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与郴州的不解之缘
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为官清正,一生坎坷,曾往返六次路过郴州,与郴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韩愈年幼时,父母双亡,由嫂嫂抚养。9岁时,即跟随贬谪韶州(今广东韶关)的兄长韩会,第一次路过郴州。
贞元十九年(803)韩愈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被权臣攻讦,贬到岭南任阳山县令; 与同为御史贬为临武县令的张署一起到郴州过临武。两年后获特赦,在郴待命,居住了七八个月。这期间,写诗11首,序文2篇,祭文1 篇。其中《叉鱼招张功曹》、《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脍炙人口。在郴州的遗迹与纪念物甚多,有北湖叉鱼亭,坳上走马岭,临武韩张山、韩张亭、永兴侍郎窾(坦)等。
唐贞元二十一年(805)韩愈从广东阳山来到郴州待命,当时的郴州刺史李伯康在北湖筑了一间亭子,邀请韩愈泛舟游湖。韩愈兴致勃勃,叉鱼为乐,在这里写下了有名的《叉鱼招张功曹》: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大炬然如昼,长船缚似桥。深窥沙可数,静搒水无摇。刃下那能脱,波间或自跳。中鳞怜锦碎,当目讶珠销。迷火逃翻近,惊人去暂遥。竞多心转细,得隽语时嚣。潭罄知存寡,舷平觉获饶。交头疑凑饵,骈首类同条。濡沫情虽密,登门事已辽。盈车欺故事,饲犬验今朝。血浪凝犹沸,腥风远更飘。盖江烟幂幂,拂棹影寥寥。獭去愁无食,龙移惧见烧。如棠名既误,钓渭日徒消。文客惊先赋,篙工喜尽谣。脍成思我友,观乐忆吾僚。自可捐忧累,何须强问鸮。
从此,这间亭子就取名“叉鱼亭”。后人为了纪念韩愈,就把这亭子修整,改名“景韩亭”。1985年,重建于湖心的叉鱼亭,亭前立韩愈的青铜像,为广东美院毛桂珍教授设计,亭内悬有由我省书法家颜家龙书写的韩愈“叉鱼诗”及对联,并以石栏、石狮、石雕罗汉松和花卉绿叶点衬,供游人观仰。
在郴州待命时,韩愈游了侍郎坦。侍郎坦,离永兴县城30里,位于耒水上游,便江右岸,碧塘乡湘洲村境内。从便江电站乘机船朔水而上,经冬瓜垅、金狮岩、注江口、青面滩、三石帆、石岩下至湘洲口,再上百余米便是侍郎坦。
侍郎坦是一个上覆下空、依山傍水的红砂岩天然石洞。坦高10余米,宽24米,进深8米。左窄右宽,坦底连江。便水傍坦而过,上至郴资,下通湘江。两岸苍松翠竹繁茂,沿江奇峰怪石林立。对面有一小村隐于林中,叫“侍郎村”,因坦得名。游者停舟入坦,踏着河床变迁而淤积的厚实泥沙,犹如走在松软海绵垫上一般。坦内的石头缝中长着稀疏的灌木和小竹,给岩洞增添了生气。往右爬上小坡,沿岸通过狭窄的险道,有一条长15米、宽3米的石廊,石廊尽头是古建筑留下的残垣。站在石廊上,举目四望,满壁皆是名人骚客题刻。阴阳两幅“昌黎经此”八个大字尤为醒目。阳幅如印,阴幅横排,笔画相同,排列各异。相传为韩愈手书,后人刻。字大尺五见方,草书苍劲有力,实为难得珍品。
明朝兵部郎中李永敷又名李鹤山,永兴石屏人,曾写过一首《侍郎坦》(七律),介绍此坦的历史:“昌黎问说此经过,信信扁舟系碧波。名号侍郎终不朽,苔侵石刻半应磨。江山只觉因人胜,草木宁知阅岁多。吊古我来凡几度,岭怀无限付烟罗。”
自韩愈游坦并题刻后,名人骚客纷至沓来。不少官宦显贵也相继泊舟便江,寻访此景。凡是到过侍郎坦的人,无不兴致盎然,心情激动,不仅能沿江观赏便江的奇丽风光,还可以从韩愈等人的笔墨中领悟永兴的悠久历史。
819年,韩愈谏阻劳民伤财的“迎佛骨”,得罪宪宗,由刑部侍郎贬岭南任潮州刺史,第五次过郴州。他骑马出城南,在坳上镇得山坡上,马失前蹄摔下马背,然后马惊跑走。附近的老百姓认出他是多次为民立言上疏的韩大人,于是把他扶起来,背到村里治伤歇息,盛情款待,又把惊走的马找到,第二天送他南行。这之后,老百姓将这岭起名为“走马岭”,这村叫“走马岭村”,世世代代流传“文公走马”的故事。后人为纪念韩愈,曾在走马岭建景贤祠,景贤书院,还立了块“文公走马”石碑。千百年来,韩愈走马的遗迹,成为往来人们驻足瞻仰游览的名胜之地。
后来,韩愈从潮州,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县),后又内移袁州(今江西宜春县)刺史。韩愈在袁州任上“问民疾苦”,袁州人有以儿女抵押买卖的风俗,过期不赎,则终身沦为奴隶。他赎回七百多人,并下令禁止。在穆宗即位后,他于长庆元年(821)拜为祭酒,转兵部侍郎,死后,赠礼部尚书,谥为“文”,也称韩文公。
韩愈一生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有建树,苏轼曾盛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碑》)。但主要成就还是文学方面。文学上的主要功绩尤推大力提倡和推动古文运动。他在古文运动中的成就是卓越的,同时他在诗歌创作上也有不可忽视的成就,他的诗在李、杜以后开辟了一个重要的流派。“以文为诗”和“奇崛险怪”是他诗歌风格的主要特点。如《南山》诗用硬毫健笔描摹奇异景物,铺排山势险峻,列叙四时变幻,重峦叠嶂,层出不穷,笔势奔腾,气象瑰丽。他也写过一些比较平易晓畅的诗歌,如《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写早春微风景色,平易晓畅,新鲜别致。2008年高考作文试题就是写读“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读后感。可见这首小诗的生命力和影响。
韩张山在楚南古邑临武县城关镇北,韩张山方圆1.5 公里,以唐代文豪韩愈及其好友张曙命名,记叙着这两位文人一段难忘的交情。张曙为唐德宗贞元二年(公元786 年)进士,贞元19 年(公元803 年)官拜监察御史。史称他“浑厚刚直”、“方质有气”。是年长安发生大旱,百姓“弃子逐妻,以求口食”,韩愈大胆上书为民情愿,要求宽缓征赋,谁知得罪圣上,被贬到偏远荒凉的广东阳山县令。阳山与临武山水相连,两位志同道合患难之交,你来我往,此山即为二人饮吟之处。后人为纪念这两位不顾个人得失为民请命的文人,将此山改名为韩张山,建起“韩张亭”。现古树葱郁,果木扶疏,融一千多年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与临武秀美的自然风光于一体,风景幽雅,瞻仰者众。
- 上一篇:韩愈六过郴州
- 下一篇:赵子龙智取桂阳的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