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郴州文史 > > 详细内容

桂 岭 考

  “桂阳岭,下下复高高。
  人稀鸟兽骇,地远草木豪。

  寄言千金子,知余歌者劳。"


   这是刘禹锡的《度桂岭歌》。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洛阳人,文学家、哲学家,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官监察御史时,参与王叔文等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常德市)司马。召回京师任职后,复贬为连州刺史,与同时被贬为柳州刺史的柳宗元同行,临湘水为别,柳浮舟过柳州,刘登陆赴连州,后五年出桂岭到桂阳,在路上写了首《度桂岭歌》(诗载《全唐诗》卷三百五十四),《直隶郴县志》、刘华寿《郴州历代诗文选注》、《桂阳古诗选》均录入此诗。


桂岭究竟指什么地方?说法不一,刘华寿说:“桂岭即都庞峤(今桂阳县南风坳),为五岭之一,古时,由湖南郴州入广东连州的通道”。《桂阳古诗选》说:“桂岭指位于桂阳境内的骑田岭,古时称桂阳岭,刘禹锡被贬连州时,途经于此。”一说都庞,一说骑田,都是五岭之一,从连州出桂阳、郴州,应该经过临武,而临武正界于都庞、骑田两山之间。


 临武有三大山系,一是桃竹山系,古代又称金城山系,属骑田余脉;一是西山山系,走向为自西向东,属都庞余脉,这两大山系,前者在临武东北,与北湖区的安源、宜章县的麻田、桂阳县的荷叶毗连,后者在临武西南,与蓝山县、广东省的连州为邻。临武的另一山系叫东山山系,走向为自北向南,在临武的北片地区,即广义的香花大岭。


由桂阳经临武通连州有两条大道,一条是走骑田岭下,经太和、鲁塘、荷叶、金江、汾市、同益入宜章境,这一路较平坦,人烟也较为辐辏,主要是盐路,开辟也较晚,不是古代的楚粤交通要道。一条是从经桂阳方园、临汾铺、月华铺(当时属临武)入临武境,在东山山系中经桃林铺、佛祖铺、镇南铺、金乡铺、桂香铺(今称香花铺)、西塘铺、万石铺、花塘铺、过临武城南去,越都庞岭余脉的茅结岭入连州境,这一路十里一铺,铺递相连,一路上,确如刘禹锡诗中所说的“下下复高高”和“人稀鸟兽骇”。秦始皇发兵戍五岭及汉初卫尉路博德屯兵防南粤,都曾在茅结岭安营扎寨,现在还有卫尉屯营遗址,东汉时的南海荔贡就是走这条道,唐代韩愈的“阳山鸟道出临武”,也指的是这条道,他和张署期宿欹眠馆就在茅结岭附近的九泽水。都庞岭出连州,另有个口子叫南风坳,即《水经》所说的“部龙之峤”,那是在蓝山县境。至于刘华寿说是今桂阳县南风坳,查桂阳县也确有这个地名,是在仁义圩南,土地冲北,但那不是楚粤通道,且与都庞岭相去甚远。至于说骑田岭在桂阳境内这部分,古代土名是否叫桂阳岭,我不得而知,但所有桂阳《州志》是没看到这说法的。我对这首诗第一句“桂阳岭”的理解是泛指“桂阳的岭”,自然也包括桂岭。由于那时的临武属桂阳州,因此,我认为“度桂岭”,度的就是从月华铺到桂香铺这一块临武人说的广义的香花大岭,我所以这样说是有历史文字依据的。


《辞源》对“桂岭”是这样注释的:1、在湖南临武县北三十里,又名香花岭;2、在广东韶关市西郊;3、在广西贺县东北百余里处,古临贺岭,与江华、连州毗连。很显然,第2条注释绝对不是刘禹锡的桂岭,因为他是“渡湘千里”去连州,应该走桂阳、临武这条古驿道,或走零陵这条古驿道,不会先南下韶关,再西北上连州。由都庞峤(见刘华寿注)出连州,这就是古临贺岭,是〈辞源〉的第3条注。可是,刘禹锡在《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一诗中有“桂江东过连山下”句,明明白白告诉人们他走的正是从衡阳出桂江这条路,桂江源出蓝山毛俊,又名毛俊水,在桂阳与钟水合,古桂阳、临武驿道则在桂江东,因此,从桂阳西行,绕道南风坳出连州,取弓而舍弦,取近而舍远,这太令人难以置信了。剩下的唯有第第1个注释。该条注释的依据,是清代嘉庆年间编的《一统志》375页中的“桂阳直隶州”条。


再看清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该书卷一“疆域”,说到临武时,有“临武北桂岭,东金城,西北千仞山”的叙述。同书“水道志”第15图在“石矸水”和“赤水”间有一大块崇山峻岭,大字标明“桂岭”二字,这正是香花大岭这一地区,而文字也说:“桂岭,今谓之香花岭,州境处处可见”。南宋曹成起义,岳飞率兵镇压,当岳军取得太平场胜利后,州《志》的“事记第二”也有段文字说:“曹成又自桂岭置砦至北藏岭,连控隘道”。这都说明桂岭即临武的香花岭,而不是骑田岭在桂阳境的“桂阳岭”。


清同治《临武县志》也有文字可查,卷十一《关隘志》说:“桂岭,五岭之一,,即香花岭也。俗呼桂为香花,故名,在县北三十里,北接金香,左连马岭,高八百余丈。”这都说明了古桂岭即今广泛所指的香花大岭,诗的标题用个“度”字也说明非具体指说某一地,而是一个较大的空间。


  再从刘禹锡的的另一首诗——《经伏波神祠》看。汉伏波将军马援南下镇压征贰、征侧叛乱,走的也是由桂岭下临武的土地,屯兵马侯岭下。后人为纪念马援,将桂岭东南这一片叫为马侯岭,古时在桂岭上下建有多座伏波神庙(马侯岭下这座叫伏波阁),由此也可说明度的不是骑田桂阳岭。而是泛指的香花大岭。


由此,我又联想到唐末另一位叫杜荀鹤的诗人,他写了一首《自长沙游桂岭诗>,其时正是唐亡,临武归属后梁(实际仍在楚王马殷控制下)的时候,杜也已被朱温授为翰林学士,“朱门只见朱门事”应是奉命有事于桂阳、临武而“游”桂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