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郴州文史 > > 详细内容

红军长征过境汝城

1934年春夏,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723日,红六军团先行突进汝城。


为阻止中央红军转移,国民党在途中设置了四道严密的封锁线;第一道是江西安远、信丰、赣县至广东南雄一带;第二道是湖南南陲的汝城至广东仁化之间;第三道是粤汉铁路株洲至韶关路段;第四道是湖南、广西边境的湘江沿岸公路。国民党妄图依此四道封锁线堵截红军,消灭红军。


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一道封锁线后进入汝城,历时16天,经过了热水、集龙、益将、濠头、永丰、土桥、附城、泉水、井坡、大坪、东岭、马桥、外沙、延寿、小垣、岭秀、盈洞、文明等18个乡(墟)205个村,行程130余公里,历经了大小战斗20余次,摧毁敌碉堡100余座,毙敌千余,胜利突破了国民党精心构筑的第二道封锁线,谱写了红军战士英勇善战、克敌制胜的悲壮诗篇。中央红军过境汝城时,汝城人民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红六军团途经汝城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之前,中共中央曾派三支部队先行突围西征,红六军团为其中一支。1934723日,中央代表、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参谋长李达等率红六军团9758人,自江西遂川横石出发向湖南挺进。


811,红六军团主力部队进入桂东县寨前,先遣团第五十三团迅速占领了沙田。812日,主力部队在寨前召开西征誓师大会,宣布新的任务和军团领导机构。午后,经桂东沙田、开山进入汝城田庄,宿于田庄墟附近的联江、文泉、新塘、塘头、蔡家等村。先遣团则由沙田出发,经文昌、大湖,越过桂东与汝城交界的石壁山天险,经扶竹洲、上河、下河、宽坑、濠头墟、丰坑、永丰坳、西塘、乾甫、上塘到达暖水,宿营于暖水双联的台头和巷头的淇江等村。814日清晨,先遣团和主力部队分别由暖水和田庄出发,经暖水双联、北水、马桥杨家洞、梓洞、烟竹、大油头等村,顺利到达资兴的黄草坪和滁口一带。时任红六军团供给部军需科长的汝城籍人何远久,也在这支长征部队行列中。田庄、濠头等地数十名青年踊跃参加了红军。红六军团骑兵丙组红军战士在濠头乡濠头村郭家宿营时,开展写标语竞赛活动,全村共写标语100余条,连地主何大兵房内外也写满了红军标语。


湖南军阀何键急令刘建绪为“第四路军前敌总指挥”,调三个师尾追红军,并令地方保安两个团在资、汝之间滁口、文明司一带防堵,遣一个师和两个保安团控制郴()()之间要道。与此同时,粤军六个团兼程北上,妄图与湘军配合于郴、桂、汝之间围歼红六军团。红六军团在汝城县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援下,以神奇的速度穿越桂、汝崇山峻岭,顺利越过敌军控制薄弱的汝城山区向资兴进发。

中央红军过境汝城

一、过境汝城的日期与路线


19341021,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在江西安远、信丰等地突破了国民党构建的第一道防线后,兵分三路向西突围。红三、八军团为右路,红一军团第二师和五、九军团为左路,掩护中路红军(红一军团第一师、中央机关、中央军委第一、二纵队)乘势沿湘粤赣边境向汝城方向挺进。


1029,左路军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一团率先进入汝城,于东岭大管塘一带宿营。30日,右路军前锋——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一团经江西崇义关田、文英进入汝城热水境内,途中于距热水墟10余里的狐狸集小山与汝城县保安团遭遇。保安团100余人见红军大兵压境,不敢抵抗,四散奔逃。右路军主力随后抵热水墟、黄石、星火一带宿营;左路军第二师第一团和红五军团一部则由崇义聂都沿湘粤边境向广东城口方向挺进;中路大军同日从崇义乐洞出发,经芭蕉垅、清水洞抵热水东江水、鱼王一带宿营。其时,毛泽东大病初愈,身体欠佳,被担架抬着随中路军前行。中路红军沿途烧毁敌碉堡10余座,到达热水墟附近的平头脑后,召开周边村庄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政策和红军北上抗日主张,并打击土豪劣绅。31日,右路军另一部经江西崇义之古亭、丰洲抵汝城集龙,在集龙墟附近村庄宿营,打开国民党地方政府设在集龙的粮仓,一部分作军粮,大部分分给贫苦农民。同日,抵热水的右路军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一团约200余人于当日凌晨三时从热水出发,经急行军60余里,于清晨六时许到达距县城3华里的苏仙岭,立即抢占该岭制高点,钳制县城守敌以掩护大军过境。其余大部队则兵分两路随后向汝城县城进发。一路经邓家洞,过大水山,越蓑衣岭,至益将流溪;一路经五里牌,过穿风坳、茅店、马丝岭至益将墟,再转至流溪。两路红军于流溪会合后,经黄牌抵土桥,在土桥墟附近的东坑、坳口、青龙、黄家、坳背等村宿营。并在此召开群众大会,没收豪绅何康民、何安民、何方涛等家稻谷衣物。抵东江水、鱼王的中路红军也于高桥水分两路向西南方向推进:一路经轮子坳进入东岭,于八丘田、三江口一带宿营;另一路经翻山坳,穿过九龙江原始次森林,进入大坪墟、山口、堆上、南村(新南、东沤)等地宿营


111,抵集龙的右路红军翻过台望岭,经益将上、下洞,攻占腊岭芭蕉垅、木栏隘,国民党守军一个排弃关而逃,红军进入永丰破石界、山口等地宿营,其中一部经铜坑进入土桥墟。原抵土桥红军经苏仙岭东麓的南岭背到达附城道南、向东、磨刀、江头等地宿营,先头部队则抵泰来墟附近一带。


2日,右路军另一部从江西崇义之上堡出发,于当日下午抵濠头黄家土、樟溪、白袍、上河、下河、濠头墟等地宿营。湘军陶柳部一个连于先一天匆匆从田庄赶来堵截。红军利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首先攻占了庙下店碉堡,后攻五里牌、庙背岭碉堡时,因该两碉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红军采用了“围而不打”战术,把敌人死死困于碉堡之内。同时,另派两支队伍前往濠头墟北向阻敌。一支占领五花洛,一支智取险隘石壁山,以阻截桂东方向援敌,掩护大部队过境濠头。大部队则经游家、埠头、社溪、永丰坳、涧布、土桥到达附城南岭背。至此,红一方面军共8万余人全部进入汝城境内。同日,左路军与中路军一部于三江口会合,然后向广东城口挺进,攻克城口后,一部在城口宿营,另一部则经新桥折向大坪。抵土桥、县城周围的红三军团一部攻打县城东北的鸭屎片(土桥迳口)一带碉堡,原计划攻打县城并打开土桥至马桥、延寿通道,后了解到县城及县城西北有敌重兵把守,防堵甚为严密,因而电告总部:“汝城碉堡坚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业又无时间,因此决定放弃进攻城(县城),以一部监视汝城(县城)之敌。”总部同意后指示:“打开官路下经店墟(三店坳)到百丈岭道路。”为此,部队改道南行,经大坪、泉水再西转文明方向。另一部在军团长彭德怀的指挥下,一面钳制县城之敌,一面强攻泰来墟、担盐坳、黄家寨一带碉堡群。


3日,红军各路队伍全线推进,于县城至广东城口60余里战线与国民党守军激战,先后攻破天马山(城头寨)、担盐坳、黄家寨、米筛岭、五桂岭、朱家岭、腊岭坳等地防线,摧毁敌碉堡30余座,歼敌数百,毙敌副连长1人。红军总部进驻热水。


4日,围攻濠头的红三、八军团一部阻敌两昼夜、掩护大军过境濠头后主动撤离,向土桥方面进发。至此,汝城至城口一带国民党碉堡防线全部突破,各路大军从大坪、附城折转西向挺进。抵土桥、附城的红三、八军团一部分两路进入泉水,于福水、西黄、南团、秀溪、岭头等村宿营。抵大坪的中路红军也分两路西进:一路经官路、白泉、南团至岭头、秀溪;另一路又分两路,一路经黄屋、鲁塘、岭塘至龙虎洞、游家墟,一路经谭屋至井坡云田、古塘、上袁等地宿营。抵三江口的红左路军也由三江口经大坪的新桥、城溪、后溪翻越南岭山,至井坡游家墟一带宿营。抵城口的红军则由城口出发,突破后塘一带粤军堵截后,进抵广东红山、五山、九峰等地。


5日,各路红军呈万箭齐发之势向延寿挺进。抵泉水的右路红军兵分两路前进:一路由殿华、杉树园,经外沙白石岩、珠目、延寿九如,再经五里墩抵山田坳等地;一路经南团、梓槽抵延寿牛调尾、烂泥坑一带。抵井坡的中路红军也兵分两路;一路由上袁翻越黑坳,抵延寿温坪出新坡;一路由游家墟经界头、马脚岭抵小垣大山、延寿简家桥一带。抵九峰的左路红军遇粤军堵截,于湘粤交界的砖头坳等地与敌激战数小时后甩开敌人,再折向广东麻坑、石下等地转汝城小垣。红军在小垣大山、简水,延寿东寿、官亨、下拓、桑坪等地宿营,宣传共产党政治主张,打击土豪劣绅。


6日,几路红军汇集延寿。国民党急令粤军陈济棠部尾追。粤军独立第二师、第三旅经广东九峰过砖头坳进入汝城,经走马赶往简家桥围截;独立第三师、第一旅则由城口北上,经东岭、大坪赶往泉水尾追红军;驻汝城湘军陶柳部、胡凤璋保安团也经马桥赶往山田坳。三路国民党军成三面夹击之势,妄图于延寿等地与红军主力决战。但红军主力在敌未合围之前,已迅速通过延寿,由山田坳、城江、山眉分三路进入了岭秀、盈洞,分别于岭秀的永乐、大兴、长洞、大源和盈洞的新聚、坳下、盈洞墟、新联等地宿营。先遣部队则越过百丈岭,于当日下午五时许抵达文明司。时任红九军团政治部主任的李涛和任中央军委总部三局局长的宋裕和(均为汝城延寿人)匆匆路过家门,无暇回家会见亲人。从濠头撤离的红三、八军团最后一部也由附城南岭背等地赶经延寿抵岭秀长洞。


7日,红三军团主力占领文明司,中央机关、中央军委纵队、及各军团部队陆续抵达文明司,分别在老田村(五一村)、秀水、韩田、沙洲、新东、文市等地宿营并短暂休整。司令部驻秀水,总政治部驻韩田,总卫生部驻沙洲。毛泽东、朱德、陈云等均在文明住宿。同时,苏维埃国家银行在文明街、沙洲村两地设立银元兑换处,红军所用的“苏钞”按日兑换,共兑换了3天。红军总部进驻小垣大山。下午,红三军团一部从文明新东出发,经宣溪、良田进入宜章小水岭、大屋场、红家坳等地。


8日,红军在文明所驻各村召开群众大会,没收土豪劣绅财物,延寿、岭秀、文明等地150余名青年农民参加红军,上百农民为红军当挑夫。红左路军一部也由小垣走马的羊牯坳与延寿山眉的狗古岭分两路进入盈洞,于水头冲会合,经“四十八崎”抵文明上章宿营。时任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政治部主任、党务委员会书记的朱良才(汝城外沙人)也在此路军中。


9日至10日,各军团陆续经文明、盈洞向宜章、郴州方向挺进。抵上章的红一、五、九军团各一部经长垅达三界墟前往宜章里田。红五军团第十四师第四十八团和八、九军团一部与围追敌军在延寿墟激战3个小时,大部队通过延寿墟后赶往文明。红军总部从小垣移驻文明司。


11日,大部分红军仍驻文明司。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任命罗迈(李维汉)为文明司卫戍司令,负责分配宿营区域及维护地方秩序。红军总部下达军委嘉奖通令,表彰红三军团全体官兵,赞扬三军团首长彭德怀、杨尚昆及全体指战员在突破汝城及宜(章)郴(县)两封锁线之英勇与模范的战斗作用,并要求三军团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保证野战军全部通过封锁线。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在延寿官亨厚昌设立作战指挥所,并抢占延寿附近的青石寨制高点,战斗白热化。红五军团一部驻守百丈岭、钩刀坳、东山桥一带,阻击县城、延寿墟追击之敌。红一、九军团主力则经百丈岭向文明司急进。


12日,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仍在延寿简水、东寿、官亨、下杨一带阻敌;红八军团第二十一师、红九军团第二十二师在岭秀八里坳、钩刀坳、东山桥一带与国民党湘军陶广部两个旅激战,阻止其尾追红军,掩护行动迟缓的辎重运输大队过境。至黄昏,两路红军阻敌任务完成,向文明方向转移。


13日,原驻文明、盈洞等地的红军陆续开拔宜章。红五军团第十三师1500余人在水阳、东山、百丈岭构筑第二道阻击线。湘军第六十二师尾追红军至该地,向红军发起猛烈进攻,激战到傍晚,红军阻敌任务完成,主动撤离阵地,经文明向宜章赶追大部队。至此,中央红军8万余人、历时16天,全部过境汝城。

二、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主要战事


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设置的第一道防线后,蒋介石火速调兵遣将,在桂东——汝城——城口之间200余里战线上布下重防,堵截红军西进。湘军第六十二师陶广部于1026日返回桂东、汝城驻防。其中湘军第一八六旅王育芳部驻桂东县城至沙田60余里碉堡线;补充第五团钟涤松部防沙田至汝城濠头40余里碉堡线;湘军第一八四旅钟光仁部守桂东查坪经汝城县城至大坪新桥100余里碉堡线。汝(城)桂(东)宁(岗)遂(川)边区“剿匪”保安团胡凤璋部、汝城“铲共义勇队”副总队长朱凤鸣部分别驻守汝城各地要道隘口。汝城南境及广东城口等地由粤军陈济棠把守。因陈执行秘密军事谈判(借道)协议,只派了李汉魂部一个连驻守城口。同时,国民党政府急令汝城地方政府加紧防务,办保甲,搞联防,清户口,藏粮食,封食盐,实行坚壁清野。汝城地方政府成立以朱松俦为首的建堡委员会,在全县各地强抓民夫,日夜赶修碉堡,短期内建碉堡200余座。县境内重要路道隘口都建有“乌龟壳”,星罗棋布,遍及四乡,所有碉堡均派重兵驻守。


国民党凭借坚固工事和精良装备,妄图堵截和消灭红军。中央红军在汝城人民的支援下,英勇善战,顽强勇敢,经16天浴血奋战,进行大小战斗20余次,取得了石壁山、苏仙岭、濠头墟、东冈岭、泰来墟、新铺前、延寿、百丈岭等较大战斗的重大胜利,歼敌千余,摧毁敌碉堡100多座,突破了国民党精心部署的第二道封锁线。


苏仙岭战斗19341031日,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一团200余人,经3个多小时的急行军,如神兵天降般地赶到距县城约3华里的苏仙岭,并迅速占领了该岭制高点。驻守县城的国民党军闻讯后,急调国民党第六十二师第三六七团一营一部和胡凤璋保安团两个中队共300余人,分三路包抄抢夺苏仙岭。一路由国民党第三六七团一营营长朱竹率一个连和两挺机枪沿长塘水、津江河直冲苏仙岭南端;一路由胡凤璋保安团经土桥横迳从龙头屋背扑向苏仙岭;另一路由国民党军一个连包抄道南屋背。三路国民党军从三个方向同时向苏仙岭猛攻,妄图一举夺下苏仙岭。坚守苏仙岭的红军顽强抵抗,奋力拼杀,击退了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冲锋,阵前躺满了敌军尸体,红军也有较大伤亡,但阵地岿然不动。红军始终守住苏仙岭,紧紧牵制县城守敌,掩护红军大部队绕过县城沿东岗岭脚南进。后县城守敌怕红军攻城,进攻苏仙岭之敌被调回县城固守。敌军撤退后,苏仙庵的和尚主动掩埋阵亡的红军战士尸体,并用石头作好记号,以为今后纪念。


濠头墟战斗112日,红三军团第二十师1000余人,自江西上堡进入汝城濠头,沿途摧毁敌碉堡10余座,顺利通过了庙前、黄家土、白袍(红星)一带。正准备通过濠头墟时,遭到庙下店、五里牌、庙背岭等碉堡的强力阻击。当晚,红军兵分两路进攻庙下店碉堡,一路正面强攻,一路悄悄从后山偷袭。后山仅有一条尺把宽的山径,弯弯曲曲,崎岖难行。在夜幕的掩护和当地群众的支援下,红军悄悄爬上了庙下店后山,向守堡之敌猛烈开火,敌军见红军突然攻上山来,且火力猛烈,立即乱成一团,仓皇而逃。天刚泛白,红军占领了庙下店碉堡。


接着,红军又组织力量向五里牌、庙背岭碉堡进攻,但该两碉堡地势险要,火力猛烈,易守难攻,红军数次进攻未果,只得“围而不打”,困敌两天两夜,掩护红军大部队顺利过境濠头后主动撤离,经永丰、土桥向县城南面挺进。


石壁山战斗112日下午,红三军团先遣队进驻汝城濠头枫树垅村。为掩护主力部队过境和阻止桂东方向敌人增援,先遣队首长命令该部李连长组织一支20余人的突击队,于3日拂晓前夺取石壁山隘口,并令至少坚守两天两夜,掩护大军全部过境后撤离。


石壁山位于汝城濠头与桂东沙田的交界之处,四面峭壁,地势险要,南锁汝城,北拒桂东,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半山上有条米许宽、两里长的古道,是两地往来的唯一通道。古道背依悬崖,下临深渊,奇险无比,道中至高处有一天然隘口,上面建有碉堡,拦腰切断古道,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昔有民谣:“石壁山是鸟笼寨,十过军队九回败。”


下午三时许,李连长率队经急行军来到石壁山下,见石壁山极为险要,若正面强攻,万难取胜。为避免无谓的牺牲,李连长带领战士来到山麓的水头村,找老乡了解情况,寻找其他上山之道。


老乡告诉李连长,上石壁山自古就只有一条古道,此外别无他路。但有个叫钟老大的老乡却说,山后藤萝背有条石缝,沿石缝可攀登至隘口,但相当危险,只有他爷爷带他采药上去过一次。李连长立即请他给红军带路,钟老大欣然答应,并回家带好上山工具,带领红军翻过两座大山来到藤萝背,在布满藤萝荆棘的地方找到了那条石缝,他告诉红军沿着这条石缝即可攀到隘口。


因此路危险,又是夜晚,进入石缝后,李连长叫钟老伯回去。开始钟老大要求跟红军一起去攻打隘口,后经李连长再三劝阻,钟老大才把镰刀绳子等工具递给李连长,并反复叮咛红军“路上多加小心。”


李连长带着战士们沿着石缝往上攀登,一路披荆斩棘,于午夜时分攀到隘口边上,战士们脸上、手上全被荆棘、石头划破,流血不止,但没有一个战士哼声。隘口边上有面一丈多高的峭壁,峭壁上面不远就是敌人碉堡,战士们组成人梯悄悄地爬了上去。


此时,据守隘口碉堡的国民党守军除哨兵外,都已呼呼入睡,他们作梦也没有想到红军已经爬上了隘口。李连长一声令下,顿时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喊杀声震破夜空。国民党守军惊慌失措,晕头转向,搞不清天兵从何而降,也搞不清来了多少人马,只得拼命夺路向桂东方向逃窜。李连长带着战士乘胜追击了溃敌一阵后迅速返回隘口,向驻军总部方向发射了三颗红色信号弹,告之石壁山夺隘成功。随后,战士们坚守隘口两天两夜,红军大部队全部过境濠头后,才主动撤离濠头追赶部队。


东冈岭战斗113日,红三军团某部近3000余人由土桥连珠岩进抵东岗岭脚。午后一时许,国民党湘军第六十二师第三六八团团长朱再生率张毅、钟强两个营前往堵截,行至东岗岭脚村庄时与红军相遇,双方发生激战。红军坚守高地,顽强抵抗,国民党军兵分三路,朱再生、张毅、钟强各带一路疯狂仰攻,战斗极为激烈,双方肉搏拚杀多次,各有较大伤亡,国民党军营长钟强大腿受伤。此役激战5个多小时,为掩护红军大部队向大坪一带挺进赢得了宝贵时间,有力地策应了红军主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其他攻坚战斗。


泰来墟、大坪墟、腊岭战斗113日,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一团团长邓国清、政委张爱萍率部一面钳制县城守敌,一面强攻泰来墟至腊岭一带国民党军碉堡线。在攻打泰来墟黄家寨碉堡时,碉堡中敌军重机枪火力猛烈,南面湘军第六十二师第三六八团拼命增援,加上天上国民党飞机轮番轰炸,红军数次冲锋未果,伤亡很大。面对强敌,战士们毫无惧色,继续英勇顽强地向敌碉堡进攻。后当地群众主动扛来门板、桌子支援,红军把棉被钉在门板、桌子上用水浇湿,然后顶着门板、桌子冒着弹雨向前冲锋,冲至碉堡前壕沟时,又因壕沟宽深阻隔而无法继续前进。团长邓国清调来几门迫击炮轰击,因炮位和目测距离不当而未能击中碉堡。适逢军团长彭德怀亲临前沿督阵,他指挥炮兵调整炮位和距离,“轰”的一声巨响,炮弹落在壕沟上。彭德怀又亲自上前移动炮身,调高炮位,三声巨响,碉堡炸飞,红军趁势冲上黄家寨,俘敌数十人,缴获轻重武器一大批。


同日,其他部队也在当地群众的帮助支援下,相继攻下泰来墟、城头寨、米筛岭、五桂岭、大坪墟、腊岭坳等多处敌军据点,捣毁碉堡30余座。4日,红一、五军团各一部继续炮轰大坪的高排至腊岭一带碉堡。至5日,腊岭至县城一带60余里封锁线全部突破。国民党湘军及胡凤璋保安团只得龟缩于县城碉堡内,不敢再出兵阻拦红军前进了。


新铺前战斗114日,为掩护红军大部队顺利通过县城,红三军团以一个团的兵力攻打土桥迳口村新铺前一带碉堡。国民党湘军第六十二师第三六八团一营营长黄福全率部据堡死守。红军进攻时,该部顽固抵抗,红军激战6个小时仍未攻下碉堡。后红军调来迫击炮轰击,因碉堡坚固,只炸毁堡顶,敌人仍龟缩堡内不肯出来。红军即用柴草浇上煤油围烧碉堡,堡壁烧得滚烫,敌人才不得不从碉堡内爬出来缴械投降。


延寿阻击战1111日,国民党粤军陈济棠部两个师、两个独立旅尾追红军至延寿简家桥、中洞、九如、桑坪一带,对红五军团担任后卫的第三十四师进行夹击。此时,后勤部队因辎重拖累,正拥塞于延寿至岭秀、盈洞20余里长的山间小道上,行动极为迟缓。为掩护后勤部队安全通过山间小道,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迅速抢占了下杨村后面的维堆山和狮形岭进行阻击。当天,汝城县保安团团长胡凤璋也率部迅速渡过延寿河,从下杨铜田抄小路向红军偷袭,战斗极为激烈,从傍晚一直打到第二天早上,敌军多次进攻,均被红军击退。次日,敌军不断增援,粤军第二师第五团叶肇部也由大坪追击红军到了延寿,并与湘军第六十二师会合,然后兵分两路向红军攻击。红军腹背受敌,被迫退守下杨、寿水一线小山头作背水一战,死死守住俯控延寿江的青石寨制高点。敌人向制高点多次发起猛烈进攻,战斗更为激烈,双方反复争夺,制高点几经易手,战斗呈白热化。敌恃强大火力曾一度夺占了青石寨,向正在涉水过江的红军疯狂扫射,一批批红军战士倒下,尸横河畔,血红江水。万分危急之际,军团长董振堂猛吼一声:“跟我来!”手端机枪,率先向山头冲去,战士们紧跟其后,奋勇争先,再一次夺回了青石寨制高点。经三天三夜血战,后勤辎重队伍全部过境。13日黄昏,掩护任务完成,董振堂率部且战且退,经文明向宜章追赶大部队。两军退后,当地群众迅速将红军战士的尸体掩埋,在青石寨山下建立了红军墓群。


钩刀坳、百丈岭阻击战1112日,国民党湘军第六十二师师长陶广率钟光仁、王育英两个旅从县城出发,赶往文明追击红军。为掩护驻文明各路红军向宜章挺进,红八军团第二十一师、红九军团第二十二师共2000余人,于岭秀八里坳、钩刀坳、东山桥一带阻击追兵。中午,两军相接,敌军数次发起猛烈进攻,红军英勇顽强阻击,敌军丢下大量尸体,未能越过阻击线半步。战至黄昏,红军阻击任务完成,主动撤离阵地转向文明。


13日上午八时,国民党军尾追红军至岭秀、文明交界的水阳山、东山、百丈岭等地,又遭红五军团1500余人阻击。湘军钟光仁旅攻东山红军,王育英旅攻水阳山红军。红军战士居高临下,英勇抗击数倍之敌。开始时,两敌旅从正面进攻,因屡攻不下,后改为左右迂回夹击,红军仍英勇顽强,临危不惧,战斗几度成胶着状,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牢牢守住了阵地。激战5个多小时后,红军按计划退守百丈岭,继续阻击敌军。国民党钟光仁旅、王育英旅各自纠集残部,继续尾追红军至百丈岭。两旅分兵合击,王育英旅正面仰攻,钟光仁旅右翼包抄,妄图切断红军后路。红军复与国民党军激战4个小时。黄昏后,阻击任务完成,红军突出敌人包围圈转向宜章赤石方向追赶部队。

三、过境汝城的主要活动


红军过境汝城所到之处,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北上抗日主张;广泛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号召广大青年积极投身革命队伍;积极帮助群众看病治病排忧解难;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红军的严明纪律和爱民行动,大大激发和鼓舞了汝城人民的革命热情和斗争意志。


红军每到一地宿营,都要召开大、小群众会议,宣传革命道理。在热水、集龙、益将、濠头、永丰、土桥、大坪、泉水、井坡、延寿等地,红军访贫问苦,召开了群众大会;在许多宿营的村庄、屋场,均召开了小型座谈会,与农民群众促膝谈心。在热水平头脑,召开附近村庄群众大会,宣传红军北上抗日主张和共产党的政治纲领,控诉土豪劣绅罪行,把土豪陆国平、李协宗、李宗绍的粮食衣物分给当地贫苦农民;在益将,恰逢墟日,红军利用墟场人多的机会,在戏台上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道理,并安排红军文工团上演反映贫苦农民受压迫、受剥削和迫切要求翻身解放的戏剧,有力地教育和鼓舞了当地人民群众。


红军所过乡墟屋场,到处写标语、呼口号、画漫画、散传单。一路散发毛泽东、朱德联名的“出路在哪里?出路在哪里??出路在哪里???”传单,详细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治主张,教育人民群众中国的出路就是共产党主张的苏维埃和红军:“我们贫苦工农,大家要合心,要团结,拿我们的菜刀、大刀、棍、鸟枪、快枪以及一切武器暴动起来,发展游击战争,去杀尽国民党、军阀官僚。”号召白军“杀死他们的长官,哗变到民众方向来,一同来革命,实现共产党的主张,创造工农自己的红军,工农自己的苏维埃政府。”濠头乡公所三楼墙壁上,红骑丙二连书写“欢迎贫苦工农自愿参加红军”、“劳苦群众团结起来,实行土地革命”、“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等21条革命标语,在该乡樟树下一房墙上,红军写下了“共产党十大政纲”和“国民党十大罪行”;在集龙乡集龙村大厅门正面大门上,Ⅲ七19553部队写有“打倒国民党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在该村杨家屋场,写有“告靖卫团丁”和“告敌方士兵书”;在土桥乡坳口村小割禾组何大亮家外墙上写有“要求北上抗日,立即停止进攻苏区”、“实行中国人民不打红军,枪口对准日本人和汉奸”,在该乡青龙村豪绅何康民住宅墙上写有“红军是民众抗敌武装”、“红军是反帝的主力军”等标语;在大坪乡大坪村一屋场墙上写有“不拿工人农民小商人的一点东西”、“彻底平分土地,实行男女平等、实行土地革命”;在文明韩田村小学校墙上,写有“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全国人民武装起来,抗日作战”等标语,在该乡沙洲村朱松宝家留下193481日由工农红军郝西史大学编辑、长达140页钢板刻印的《政治工作参考资料》小册子。这些标语、告示和资料,宣传了革命道理,鼓舞了群众斗志,推动了汝城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红军所到之处,在大力宣传革命道理的同时,积极发动当地群众,狠狠打击土豪劣绅,并把土豪劣绅的财物分给贫苦农民。在集龙,红军打开保公所仓库,把稻谷分给当地农民;在土桥青龙寨,红军打开当地土豪何康民、何安民、何方涛等家仓库,除留部分粮食作军粮外,大部分分给当地农民;在小垣简水村,红军在群众的帮助下抓到了当地土豪、汝城“铲共”义勇队队长简居敬,出示布告宣布其罪恶后,把他就地枪决;在岭秀长洞老屋场,红军把土豪徐君亮、徐怀余等家的粮食、衣物分给当地农民;在文明,红三军团先遣侦察排化装便衣抓住了为非作歹的文明乡乡长朱性培,第二天于文明墟及附近村庄游斗后,押至与宜章里田交界的松岭处枪决,群众拍手称快,高呼“红军万岁!”


红军过境汝城途中,纪律严明,爱护百姓,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谱写了许多“军民一家”的动人篇章。


红军所到村庄,均设立医疗所,除医治红军伤病员外,也热情给当地贫苦农民看病治病。在土桥青龙寨,农民何海生正患痢疾,虚脱得不能行走,李阿婆患严重的风湿病,浑身疼痛难以自立,红军医生亲自上门送医送药。几天后,何海生的痢疾病好了,李阿婆的风湿病也明显好转。红军临走时又上门送药给李阿婆,李阿婆紧紧握着红军战士的手,流着热泪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难舍难分,依依送别。在东岭上里村,村民何青林久卧病床,红军战士亲自上门送药,病情奇迹般好转,红军离开村子时,何青林坚决要求参加红军,后跟随红军走了。


红军宿营时,秋毫无犯,宁愿露宿野外,也不愿惊扰百姓,还主动帮群众挑水扫地,深受群众拥戴赞颂。红军在土桥坳口村驻扎,不住民房,不惊百姓,只在村老学堂门前搭个大棚拥挤睡下百余人,其余大部分战士蹲在老百姓屋檐下过夜;红军在延寿官亨村胡大爷家中住宿,煮食了胡大爷家六斗大米,在米缸里留下了买米钱;在岭秀宝南南坑住宿,红军宰杀了一头行走不便的骡子,把骡肉分给当地村民;在文明上章村住宿,请农民邱重盛教砻米、舂米,硬要付给邱两个银亳子;在文明新东住宿,一位战士烘烤衣服不小心把老百姓的猪栏烧了,并烧死一头80多斤重的架子猪,红军主动上门赔礼道歉,赔偿银元20元;在文明沙洲村,三个红军女战士在村民徐解秀家住宿,四人挤在一张床上睡,女红军临走时,看到徐家贫寒,便剪下半条被子送给徐解秀,徐的丈夫送三位女红军离开村子时,也当了红军再没有回家了;红军凡请人带路、做事,均要付给工钱,一般做一天工钱半个光洋,在当时算是很高的价钱了;此外,送衣送物者不知其数。汝城人民盛赞: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军队。

汝城人民支援红军过境

一、支援红军过境的主要活动


红军过境汝城前夕,中共汝城组织遭受了国民党的严重破坏,红军过境时,无法进行全县性统一行动,但各地下党组织各自为战,秘密行动,组织发动当地农民群众,大力支援红军过境。红军所到之处,所宿村庄,老百姓主动帮助烧茶送水,腾房借物,砻米做饭,当挑夫,作向导,抬单架,救治伤病员,配合红军打击土豪劣绅等,为红军胜利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做出了很大贡献,受到过境红军的交口称赞:“汝城人民不愧为革命老区的人民。”陈云1935年秋撰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有过生动的记述:“湘南一带,为昔年毛泽东、朱德久经活动之区域,居民受共产党之宣传甚深,故见红军此次复来,沿途烧茶送水,招待红军。我在行军时见每过一村一镇,男女老幼立于路旁,观者如堵。据由管理科代我招来之伕子云:‘前几天我们街上早在传说红军要来了,我们村上前五年受那个李区长害的30余家,就秘密商量,暗中监视李区长的行动。前天早晨团防退出文明司时,这30余家百余男女即在离镇20余里之某村中,捉获李区长,前日上午十二点钟即把李区长送到红军司令部,而且还领了一连红军上山搜出团防的长短枪20余支。现在这30余家有51个人都当红军了’。他又继续说:‘红军来了,我们穷人才有一口饭吃,不说别的,像我这样当挑夫,每两天工钱就一元,而且先付十天工资安家,我家里那两个村子上,前昨两天即有88个人去当挑夫了’。湘南农民这相信共产党有如此之深,而且不是一处。”


在濠头:红军过境时,地下党支部秘密发动周边群众支援红军,给红军烧茶煮饭,作向导,当挑夫,组织20余人的挑运队专门为红军挑运东西,有的一直把红军送到大坪、井坡后才回家。红三军团一部抵濠头时,湘军陶柳部一个连早已从田庄赶到了濠头防堵。红军先遣部队沿路摧毁庙前、黄家土数座碉堡到达濠头墟后,遇庙下店、五里牌等主碉堡的强力阻击,因地势险要,红军多次进攻未果,只得“围而不打”,把敌困于碉堡之内。周边群众主动背着钩刀、锄头等工具上山,帮红军披荆斩棘,开山挖路,与红军一起围敌两天两夜。濠头与桂东交界处有个石壁山隘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国民党早已派一个排、两挺机枪据守。为掩护大军过境和阻止桂东方面增援,先遣队派小分队夺取隘口。因石壁山四面绝壁无路可上,村民钟老大帮助红军带路,让红军从一条石缝中攀登而上,巧夺隘口。


在热水、益将:红军召开大会时,村民们奔走相告,踊跃参加听会,并自动组织护卫队,帮红军站岗放哨,维护会议秩序,会后帮红军把缴获土豪的财物分给贫苦农民。


在东岭:红军过境时,群众主动为红军煮饭烧水,搬运带路,照顾伤员。在三江口战斗中,有4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三江口蓝田村村民主动掩埋烈士尸体,并在坟上铺种杂草,坟前栽种枫树,以作纪念;红军过东岭塘田烂泥冲时,因雨后道路泥泞,骡马无法通过,塘田村民自动带着工具赶到烂泥冲,把烂泥路修好,让骡马安全过境。


在土桥、附城:红军攻打泰来墟、担盐坳等碉堡时,周边村民组织了单架队、支前队,冒着枪林弹雨支援红军战斗;攻打黄家寨碉堡时,很多村民主动献出自家门板、桌子,让红军钉上棉被淋湿当盾牌去攻打敌人碉堡。


在永丰黄沙岭村:红军在该村住宿几天,村民们积极腾房借物,不让红军露宿野外。村民何凤莲从小在娘家受共产党教育,当过妇代会代表,一家三口对红军更是热情,每天帮红军挑水做饭,连她八岁的小孩也上山帮红军拾捡松枝柴火;红军有个女战士刚生孩子不久,身体虚弱,何凤莲每天煮甜酒鸡蛋帮其补充营养;红军要送伤员去土桥,她丈夫自告奋勇带路抬单架。红军走时付给她家饭菜钱,她坚决不要,还生气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给钱就太看不起我们了。”红军离开村子时,村民们依依不舍地把红军送至村外。


在大坪、井坡:红军路过时,群众烧好茶水,煮好鸡蛋、糍粑,扶老携幼立于路道两旁,争着把东西送给红军;红军翻越黑坳大山去延寿时,群众主动带路,一直送至延寿,有的还跟着当了红军。


在延寿、岭秀、盈洞:红军与国民党军发生激烈战斗,当地村民大力支援,当搬运,作向导,带领红军在崇山峻岭中穿插战斗。特别是红军从延寿撤向文明时,后勤辎重部队拥塞于20余里的山间小道,天雨难行,行动迟缓,延寿瑶民主动支援,帮助红军疏通路道、搬运物资、抬送伤员,经军民三天三夜奋战,辎重队伍才得以过境。岭秀钩刀坳战斗后,有的战士负伤,村民们冒着敌人搜捕的危险,奋力救治。在延寿学堂村,9位红军伤员在老学堂疗伤,瑶民们天天给伤病员送吃送喝悉心照料,伤病员撤离时,村里组织单架队,一直把伤病员抬送至文明。岭秀东山村农民罗秀林,把一位伤员藏在山上厂棚里,天天送药送饭,精心照料,红军伤势好转离开时,罗秀林把家里仅有的4筒米也送给了红军伤员,并带着红军伤员在山上走了一日两夜,追至宜章赶上部队。临别时,红军战士把他父亲留下的一只精制藤碗送给罗秀林作纪念。下杨村瑶民杨亮华、李玉秀夫妇,冒着杀头危险,从山上把红军伤员王书宝背到自己家里养伤,治疗长达一年。伤愈后,王书宝为报答杨家救命之恩改名杨书宝。在延寿官亨村,村民胡四德积极为红军筹粮筹物,短短几天,从各村筹集稻谷105担,生猪3头重503斤,鸡12只重42斤。红军撤离时,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叶祖令之名写下借据。(19975月,借据在延寿官亨村再现,汝城县人民政府按市价兑付了1.5万元)


在文明:红军宿营长达七天,红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卫生部均驻扎文明司,各军团也经文明过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专门命令第二纵队司令员罗迈(李维汉)为文明司卫戍司令。文明司地下党组织秘密组织100余人的农民自卫队和数百人的挑夫队,协助红军维护地方秩序,分缴土豪劣绅财产,跟踪监视地方豪恶势力行踪,帮助红军搬运各种物资。红军到来时,文明司地方团防闻风而逃,为恶乡里多年的国民党西二区李姓区长慌忙逃跑,逃至距文明街20余里的山村,当地村民早就对他秘密跟踪监视,直至抓获押送红军司令部惩处,同时,村民们还带领红军上山搜缴团防队长短枪20余支。红军退出文明司时,数百人的挑夫队帮红军挑运物资,一直挑送至宜章地界。

二、踊跃参加红军


在红军的宣传和鼓舞下,富有革命传统精神的汝城人民踊跃参军,不断壮大红军队伍。东岭上里村青年农民何青林患病被红军治愈后,坚决要求参加红军。在他的带动下,村里钟有堂、黄涛明、李付军等人也踊跃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红五军团一部于小垣白云村一带宿营时,白云村一次就有34名青年加入了红军队伍。附城乡磨刀村朱天古,红军进村时躲在一间杂屋楼上,他在楼上看到红军纪律严明,不进民房,不拿群众东西,立即叫红军战士给他找来梯子下楼,并跑到后山叫回村民,红军离村时,他带着村里几个青年参加了红军。泉水秀溪胡光海的爱人苦大仇深,曾当过地主家的丫环,红军路过该村时,村边道路雨后泥泞,她主动把家里的糠壳挑去铺路防滑,后干脆把挑糠壳的箩筐丢在路旁,跟着红军长征去了。在文明,一个村子就有51人参加了红军。此外,红军撤离时,很多汝城农民帮红军当挑夫、作向导、送伤员,一直跟着红军长征再也没有回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