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郴州文史 > > 详细内容

周敦颐与郴州的渊源

  说起周敦颐与郴州的渊源,还真不一般。

 

周敦颐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是湖南道县人。他一生的著述,除了《爱莲说》之外,还有《拙赋》、《通书》、《养心亭说》和《太极图说》等,全部加起来只有6248个字。文字虽然少,但是他的学术却成为中国宋明理学的开山之作。

周敦颐的著作从解释《易经》入手,探之根、万物之理、社会人间何以立的根本原理,并最终形成宋明理学,影响了中国七百年的基本走向。

周敦颐在世57个春秋,在官场的31年中,他在郴州为官的时间是最长的,曾经经历过三任官职:第一次,是宋仁宗庆历六年,也就是公元1046年,他任郴县县令。这是周敦颐在郴州三次为官中,最先担任的职位。第二次,是公元1050年,他调任桂阳县县令。那个时候的桂阳县,就是现在的汝城县。第三次,是宋神宗熙宁元年,也就是公元1068年,周敦颐调升郴州军,任知州。

在郴州为官期间,周敦颐劝桑农,兴学校,倡道学,进一步促进了郴州文化的发展。“元公植莲”的故事在郴州自古就一直流传着。他酷爱雅丽、清幽的莲花,政务之余,在官廨中亲自挖出莲池,自己种植,并写出了《爱莲说》这篇托物言志的传世佳作。

 

短短119个汉字的《爱莲说》八百多年来,在全国几乎是妇孺皆知,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这句篇中名言,最为人所推崇《爱莲说》的主题深刻而博大,但是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字。它所倡导的洁身自好的君子品德,广泛而又深远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受周敦颐清濂为官思想的影响,自宋代以后,中国许多儒家学者都在思考:怎么样在弊端种种的官场中保持自我纯洁与高尚的问题。明代《郴州濂溪祠记》中曾经记载说:“郴之感沾德化为独深”因此,纪念周敦颐的濂溪书院,不止我们郴州有,南宋以后,全国在黄河以南各地,纪念周敦颐的濂溪、宗濂、爱莲等书院不下一百处,尤其以他终老的江西省分布最多,后来在大北以“濂溪”为名的书院更是不胜其数。

如今,我们郴州在新世纪之初,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奋斗中,更需要用周敦颐“清濂为官”的思想和精神激励、鞭策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