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郴州文史 > > 详细内容

《舜水》考

 清代有个叫成先登的人,写了一首叫《舜水》的诗,最早见于清乾隆时纂修的《直隶桂阳州志》,原诗为:


“众山纷合沓,一水独当中。源是圣人泽,清留太古风。

 真机能久息,灏气自弘通。名与乾坤峙,常流过化功。”


 不知始作俑者为谁,给了一条这样的注释:“舜水源出临武西山分水坳,在南风坳与钟水汇合,北入桂阳到湘江。”后来多种书都采用了这一注释,《古人咏郴州》也毫无例外地沿用了(见该书209页)。于是,《临武风光古今诗词选》的编者,很自然地也把它当作了是成先登这个人写临武的诗,收录入了该书(见该书44页)。其实,这首诗与临武风光根本不相干,我们没有必要去借亲家母的绣花鞋。


为了说明这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发源于西山分水坳这条水是不是叫“舜水”?<临武县志(1989)>55页,“钟水:发源于西山平溪涧北,源口海拔1120米,河流于桐木冲入蓝山界,境内长度21.5公里,为山区性河流。”这里并没指出叫“舜水”,但也没有说叫什么名。考临武的其他资料,也并没见叫“舜水”这个名的。


<桂阳直隶州志>(刘城淮等点校本358页): “华阴水出临武华阴山,一名桐柏水。东西分流,此其西源。西源有二,皆入钟水。其左源北流至硬山,屈西经红梁亭,至石尾坝,合毛俊溪。溪即右源也,直北流,经毛俊堡,至火田渡,合左源。左源流远,可十余里,故专华阴之名。”这就明白无误地说明,发源于临武西山往西北流的水叫华阴水或桐柏水,并不叫“舜水”。


右源从桐木冲入蓝山界,首先汇合的是毛俊溪,当代《蓝山县志》称俊水,该书说:“俊水发源于临武西山,经塔山坪、大河边、毛俊圩、火田渡,至江口与舜水合。”郦道元注《水经》:“鸡水即桂水,出桂阳北界山,北经南平县而东北流,届钟亭会钟水,通为桂水。” 郦道元把来自桂阳北界山的水(北界山属连州,连州古为桂阳县,所以说出桂阳北界山),作为毛俊溪的主源,而不涉及西山这个源头,这两源都在毛俊汇合。“鸡”、“溪”古发声同,所以清代嘉禾人罗龟作《桂水考》,认为鸡水即溪水,即毛俊溪。毛俊溪在火田渡会华阴水后,当地人又称岿水 。 “岿”、“桂”声近,水由“桂阳”来,积为桂水或岿水,也是由来有自。因而岿水在钟亭从右汇入钟水后,“通称桂水”,刘禹锡的“桂江东过连山下” 指的就是这段河和河东的古驿路。注释者说此水在南风坳与钟水汇合,误。


罗龟又认为“钟水出南平县(今蓝山县)都山,而钟水所经行,一皆今舜水之道”。都山一作部山。郦道元注<水经>:“部山,即部龙之峤,五领之第三领也。”罗龟考证认为:“部龙峤即蓝山之南风坳,一名黄蘖山,一名分水岭,舜水之所出也。舜水之为钟水无疑。” 即钟水、舜水,一水二名。当代新修的《蓝山县志》说:“舜水,原名钟水,发源于大麻人形岭南麓。”该志全书都没提到过“南风坳”这三个字,但熟悉蓝山惰况,并曾亲自走过南风坳的蓝山人指证人形岭旁即南风坳。该志又说明舜水经峡源、盘家、所城、县城,“至火市江口与俊水汇合。”现在蓝山仍称从人形岭发源,由西南偏东北,经县城至火市汇俊水前的河道为舜水,汇合后才称钟水,而把北界山发源,在毛俊汇合桐柏水,叉在火市大汉口汇合华阴水,直至江口这段河道统称为俊水。临武处于俊水之东,舜水在俊水之西,这就充分说明了舜水与临武无干,《舜水》也就自然更与临武无干了。


再说,从现有资料看,没有看到临武还有其他人写“舜水”的诗,但在《蓝山县志》中就有10人写《舜水环流》一类的诗,《嘉禾县志》也有13人(其中明代1人,清代12人)写《舜源浩荫》、《岿水萦带》一类诗。可见成先登的《舜水》写的绝非临武。至于他写的是蓝山还是嘉禾,或者其他什么地方,我不敢妄加揣测。因为我没查到成先登其人的资料,而且另外还有一条源出九疑山舜源峰的水,全称舜源水,也常被误称为舜水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