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应用写作 > 日用文体 > 礼仪交际文电 > > 详细内容

贺词--礼仪交际文电

贺词--礼仪交际文电

(一)什么是贺词
单位、团体或个人应邀参加某一重大会议或活动时,常常要即时 发表讲话,表示对主人的祝贺感谢之意,这番讲话就称为贺词。
贺词的篇幅可长可短,风格也多种多样。但基本的要求是:感情 真挚,切合身份,用语准确可靠,必须有祝贺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在 行文的开头即首先表示向对方的祝贺。
贺词也能公开发表,其效果更佳。

(二)贺词实例 例一:
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 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宣读中共中央贺词
中共中央贺词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
在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50周年之际,谨向民建的同志们致以衷 心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中国民主建国会具有光荣的爱国革命传统。半个世纪以来,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风雨同舟,走过了光辉的历程,为我国的革命和 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希望并相信,在我国正在进行的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一定会以邓小平 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 本路线为指导,继续弘扬“爱国、民主、团结、求实”的精神,发挥 联系经济界人士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广大成员和所联系 的群众,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 进步和祖国和平统一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995年12月16日 (新华社讯,1995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

例二:
中共中央贺词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
在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50周年之际,谨向民进的全体同志致以 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
中国民主促进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同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亲密 合作,有着光荣的历史,为新中国的创建,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与 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敬重。
当前,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正创造着 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让我们紧紧地团结起来,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指 导,共同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而奋斗!祝愿中国民主促进会广大成 员发扬民主促进会的优良传统,发挥自身优势,在参政议政、民主监 督工作和科教兴国的伟大事业中取得新的成绩,为把中国建设成为繁荣、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995年12月12日 (新华社讯,12月13日《人民日报》)

例三:
婚礼贺词
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今天,我们大家来参加高侃、程玉兰同志的婚礼,可以说是人人 心情激动,个个笑逐颜开。
我们觉得高侃同志能找到程玉兰同志这样的妻子是我们筑路工人 的骄傲,程玉兰同志能得到高侃同志这样的丈夫可以说是……边疆遇 知己,慧眼识英才。他们是郎才女貌,相般相配,今天的婚礼真是珠 联璧合。
在此,请高侃、程玉兰同志接受我最真挚、最衷心、最良好的祝 愿:祝你们新婚快乐、生活幸福!祝你们琴瑟永调、白头偕老!祝你 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事业有成。

例四:
报刊贺婚词
X X X (先生)

XXX (小姐)
新婚之禧
心心相印白头偕老
亲朋好友共贺

XXX   
恭祝   
XXX   
 新婚 之禧 
 缘定三生 永结同心 
  > <X公司同仁齐贺

例五:
报刊贺词
  X
 磐 X 贸 易
  公
 基 口J 开 业 八
  周
  年
X 永 纪 庆
X 公 壬 
口J 敬 D 
贺  

例六:
在庆贺俞平伯先生从事学术活动 六十五周年会上的讲话
胡绳
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祝贺俞平伯先生从事学术活动六十五周年。

俞平伯先生是一位有学术贡献的爱国者。他早年积极参加“五• 四”新文化运动,是白话新体诗最早的作者之一,也是有独特风格的 散文家。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包括对小说、戏曲、诗词的研 究,都有许多有价值的、为学术界重视的成果。
俞平伯先生在全国解放前夕,积极参加进步的民主运动,从此, 对党是一贯亲近和拥护的。他在全国解放前的二十八年和新中国成立 那一年起的三十七年中,在任何环境里孜孜不倦地从事对人民有益的 学术活动和文艺活动,这种精神是值得钦佩的。
早在二十年代初,俞平伯先生已开始对《红楼梦》进行研究,他 在这个领域里的研究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对于他研究的方法和观点, 其他研究者提出不同的意见或批评本来是正常的事情。但是一九五四 年下半年因《红楼梦》研究而对他进行政治性的围攻,不是正确的。 这种做法不符合党对学术艺术所应采取的双百方针。《红楼梦》有多 大程度的传记性的成分,怎样估价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怎样对《红 楼梦》作艺术评价,这些都是学术领域内的问题。这类问题只能由学 术界自由讨论。我国宪法对这种自由是严格保护的。我们党坚持四项 原则。按照四项原则中的人民民主专政原则,党对这类属于人民民主 范围内的学术问题不需要,也不应该作出任何“裁决”。一九五四年 的那种做法既在精神上伤害了俞平伯先生,也不利于学术和艺术的发 展。接受这一类历史教训,我们要在学术界认真实行双百方针,提倡 在正常的气氛下进行各种学术问题的自由讨论辩论,团结一切爱国 的、努力从事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的学术工作者,共同前进,共 同追求真理。在纪念俞平伯先生从事学术活动六十五周年的时候,我 想,说一下这个问题是必要的。
俞平伯先生从一九五三年起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也就 是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他是我们全院同志所尊重 的一位老学者。我相信我院和我国的文学研究工作者都会很好地吸收 利用和发展俞平伯先生的一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敬祝俞平伯先生健康长寿,并且在学术研究上作出更多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