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郴州文史 > > 详细内容

湘南起义旧址群,完整地述说伟大历史事件的立体见证

题记:去年郴州的同志提出要把湘南起义的有关旧址、特别是其中具有阶段性标志的旧址,或具有典型意义的旧址,集合起来,以“旧址群”的整体概念,来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认为郴州的同志很不简单,“旧址群”三个字很简单,却包含了哲学的“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反映了郴州的同志在认识文物、解读文物上,水平的提高与进步,反映了对文物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静止、孤立地看待文物,是无法解读文物的价值与内涵。我们是搞文物的,当然重视“物”。但是,我们绝对不能眼里只有“物”,而丢了“文”。我希望我们的同志,特别是我们基层的文物工作者,在加强文物本身研究的同时,眼界更开阔些,加强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的学习,用联系的观点来加强文物之间、文物与其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更深入、更通俗地解读文物,给人民群众讲好文物的故事。

——何强


   湘南起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的几次重大的武装起义之一。它给井岗山根据地带去了大批的革命干部与红军战士,为巩固和壮大井岗山根据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湘南起义把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结合在一起,为我党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但,说起湘南起义的旧址,人们普遍关注和重视的旧址,则集中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宜章年关暴动旧址上,而对其他与湘南起义有密切关系的旧址则重视不够。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本来是见证湘南起义各个发展阶段的革命旧址看作为一个整体,而是把它们视为互不相关的一个个独立的单位,从而削弱了这些旧址原本蕴含的重大革命意义。我认为,我们应该从湘南起义旧址群中,挑选出事件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最具典型意义的旧址,组成“湘南起义旧址群”这样一个整体概念,组合为一个整体的文物保护单位,集体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我将湘南起义过程中各阶段的典型旧址的意义与保存状况作一概述,以证实我在上面提出的观点。 
 
一、湘南起义酝酿、准备阶段的旧址 
 
1、“CP(中共)驻汝城特别工作委员会暨湘南特别军事委员会”旧址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四一二”政变以后,中共中央即计划在湘鄂粤赣四省举行秋收暴动,为此,毛泽东同志亲手起草了《湘南运动大纲》,筹划在湖南南部组织秋收起义。《湘南运动大纲》拟定:“一、湘南特别运动以汝城县为中心,由此中心进而占领桂东、宜章、郴州等四五县,成一政治形势,组织一政府模样的革命指挥机关,实行土地革命,与长沙之唐政府对抗,与湘西之反唐部队取得联络……”(见《毛泽东军事文集》)。为实施《湘南运动大纲》,1927年7月,中共中央军事部长周恩来指示委派陈东日、武文元等军事干部数人来到汝城,组建了“中共中央驻汝城特别工作委员会”和“湘南特别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以汝城为中心的湘南革命。 

   汝城县城郊乡津江村,原汝城商会会长朱振文之宅院,即是当年“CP(中共)驻汝城特别工作委员会”和“湘南特别军事委员会”旧址,现保存完整。 
   这一旧址的意义在于,它有力地说明了“湘南起义”,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而是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充分酝酿和准备的武装起义。 
  
  2、“汝城会议”旧址 
  

1927年11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来到汝城,在汝城衡永会馆及位于津江村的湘粤赣农民运动指挥所召开了湘南、粤北各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以汝城为中心发动湘南暴动的精神,决定:12月中旬,以南昌起义部队为先锋,以汝城为中心,发动湘南起义,实现湘南割据。同时,研究部署了具体行动计划。汝城会议为湘南暴动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作了必要的准备,是湘南起义纲领性、方向上的重要会议,对湘南起义起了决定性作用(见《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4期)。 

   汝城会议后,与会代表回到各地,及时传达了汝城会议精神,积极开展筹划工作。 

   汝城县城郊乡津江村原乡绅朱雄万之宅院,即是当年湘粤赣农民运动指挥所,也是汝城会议的旧址,现基本保存完整。 

   这一旧址的意义在于,它说明了湘南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作了充分准备和认真布置的武装起义,反映了湘南起义之所以能组织工农上百万、席卷湘南上十县,建立七、八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重要原因。 
  
  3、朱范谈判合作旧址 

1927年10月,国民党第十六军移防到韶关和汝城一带。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系滇军将领,与粤系、桂系、湘系军阀都有矛盾,同蒋介石的矛盾更为尖锐。 

 1927年11月,朱备率南昌起义余部来到湘南时,部队的弹药、供养、装备都十分匮乏,为了保存力量,准备湘南起义,朱德凭借与范石生在云南讲武堂的同学旧谊,利用其与蒋介石的矛盾,与范石生展开了两军合作谈判,争取了范石生对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同情和理解。在范石生的帮助下,南昌起义部队以“第十六军四十七师一四O团”的番号隐蔽下来,同时,范石生还给南昌起义部队发放了薪饷、弹药和被服。《朱德选集》中说,“它接济我们10多万发子弹,一个月还接济我们万多块钱、医生、西药、被单”。 

   朱范合作谈判成功,对湘南起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是为南昌起义部队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隐蔽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是为起义部队提供了大量军事及生活上的物质补充,为发动湘南暴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朱范谈判合作旧址位于汝城县城郊乡津江村,旧址保存完好。 
   这一旧址的意义在于,它反映了任何一场大的革命运动或革命行动要取得成功,都应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4、中共嘉禾南区支部旧址 

中共嘉禾南区支部旧址,即萧克将军的故居。1927年12月,萧克奉命秘密潜回故乡,与共产党员黄益善、何辅汉等在其故居成立了“中共嘉禾南区支部”和农民协会。1928年1月,萧克领导的“中共嘉禾南区支部”积极响应党的武装暴动的指示,在故居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由萧克带领3名南区支部成员、配备一支手枪赴宜章参加由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 

   这一旧址的意义,在于它反映了湘南起义,是得到了湘南地区各级地方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参与的。 
 
二、湘南起义起事、发展阶段的旧址 
  

 5、宜章“年关暴动”旧址

   宜章年关暴动打响了湘南起义的第一枪,标志着湘南起义的正式爆发。“年关暴动”旧址正因其“标志性”的意义已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旧址的价值、意义在本文中不再评说。 
  6、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宜章年关暴动打响了湘南起义第一枪,宜章年关暴动成功后,朱德、陈毅率领工农革命军和农民自卫军打败了奉蒋介石急令前来镇压的国民党独立第二师许克祥部,取得了坪石大捷的胜利。坪石大捷后,朱德在坪石皈塘主持召开了湘南军政联席会议。会议决定把起义烈火立刻引向湘南广大地区。会后,朱德、陈毅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向当时湘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湘南重镇郴县进军,于1928年2月4日占领了郴县。1928年2月7日,郴县苏维埃政府成立。


   占领郴县的胜利,推动了整个湘南地区各个县的革命爆动的成功。1928年2月9日,永兴县农民自卫军占领永兴县城,2月11日永兴县苏维埃政府成立。1928年2月16日,朱德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主力攻下了耒阳县城。2月19日,耒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1928年2月29日,资兴农民自卫军与永兴农民自卫军联合作战,一举攻占县城。3月6日,资兴县苏维埃政府成立。1928年3月中旬,安仁、永兴、耒阳三县农民自卫军召开联席会议,决定联合攻打安仁县城。3月29日,安仁县城陷入了万名农民自卫军的包围之中,朱德率部进占安仁县城。4月2日,安仁县苏维埃政府成立。1928年3月16日至20日湘南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永兴县城召开,成立了湘南工农兵苏维埃政府。 

   综上所述,工农革命军占领郴县,成立郴县苏维埃政府,标志着湘南暴动进入高潮阶段。 

   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现郴州市内,保存完好。这一旧址的意义在于它是湘南起义进入高潮阶段的标志。 
  
7、永兴县第九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1928年2月9日,永兴县党组织和农民自卫军在朱德部队分兵协助下,占领了县城,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后,积极在各区乡开展三建工作(建党团、建政权、建武装)。永兴县第九区党支部和第九区苏维埃政府即建于金龟镇牛头村的安福司关圣祠内。 


   这一旧址的意义,在于它表现了湘南起义的广度与深度。 
  
三、湘南起义转折阶段的旧址 
湘南起义的节节胜利,使蒋介石大为震惊,为了扑灭这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指令湘粤两省军阀调集了八个师的重兵从南北两面对湘南起义进行夹击,面对这一严重的局面,中共湘南特委提出了“以赤色恐怖对付白色恐怖”的错误方针,严重地脱离了群众,极大地削弱了革命力量。在大敌压境、敌众我寡的关键时刻,朱德、陈毅作出了主动撤离湘南,向井岗山转移的英明决策。 

8、资兴县彭公庙联席会议旧址

1928年4月9日,湘南起义陈毅部与湘南特委机关及井岗山前来接应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团汇集资兴县彭市,在彭公庙召开了各部负责人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陈毅、何长工、王佐、邓允庭、黄必藻、杨福涛、席克斯等。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行军路线,确定起义队伍是否上井岗山。湘南特委书记杨福涛、团委书记席克斯坚持“守土有则”,执意回衡阳。陈毅等坚持上井岗山。两种意见,两种主张,相持不下,最后作出了两种不同的选择。杨福涛不听劝阻,执意将特委机关带往衡阳,结果在耒阳、安仁交界处遇敌伏击,全部遇难。次日,陈毅率部开赴井岗山。 

   彭公庙会议旧址见证了湘南起义发展过程中,两种主张,两条路线,两种选择,最终导致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9、安仁会议旧址 
  

1928年3月下旬,由于敌人南北夹击的形势已经形成,朱德于3月29日下令起义部队东撤,向井岗山靠拢。4月1日,朱德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四师从耒阳撤往安仁,占领了安仁县城。4月5日,朱德在城内的轿顶屋召开了重要的军事会议,会上明确地作出了部队向井岗山转移的伟大战略决策。 

   安仁会议的旧址,位于县城安康路38号,系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始建于明崇祯15年(1642年),明末清初为县衙,民国时期为县署,人称“轿顶屋”。这一旧址的意义在于它是湘南起义转折阶段的标志性建筑。 
 
四、毛泽东率部接应湘南起义阶段旧址 
  

1928年3月上旬,毛泽东根据湘南特委指示,率部离开井岗山,分兵三路支援湘南起义。3月18日,三路井岗山部队集结于炎陵县中村。在中村,毛泽东得知朱德在湘南遭遇敌人南北夹击的消息,决定兵分两路接应朱德部队。何长工、袁文才率第二团经资兴向郴县方向前进,相机阻击尾追起义部队之敌;毛泽东亲率第一团向桂东、汝城方向前进,阻击粤北进犯之敌。正是,毛部的牵制、阻击和接应,湘南起义部队才顺 利地突出重围,与井岗山毛泽东部队胜利会师,重新建立了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因此,讲湘南起义,就不能不讲毛泽东对湘南起义的策应,舍此,就只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 
  
  10、毛泽东桂东驻军旧址——沙田万寿宫 
 
1928年3月28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抵达桂东四都,29日在长岭坳打垮了何鉴的挨户团,我军首战告捷,军威大振。3月31日,毛泽东在桂东沙田万寿宫主持召开了桂东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桂东县工农兵政府,建立了以沙田为中心的红色区域,并在此颁布了对于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有着十分重大意义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11、毛泽东炎陵驻军旧址——洣泉书院 
  
1928年3月底,毛泽东率第一团进军桂东、攻占汝城,粉碎粤北之敌的合围计划之后,在资兴龙溪洞,毛泽东接到了肖克率领的宜章独立营。4月中旬,回师炎陵县城,团部设在县城洣泉书院。在此,毛泽东率领第一团发动群众打土壕分田地,指挥部署了接龙桥战斗,打垮了尾追朱德、陈毅部队的湘军,有力地掩护了湘南起义部队向井岗山转移。 
 
  12、接龙桥战斗旧址——接龙桥 
  

接龙桥为炎陵县城西交通要冲。1928年4月20日,毛泽东指挥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在接龙桥击溃湘敌张敬兮团和茶陵挨户团,有力地掩护了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和陈毅率领的湘南农军向井岗山转移,保证了两军的胜利会师。 


   湘南起义从汝城准备、宜章暴动、郴州扩展、耒阳转兵、炎陵会合,最后朱毛会师井岗山,是一起有开始、有结局、有高潮、有起伏的伟大的革命历史事件,是一曲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英雄革命史诗。 

   湘南起义各个阶段的典型旧址,是反映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有力物证,理应作为一个整体加强保护,舍一处即不完整。湘南起义各阶段的旧址至今仍能基本保持完整,实为时代的幸运,湘南起义的幸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