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郴州文史 > > 详细内容

湘南暴动的策源地

湘南暴动距今八十年了,然其对中国革命巨大贡献的历史丰碑却永远熠熠生辉。其功绩,彪炳千秋,永垂青史;其精神,永激革命人民,前仆后继,奋战不已。


1928112,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军,在地方党组织的支援下,于湘南宜章打响了湘南暴动的第一枪。其后,暴动烈火迅速燃遍湘南各县,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湘南暴动的枪声又一次划破了中国黑暗的夜空,驱散了“马日事变”以来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阴霾,彰显了农民运动的伟大力量;湘南暴动的枪声再一次唤醒中国广大民众,只有团结起来与反动派抗争,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挽救危难的中国;湘南暴动就象一支点燃的革命火炬,照亮了湘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在革命道路上奋斗、抗争。正如此,才有了后来的井岗山朱德、毛泽东革命会师,才有了后来燃遍大江南北的熊熊革命烈火,才有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八十年前,湘南暴动的枪声虽然响在宜章、郴县等地,但它却先于一年在汝城酝酿策划孕育,奠定了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的坚实基础,汝城成为了当时湘南暴动的策源地。

一、湘南暴动的历史背景及思想舆论准备

1927517,国民革命军独立十四师师长、鄂军反动军官夏斗寅在武汉叛变革命。同月21日,三十五军军长何键、副军长李品仙及反动军官张国威、许克祥等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湖南省总工会、农协军等革命机关被捣毁,农民自卫军及工人纠察队被解除武装,无数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其后,常德、衡阳等地也相继重演了“马日事变”悲剧。


“马日事变”后,湖南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空前的白色恐怖时期。但是,湘南地区广大革命群众并没有被反动派所吓倒,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转入地下,继续坚持同反动派进行顽强的斗争。尤其是汝城,农民运动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而且更加高涨。在共产党员何日、朱青勋、李涛(李湘民)等为首的汝城县委领导下,积极发动民众,扩大工农武装,不断壮大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队伍,大量集结周边革命力量,不断扩大革命影响。期间,县召开反帝讨蒋大会,成立县农军总队部、县公安委员会,积极部署全县防务。并发布通告规定:“各乡遇敌即呜炮报警,东乡四响,南乡三响,西乡二响,北乡一响。”“一闻警炮,各农协农军,立即准备,听候调遣。”同时,郴县、资兴、永兴、宜章等县的县委书记和部分农军陆续撤向汝城,广东惠州、潮州、梅县的三百多农军也由吴振民、余冠民、杨石槐、林铿等率领从衡阳等地辗转来到汝城。各地农军汇集后,汝城共有武装农军四五千人,枪三千余支,加上上万梭标大刀农工队伍,浩浩荡荡,威震湘、粤、赣三省十余县。《汝城民国县志》载当时情景:“声势益壮,发号令,擅兴革,操生杀。”


是年7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派陈东日、武文元(“马日事变”前湖南省工人纠察队副总队长)来汝城组织和领导武装斗争。他们将汇集于汝城的农军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汝城籍人何举成任该师第一团团长,并由任卓萱、陈东日、陈佑魁、吴振民、朱青勋等五人组成“湘南C.P驻汝城特别工作委员会,计划以汝城为中心发动湘南秋收暴动。当时,全省还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全国革命也相继转入低潮。而汝城,由于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之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山高林密,谷深壑险,加之革命基础坚实,工农运动却如火如荼,轰轰烈烈,曾被当时誉为“新湖南”,一时担当起了湖南大革命运动中心的光荣使命。


“八七”会议后,党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加深了对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认识,中央训令湘、粤、赣、鄂四省立即发动秋收起义,并宣布由毛泽东、夏曦、郭亮、任卓萱组成湘南特别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领导湘南秋收起义。同时决定由前敌分兵一至二个团交由郭亮率领到湘南占据郴州、宜章、汝城一带,组织湘南革命政府。鉴于任务紧迫,中央又派毛泽东到湘南工作,由毛泽东亲自起草《中共湖南省委关于湘南运动的大纲》,并报经中共中央常委会通过。具体内容是:


(一)湘南特别运动以汝城县为中心,由此中心而占据桂东、宜章、郴州等四、五县,成一政治形势,组织一政府模样的革命指挥机关,实行土地革命,与长沙之唐政府对抗,与湘西之反唐部队取联系。


此湘南政府作用有三:


1.使唐在湖南本来未稳定之统治更超于不稳定,激起唐部之迅速分化。


2.为全省农民暴动的先锋队。


3.造成革命力量之中心,以达到推翻唐政府之目的。


(二)军事方面:


1.请中央命令彭湃同志勿将现在汝城之粤军他调。


2.浏、平军千人交即由郭亮率领赴汝城。


3.江西革命军中调一团人赴汝城。


上三部分共兵力约一师,以革命军一团作中坚,至少有占领五县以上的把握。


(三)湘南须受江西革命领导机关的指挥,革命的粤政府成立则受粤政府指挥,并供给其需要。中央应命令江西方面执行此计划。


(四)党的湘南特别委员会,受湖南省委的指挥,在交通阻隔的时候得独立行使职权。


后由于汝城反动地方武装勾结国民党第十六军属下三个团偷袭进攻;由于湖南省委对实施《湘南运动大纲》缺乏有力的指导,特委书记毛泽东及委员郭亮、夏曦未到职,原定江西革命军一个团,浏阳、平江农军千人未到达,使得敌我力量悬殊,致使“马日事变”后全省唯一坚持了长达八十六天的蓬蓬勃勃、轰轰烈烈的汝城农民武装斗争痛心失败,《湘南运动大纲》未能实现,以汝城为中心的湘南秋收暴动未能发动。但是,汝城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反动势力,扩大了革命的舆论影响,为后来成功发动的湘南暴动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奠定了思想上、舆论上的坚实基础。

二、积极组织力量,发动秋收起义,为湘南暴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8.15”事变后,汝城又笼罩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中。但是,汝城人民并没有被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所吓倒,他们跌倒了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又高举起义大旗继续战斗。


815,汝城地方反动武装何其朗勾结范石生部,对农民运动进行疯狂镇压,“马日事变”后仍坚持长达八十六天的汝城农民运动惨遭失败。剩下300余汝城农军在陈东日、李涛等带领下,冲出反动派的重重包围,向西北撤向距县城60余里的濠头,与先期来濠头布置后方的何举成及当地农军会合,严阵以待反动派进犯。后郴州、宜章突围农军百余人及其他失散农军也陆续来到濠头,至此,集结于濠头的工农革命军达500余人,经休整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补充团”,团长何举成,副团长于锟,党代表任卓萱。其后,这支队伍开抵了与汝城接壤的江西崇义、上犹等边境山区,准备在此坚持武装斗争。


19日,中共湖南省委向中央报告秋收暴动计划,“湖南的秋收暴动决定以长沙暴动为起点,湘南、湘西等亦同时暴动,坚决地夺取整个的湖南,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兵苏维埃的政权”,“另组织了一个湘南指导委员会指挥湘南暴动,目的在夺取湘南,至万不可能时,坚决夺取桂东、汝城、资兴三县,建立工农兵的政权”。


9月上旬,何日昇奉湘南特委指示,秘密恢复汝城县委和地方党组织,积蓄力量,为秋收暴动做准备。党组织恢复后,利用了范石生与汝城土匪何其朗的矛盾营救了朱良才等一批农会干部出狱。


同月下旬,何举成于江西营前接湖南省委指示:毛泽东已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向长沙进攻,令你部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一团,就地举行秋收起义,然后向衡阳方向前进。于是,部队在营前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一团,团长仍由何举成担任。下辖三个营:第一营营长范修之,第二营营长何翊奎,第三营营长黄文灿。并建立中共二师一团委员会,书记任卓萱,委员何举成、李涛。一切就绪后,部队开拔湖南,策应湖南省委秋收暴动计划,并决定先打桂东,后打汝城,然后向北挺进。


924,部队打着“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补充团”的旗号,浩浩荡荡进入桂东县城。桂东县长谢宪章以为是国民党的部队,因此大摆酒宴接风洗尘。26日,何举成以请客为名, 将桂东县的反动官吏及土豪劣绅邀集一起,席间举杯为号,发动起义,逮捕县长以下反动官吏及土豪劣绅20余人,并迅速接管要害机关,打开监狱,释放关押的农军干部和革命群众,宣布桂东秋收起义成功。其后,部队乘范石生的十六军撤离汝城、汝城反动势力一时薄弱之际,挥师南下,进攻汝城,并迅速占领了汝城县城,活捉了“清党”委员何沛霖等反动官吏,建立了汝城县苏维埃政府,革命声威大震。后因反动武装疯狂反扑、二师一团特务连长叛变及部队损伤重大而被迫撤退,退至汝城、宜章、资兴交界的瑶岭进行休整。撤退时把桂东县长谢宪章、汝城“清党”委员何沛霖处决于城西虎头寨脚。


桂汝秋收起义虽然失败,但为后来的湘南暴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武装起义·湖南》卷给予了高度评价:“桂汝秋收起义连克两座县城,并建立了汝城县苏维埃政权,实现了中共湖南省委的计划,对湘南地区的武装斗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朱、范成功合作,奠定了湘南暴动的军事基础

湘南暴动的主要军事力量就是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起义军,而这支队伍却于湘南暴动之前,由于朱德、范石生在汝城的成功谈判,革命种子得已保存,军事力量得已补充、壮大。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朱德、陈毅率部从南昌来到与汝城交界的江西崇义之上堡休整练兵,但国民党反动派虎视眈眈,随时妄图围歼。是年112日,朱德给驻汝城的国民党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云南陆军讲武堂同班同学,一起参加过辛亥革命)写了一封长信,表明联合反蒋之意。当月17日接到范回信,信中语气恳切,愿共谋大事。“青城一别匆匆数载。(兄)胸怀救国救民大志,远渡重洋,寻求兴邦立国之道,而南昌一举,世人瞩目,弟诚感佩良深,今虽暂处逆境之中,然中原逐鹿,各方崛起,鹿死谁手,仍未可知。来信所提诸论点,愚意可行,弟当勉为助,如若再起东山,则来日前程不可量矣!弟今寄人篱下,终非久计,正欲与兄共商良策,以谋自立自强。希即枉驾汝城到曰唯(十六军四十七师师长)处一唔。专此恭候。”其后,范又派部下韦伯萃(地下党员)与朱德联系,希望进行合作。


党组织经过讨论后同意与范合作。19271118日,朱德率教导团从江西上堡向汝城进发,由汝城农军叶愈番、何跃生作向导。途中遇雨,部队冒雨前行,朱德鼓励大家:“革命道路中,总是会有风雨的,我们要在大风大雨中经受磨炼……”。经急行军80余里,傍晚时分到达汝城境内的濠头圩宿营。半夜,枪声大作,汝城反动土匪武装何其朗部围攻濠头。当时,朱德宿营在濠头祠堂,听到枪响,迅速起身,可是敌人已包围了祠堂,冲出、躲避均来不及了,他机灵一动闪入厨房,随手抓起一条伙夫围裙系在身上。土匪们破门而入,匪首朱宜奴(何匪内弟)恶狠狠地说:“你是什么人?”“我是伙夫头”。朱德从容镇定。匪徒见他身穿破军装,脚系烂草鞋,胡须拉茬,脸堂黑瘦,信以为真,厉声问:“朱德住在哪里?”朱德随手一指,“在里屋。”匪徒一拥而进,朱德趁机从后窗跳将出去,直奔集合地点,经清点人数,除牺牲一名叫黄志忠的战士外,其余战士未有损伤。为打击土匪气焰,替牺牲烈士报仇,朱德发出战斗命令,杀了个回马枪,兵分两路反抄土匪,打死土匪10人,俘虏7人,朱德濠头化险为夷。


1119上午,朱德到达县城附近的土桥永安村,范石生率部出城五里迎接。进城后,朱德把部队安排在县城西街申祠扎营,即马不停蹄地到十六军四十七师师长曾曰唯处商谈。曾是朱德在云南讲武堂时的学生,两人久别重逢,格外激动。谈讲武堂的操练、护国战争的戎马倥偬和别后情况,曾话语滔滔,兴致勃勃,但当谈到两军合作之事时,却反常态,说话迟疑。朱德见势转换话题,“你们被蒋改编后,一切如意吧!”曾沉吟半响叹气说:“休提了,蒋对我们十分苛刻,好象我们是后娘养的,不许我们增兵补员,不准我们扩大地盘,而他的嫡系不仅按月领饷,还能寅吃卯粮。”朱德故作惊讶:“你们受编后虽无卓著战功,但也为蒋介石吃了不少苦头,蒋介石难道会对自己的部队这样吗?”曾愤愤地说:“这还不算,桂系、湘系的龟孙们(指军伐)也趁火打劫,拼命挤我们,想霸占我们这点地盘,如今真是好汉不得志,处处受人欺呀!”朱德见时机成熟,便说:“你们就该争取主动,多交些朋友嘛!”曾明白朱德绕着圈子还是回到合作问题上,苦笑了一下说:“玉楷兄,我们何尝不想多交些朋友,挺直腰杆来呢!我们也有难处啊!蒋介石兵多将广,嫡系部队到处都是,如果被他们发现,岂不大祸临头。”朱德风趣地说:“蒋介石不仁不义,你们倒对他忠心耿耿。你好好想一想,如果孤立无援,四面挤你,岂不也会遭灭顶之灾!”曾低头不语。因曾是范石生最信任的得力师长,如果他不同意,必然影响两军合作,于是朱德趁热打铁说:“我记得曰唯过去敢作敢为,没想到今天变得如此忧柔寡断,我们四川有句俗语叫‘五心不定,必然输个干净’,现在是当机立断的时候了,请你三思……”。当天下午和晚上,朱德又到曾曰唯处谈心,打消他的疑虑。在朱德苦口婆心的劝慰下,曾同意了与起义军建立反蒋统一战线的建议,为成功谈判铺平了道路。


其实,范石生接到朱德来信后,就召集了各师师长、军参谋长秘密商谈对策。与会者大多为从前云南讲武堂学生、护国军、靖国军将领,原朱德任护国军旅长时的老部下、老朋友,加之他们也想扩大势力来对抗老蒋和各派军伐,因此多数人同意掩护起义军,唯曾曰唯怕事机暴露遭蒋暗算而提出异议,所以范石生在给朱德的信中特别嘱咐,“先到曰唯处一谈”。


朱德到达汝城的先天晚上,范石生也赶到了汝城。次日上午,范率队出城五里至土桥永安附近的教场坪迎接朱德。朱德与曾曰唯谈妥愿意合作后,范石生又亲到朱德处商谈具体事宜。谈话中,朱德反复强调:“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现在虽暂用十六军番号作掩护,但我们的行动仍接受共产党的指挥和调动。”范石生同意。


双方谈判结果:一、朱德属部暂用十六军四十七师一四○团番号,张子清、伍中豪率领的部队暂用该师一四一团番号(张部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三营,时驻桂东),革命军二师一团改编为十六军特务营番号,何举成任营长,黄文灿任副营长;朱德化名王楷(朱德字玉楷),任一四团团长,名义上兼十六军总参议和四十七师副师长。二、同意朱德提出的三条原则,即:组织上独立,政治上自主,军事上自由。三、先发给一个月的薪饷和装备,每支步枪配200发子弹,机枪配1000发子弹,损坏的枪枝由军部军械修理所尽快修理;每人发给一套冬装及毯子、背包、绑腿、干粮袋、洋锹等,每班发行军锅等一套。


至此,部队从南昌起义后,一直未得到解决的军需给养问题得到了解决,起义军得以暂时地休整养息。当夜,朱德即给陈毅、王尔琢写信,告之他们喜讯。后闻桂系黄绍雄将开向汝城进攻范部,范撤往郴州、永兴一带,朱德率部随四十七师移驻资兴,后与陈毅率部会师于资兴黄草坪。其后,为统一这三支部队行动,秘密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军军委,陈毅任书记。汝城县委书记何日昇、区农协干部范卓经常来往于这三支部队和汝城之间,不断加强联系。


朱德与范石生在汝城的成功合作,使南昌起义后保存下来的这支队伍,在反动派的重重围击的夹缝中得已生存,部队得到了休整恢复的机会,为后来发动的湘南暴动在军事力量上、物资上、武器装备上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强有力的军事基础。

四、“汝城会议”是湘南暴动的决策性会议

19271126,湘南暴动决策性会议在汝城召开。


为发动湘南暴动,朱德早在10月底于江西上堡就筹划到汝城召开湘南暴动会议,并于11月初派人送信湘南、粤北各县党组织,约定1126日在汝城召开湘南、粤北党的负责人会议,具体研究部署湘南、粤北暴动计划。


11月下旬,朱德率部又从资兴返回了汝城,汝城县委派组织部长胡伟章与之联系。朱德率部返汝途中,得知匪首何其朗派了侦探在马桥西览村刺探部队军情,朱德派人抓住了这个侦探并就地处决。然后率部由马桥、经廊木坳、高村到达汝城县城,团部先驻城内城隍庙附近(今县委院内),后移驻城南津江村的储能学校。


朱德重返汝城,是朱德与范石生建立反蒋统一战线的第二次会合。两支部队进入汝城后,国民党县党部在小教场召开了群众欢迎大会,朱德、范石生、陈毅均在主席台上就座,陈毅在会上讲了话,大骂蒋介石背信弃义叛变革命,许多群众听了都伸出舌头,盛赞陈毅胆量过人。朱德也在会上讲了一番全国民众联合起来革命的道理。会后,县城到处贴满了一四团的安民布告,署名是团长王楷。


11月下旬,湘南、粤北各县党的负责人纷纷扮成游商客旅、肩客挑夫,陆续来到汝城西街一家叫“衡永会馆”的店铺集中。26日会议正式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县的县委书记及负责人,汝城何日昇、桂东黄奇至、郴县夏明震、宜章杨子达、毛科文、彭晒,粤北方面钟古段、蔡会文,此外还有衡阳、耒阳等地的负责人。会议由朱德主持,陈毅、王尔琢也参加了会议。会上讨论了以中国工农革命军打前锋的湘南暴动计划。主要内容有:


(一)政治方面:坚持武装斗争,坚持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不断扩大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当前是敌人占据城市,向农村包围,想把农民武装力量消灭掉,对共产党实行清乡大屠杀。共产党要以农村为阵地,组织广大农民,开展武装暴动,从农村转向攻打城市,最后孤立和消灭反动派。


(二)军事方面:要积极组织力量,夺取武器,发展壮大武装队伍,开展以武还武的斗争。反动派搞白色恐怖,我们就搞赤色恐怖,成立黑杀队(即暴动队),白天分散生产,晚上集合杀反动派,力量壮大了,就开展大规模暴动,继续扩大暴动力量和活动地区。


(三)组织方面:建立、发展党的组织,恢复其他原有的一切革命组织,在暴动成功的地方,迅速建立苏维埃政府,开展土地革命。


“汝城会议”是湘南暴动前夕一次决策性的会议,是湘南暴动的战斗动员大会,它为后来的湘南、粤北暴动做好了组织上、行动上的充分准备,是一次纲领性、方向性的重要会议,对湘南暴动起作决定性的作用。会议之后,湘南、粤北广大地区的农民运动迅速高涨,并成为有组织、有领导、互相配合、互相支援的统一斗争,暴动的烈火有计划、有目标地在粤北、湘南迅速燃烧。会议之后,各地农民武装纷纷行动,频繁出击反对派,不断扩大武装力量和活动地盘。粤北仁化的董塘,在广东省委负责人阮啸山、蔡会文等领导下,很快爆发了董塘暴动,朱德曾派汝城农军改编的中国工农革命军二师一团干部前去组织和发动。湘南暴动的烈火也以宜章暴动为先锋迅速燃遍湘南各县,为中国革命胜利谱写了光辉一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