孤客恨,两溪流水一城花。”


  13.香山:在郴州南五里,山下有香泉,其味颇甘冽。张舜民有诗云:“有泉滴沥细如簪,转画山腰几百寻。却憶当年游紫阁,夜阑故枕听秋霖。”


  14:招贤寺:张舜民《游鱼绛山记》云:“越小岭下可三四里,别而之右底招贤寺,寺荒陋谨容”。

  15.会胜寺:张舜民《游鱼绛山记》云:“会胜寺,在小山之阳,景致幽邃,寺后有清泉流出,岩下其声泠然,松阴散布于岩上,根着款露,登陟回互于群石之门,大类池州之齐山。夜中有如小儿呼者,群犬皆吠,诘以询之,寺僧曰:“飞猩也”,头面类苗肉,翅又似人形而有毛,云食罷之著山",会胜寺旁边的山不高,但景致优美,跟池州齐山类似,旁有清泉曰:“蒙泉”即圆泉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