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郴州文史 > > 详细内容

悠悠郴江驿

 郴州自古以来,就是南来北往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是古时“北船南马”交通干线上,翻越岭南的水陆中转站,同时也是历代朝廷贬官流寓之所。千百年来,郴州以她那宽阔的胸怀,包容接纳了无数经此中转、停留、安置的形形色色的官宦、文人墨客(《宋史》记载的贬郴文武官员就有二十多位)。郴江驿,历朝历代,作为驿站以及政府招待所的职能,就见证了古时郴州(桂阳郡)那段漫长悠久的岁月。今天郴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郴江驿早已淹没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之中。拂去尘封的历史,走进逝去的那段沧桑岁月,多少喜怒哀乐,多少离愁别恨,仿佛一幕幕又呈现在眼前。
  郴江驿,迎来送往的旅宦者之家,也是刘禹锡《陋室铭》所谓之陋室

郴州设立驿站,最早是在东汉建武15年(公元39年),太守卫飒征集郡民,开辟郴城至岭南山道,并置邮驿。郴江驿随着朝代的更迭,屡有兴废,直到民国元年(1912)12月,中华邮政建立,郴江驿(清朝名为州前铺)才完成她的历史使命。有关郴江驿的史实零星见于各类史书的记载当中,而“郴江驿”名称最早的记载见于元朝郴州路总管王都中《郴州北湖始末记》,此文记载了用北湖养鱼及水磨磨粉的收入,供郴江驿的日常用度和开消。


驿站最初的功能是用于传递军事情报信息、公文,后来也用于贡品运输,押送犯人等,接送过往官员也是驿站的重要职能。自东汉以来,作为驿站,郴江驿接待了无数过往官员。如唐朝韩愈、张署、柳宗元、刘禹锡等,宋朝秦观、张舜民、张浚等。


唐贞元二十一年(805),贬谪到广东阳山的韩愈,与贬谪湖南临武的张署,遇赦,一同在郴州待命,住郴江驿三个月,韩愈与时任郴州刺史的李伯康交好,曾经一同在北湖观看叉鱼,后来还代身体欠佳的李伯康到女郎庙祈雨,留下《叉鱼招张功曹》《郴州祈雨》等诗文多首。


十年后,既唐元和十年4月(815),刘禹锡贬连州刺史,路过郴州,因染疟疾,留此养病,此间与同期被贬的好友郴州刺史杨於陵,柳州刺史柳宗元,汇聚一起相互唱和,留下《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书情题郡斋八韵》《别柳宗元》等诗句。此外,刘禹锡在郴还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见肖落落《郴州民间文化》)。


  刘禹锡《陋室铭》所谓陋室在哪里呢?所谓陋室既为当时的郴江驿,刘禹锡因病驻留郴州,理所当然住官府招待所——郴江驿。馆驿既是最佳的聚会场所,也是放松休闲的最佳之地,因此,刘禹锡、杨於陵、柳宗元得以在这里聚会互相唱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语,下同)。


驿站作为官府法定机构,实行免费供给制,是对因公过往达官贵人的礼遇。当时郴州为偏僻小城,驿站用度一般靠地方官府供给,此时大唐由盛转衰,社会经济每况愈下,加上驿递制度时有松弛,用驿过滥,财力、物力亏损,造成驿站设施简陋,刘禹锡称之为陋室,也是当时郴江驿的真实写照吧。


其实郴江驿的简陋其他时期也有记载:北宋绍圣四年(1097),秦观居郴江驿,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说到:“可堪孤馆避春寒”;(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南京吏部尚书湛若水,从广东北上,路过郴州,在《岳游记行录》游记里面,说到了郴江驿提供给他的船:“舟小且漏”。


驿站一般有一些简单的设备:炭炉、灯、塌、乐器、供帐等(见宋《长编》卷三六七,宋袭唐制)。故而刘禹锡居此陋室,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郴州相对全国而言,属小州,驿务也并不繁忙,相对清静,故居此陋室“无丝竹之乱耳”。


按规定,过往文武官员,无故驻留驿站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但是因疾病、公事等就属例外情况(见《宋会要》方域十)。刘禹锡住江驿一年三个月时间,系因病。而唐朝韩愈、张署住郴江驿三个月时间,是因公待命,宋朝秦观住郴江驿一年多时间,系谪贬郴州安置。均属例外情况。
  郴江驿的位置

郴江驿的地点,(明)《万历郴州志》记载:“布政分司,旧在飞仙桥东,即郴江驿地”,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郴江驿的确切位置。飞仙桥在郴州古城南门正南,既今北街与兴中街交汇位置。


(注:飞仙桥非苏仙桥,现苏仙桥“福”字碑刻介绍说苏仙桥曾名飞仙桥,系误会,包括笔者在内恐怕也曾经有不少人有此误会。)


原来这里有条小河西南通燕泉河,东北通郴江,为郴州古城护城河,飞仙桥既横跨河上,作为进入古城南门的必经通道。郴江驿既在桥东护城河边,今兴中街与寿星街交叉位置。《明实录》:“丙戍(1396年,明洪武29年),设郴州郴江驿”。明朝郴江驿就设在这里,并经过了明清到民国五百多年的岁月。


明朝以前郴江驿在什么位置呢?据北宋秦观《踏莎行· 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驿馆在苏仙桥西侧郴江河畔,这里河边有渡口,远处可以看到苏仙岭云雾缭绕的苏仙观。其它时期,因无史料记载,不过按理也应当是在苏仙桥津渡码头和东街乌石矶码头的官衙附近。(见附图)


也有零星记载说郴江驿在郴江口瓦窑坪,不过这里应该是临时驿务机构及民间客栈。郴江口是南来北往水路交通要道,郴江水浅,南下货运重船由耒水经此直接到资兴东江镇码头,再从码头上岸转陆路由骡马运输到郴州(所谓骡马古道,起点应为资兴东江码头),路程是水路60里,陆路60里,共120里(见明朝《一统路程图记》)。客船则由此转小舟进入郴江,到达郴州。北上客货路线相同。
   郴江驿,忘不了的历史

郴州地处南岭北麓,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历朝历代均通邮路,历代朝廷在这里设立驿站,为驿城要冲之地。


郴江驿,从一个侧面见证了郴州的历史,千古名篇韩愈的《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刘禹锡的《陋室铭》,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如梦令》等诗文均在这里诞生。“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就是古时郴州北船南马交通格局的真实写照。


1988年,郴州被评为湖南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市境内有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郴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并不断地以现代都市的崭新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能够体现郴州悠久历史文化元素的古遗迹却损毁严重。因此有识之士呼吁恢复重建郴州古城墙、古城楼,重建文庙等古遗迹建筑,这是提升郴州城市品质、品味的需要,也是彰显郴州历史、提升郴州文化内涵的需要。


此外,笔者建议在旧城改造的过程当中,是否可以考虑于明清旧遗址上重建郴江驿。重建郴江驿,以突出体现郴州过去交通区位和谪放流寓文化的特征,与现有的裕后街历史文化街区,九十里骡马驿道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同时,在郴江驿里面陈列韩愈、刘禹锡、秦观等与郴州历史息息相关的名人的诗作、事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展现郴州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必将为发展郴州旅游,提高郴州的知名度,起到积极的作用。
  梦里郴江驿,今天仍然在牵动着游子的心情
千年风雨,迎来送往,多少迁客骚人,与郴江驿结缘,与郴州结缘,并在这里留下了几多的喜怒哀乐,同时也留下了几多的离愁别恨。最为著名的,除了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还有:
    《阮郎归》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沈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如梦令》

遥夜沈沈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时至今日,梦中郴江驿,也还在深深地牵动着后人的心情,兹录网友长短句两首:

    松月亭:《桂枝香夜梅》


江南雪湿。正暖酒围炉,诗怀难索。欲放扁舟钓隐,怕闻波泣。寒山小径谁来去,问樵夫,只余冰色。墨凝霜砚,茶传春忆,鸟藏云翼。 


倦寄旅,归情郁悒。万水千山外,独负蓑笠。剩有芳魂一缕,似郴江驿。佩环摇动香如故,夜阑珊、幽独含璧。断肠声后,琴箫寂寂,月痕新画。

    雨雨荷:《暗香驿梅》


天然碧色。不肯追俗韵,几度心栗。对月轻歌,阅尽繁华,依旧泪沾青绩。幽香叠尽当年劫,问来人,可曾孤立。算情怀、最惜流云,忘却泣湍寒翼。


聊对斑斓古镜。恍前生后世,几缕能黑。塞北江南,落雁平沙,箫管从来箴默。而今嚼断回文笔。了无绪、点残灯熠。恨当时、觉醒秋风,总不似郴江驿。

  附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郴江驿位置示意图

郴江口,曾经的水陆交通要道

明清时期郴江驿遗址(北街兴中街陈家大屋右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