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抗日第一人——李仁党
李仁党,湖南桂阳人,清末湘军广武军总兵衔副将,管带广武前营。咸丰五(1855)年由行武投身桂阳籍魏喻义质字营中,以克復郴州,荡平李石保,陈正光匪徒有功给六品军功。九年復以防剿南路逆匪克復广东连州星之街有功,补外委千总以守备用并赏戴蓝翎。同治四年以防剿霆军叛,赏花翎以都司用。同治六年以剿办湖南嘉禾临武蓝山土匪升游击。光绪元年(1875)投身桂阳籍新任山东按察使陈士杰广武军中,四年以抢险黄河汛情有功赏加副将衔。九年山东巡抚陈士杰令其统广武军左右两营,十二年署胶州协副将,十五年以平定李明书,辛小狼起义有功加总兵衔。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军进犯辽东,二十年(1894)十月总兵章高元奉旨率嵩武军2营,广武军4营,新募福字军2营共8营援辽东,据守盖平。其中李仁党所率领的广武军前营,副中营,炮队左右两营共四营桂阳籍湘军名义上是4营,实际上因主帅陈士杰的离职而被多次裁撤兵员不足千人,但都是些跟随陈士杰几十年的老兵,个个骁勇彪悍不怕死,到盖平后,章高元命李仁党统带新募福字军,初李仁党 率军防守盖平东三十里的牵马岭,其不顾“冰雪在地,不避严寒,与土卒露宿山顶十余夜”,屡次击退敌人骑队。十二月日军进逼盖平,时章高元统山东嵩武军两营、广武军四营、福字军两营(《盛档·甲午中日战争·《章高元致盛宣怀电》),共八营,张光前统亲庆军五营。盖平守军力量单薄,章高元得报徐邦道已经回拔,士气为之一振。先是,两军进行分工:凤凰山主阵地,由章高元率所部嵩武军(即嵩武军、广武军、福字军或统称嵩武军)八营镇守,亦分兵力沿盖平城南门外约500米之盖平大清河(即日文称“盖平川”,专家、学者称盖平河,元、明时代称柞河,清代至今称大清河。)北岸设防扼守;张光前率所部亲庆军五营驻守城东,约三里的凤凰山。此处有误,实际是城东五里铁塔山,光绪和民国盖平县方志中记载:凤凰山为盖平城“照山”,即民间称“影壁”本应城南,今依旧巍峨屹立城南,而且是南北通途之盖平屏障。其城东三里及四里之内并无山丘,距城东五里只有铁塔山,而此山在大清河北岸与南路日军相会不符,只有城南主阵地,凤凰山之地理方位吻合。而铁塔山是清军左翼守之,日军右翼攻之。
章高元见盖平城已被敌抢占,便令分统、福字军统带副将李仁党,带广武军,福字军各二百余名共四百人“回队顾城”,进攻盖平城南门,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李仁党奋勇争先,高呼杀贼,不幸“中子殒命”(《甲午战争有关折奏史料·章高元禀》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