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一眼井
当思维的触觉随同寻觅的脚步一起,伸入湖南历史文化名城郴州的老街巷,给人心灵触动最大的,不是老民居、老店铺、老戏院、老码头、老碑刻、老桥梁……看,一位老娭毑慢行到老街深处,从一口泉井中舀取一壶水而回,满脸皱纹舒展开来;两个孩子奔跑到老巷拐角,从一眼井泉中捧起一掌水而喝,嫩脸蛋现出小酒窝……噢,水先生命而存在,人傍井泉而聚居,才有了最早的街巷。君不见郴城老街巷,口口古井名泉,滋生出一道养眼润目的水体景观。
郴州,不,应是湖湘甚至于中国最古老的井泉,当属郴城老街区干城街连接裕后街那青石道旁俗名“犀牛井”的愈泉。之所以敢出此言,是查遍文本、电子资料,全国各地取名“犀牛井”的不知凡几,但就是翻不出比郴州犀牛井更古老的档案。早在晋代,《湘中记》一书已记载着它的赫赫身世:远古,神农带着9条犀牛巡走天下,到了南岭之麓“郴”这个地方,不摇脚了。不是走辛苦不想动了,是看到这里俊山腴贴,秀水亲和,四季分明,宜居乐业。于是神农留了下来,南岭、郴州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常饮程乡酒十分开怀。
但后来不知从哪里窜来一条恶龙,带来瘟疫,毁坏田园。人们苦不堪言,神农怒而率领犀牛勇斗恶龙,9头犀牛同恶龙大战了9天9夜,斗败顶伤了那孽畜,把它驱出郴城。其中8头犀牛一齐将恶龙赶到北郊许家洞黄草,恶龙从那里沿郴江耒水仓皇逃往东海。犀牛们守在了黄草,以防恶龙卷土重来,所以那一带丹霞山多似牛背脊。而领头的那头犀牛,因在搏斗中后腿受伤,跌到裕后街连干城街拐角那个坑眼中,留了下来。人们心疼地割了鲜嫩茅草去喂它,它实在伤得太重,舔舔绿草流下两滴清泪,倏尔化作冰凉的青石······
有味的传说,动物主角不是与人类最亲近的水牛、黄牛,却是野犀牛,这大概跟上古炎帝驯化使用动物耕战的传说相关联。犀牛的劲挺尖角、铠甲皮肤、威武身躯、憨厚个性,赋予了它不畏邪恶、英勇无敌又包含了农家牛忠诚朴实、奉献牺牲的形象。因此故事的最感人处在结尾:犀牛虽然变成巨石,却灵性不泯,见百姓受害,它用尽最后一点气力,从口中喷出一股泉水涤尽瘟秽。
这股涌自石窦之泉,水质净洁,从不枯竭,冬暖夏凉,可口甘洌。奇异之处在它如降甘霖如施福泽,能保一方平安。明代《万历郴州志》记载“愈泉——在州南愈泉门,东流十三丈入郴水;《湘中记》云:清冷甘美,初名甘泉,人患疾饮之即愈。”井泉水竟有如此功效,怪不得由“甘泉”易名为“愈泉”了。遥想两千多年史笔镌刻之秦简上的苍梧郴县,愈泉旁的古道过往了多少车骑兵马、行旅商贾、贬官迁客。每每驻足于愈泉,解渴洗尘时,他们必定能引发见犀牛石而望月思乡的情怀,他们总归可生出喝甘泉水而洗心革面的思索······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张舜民,1082年被贬郴州屈居“监酒税”官,甫抵州城,慕名寻入裕后街,竹筒勺舀井泉水,一饮如喝醇酿!忘却荣辱,触发灵感,以《愈泉》为名,歌赞“有泉出城门,尾大如车辐。饮之能愈疾,此语闻郴俗。直疑白药根,浸渍出岩腹。灵迹浪遐方,神功施比屋”。言犹未尽又作句“ 岭南为贪泉,饮者生贪黩。岭北为愈泉,宿病皆祛逐。”可以断定,愈泉的动人传说与奇异功用,涤荡了其胸怀。在他之后,文体学家、“阮七绝”阮阅,于徽宗宣和五年(1123)由朝散大夫知郴州军;办完交接,一亲愈泉芳泽,诗思跃动,诱发奇想,在同名七绝中给愈泉出了个难题“未载人间肘后书,此名直恐是相诬;古来诗病知多少,试问从来疗得无?”谁知道呢,也许用凉冷愈泉水淋淋那些带病的诗词,一本本线装书上就会银钩铁画、字句清醒。
这一眼长3.1米、宽2.25米、深约1.5米至2米的长方形大泉井,用条形麻石砌成。当湘粤古道消失在两千多年的烟云之中,它依然牢固镶嵌在郴州城老街,如亮彻明镜,折射出古往今来的一卷卷史册;当高速铁道高速公路风驰电骋之时,它仍旧豁然睁开在郴州人心间,似深邃慧眼,透视着现在未来的千万种信息。躺卧井中长满苔藓的巨石酷似体壮皮硬的犀牛,始终坚守住威武不屈、忠诚不移的信义本色,始终倾吐着晶亮甘美、冬温夏凉的自然品质。
它凭籍天赐的矿物质成分,调理人们六腑五脏,祛疾消灾和胃理肠,丰富市民生活质感。酿酒,酒味浓郁;泡茶,茶香清远;搓凉蓬,凉粉茂嫩;磨豆腐,豆腐如娃娃脸吹弹得破;发豆芽,豆芽似泉中水草般脆爽;这几项产出率与质量,均夺全城之冠。所以从古代到1970年代,郴州旧城的酿酒、豆腐作坊,多半集中于这眼井周围的上河街(干城街)、涌泉门、裕后街、朱家坝一带老街巷。既使大旱之年,不仅整片老街区靠它把苦滋润成甜,连远一点的东西南北4条大街居民们也投向它的无私怀抱汲取营养······
现在呢,老街巷早已用上瓶装水、饮水机的市民们,还是对愈泉水情有独钟,泡香茶、冰西瓜、煎中药、酿甜酒。他们不爱说什么高深道理,祖祖辈辈教会他们的,是只知感恩神农的犀牛喷薄的琼浆玉液。因为它湧湧付出的是民族精神无穷尽的浆汁,滢滢给予的是地域文化带底蕴的液体。
传奇可敬的神灵愈泉,是大地母亲挚爱的体温、慷慨的乳液,年年岁岁哺育滋润着郴州人。冬暖夏凉的犀牛井水,是历史文化浓重的墨汁、深长的情丝,岁岁年年书写塑造着郴州城,直到把它写进《史记》《汉书》、唐诗宋词、明史清稿,写成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
哦,远方的朋友、客人,到了南国郴州,记得摇脚走向裕后街干城街的青石板,那里有一眼闪射着祖母绿翡翠光泽、涵养着华夏人青史波纹的犀牛井泉,您在那儿喝一口水洗一把汗,就能梦回魏晋与秦汉……
(本篇2011年获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散文学会写作中心、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单位主办的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和征文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