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插槽
总线足外围部件互连总线的简称。PCI总线的r作为33M,PCI插槽是主板的主要扩展插槽。PCI捅槽是PCI总线的物理体现,其外观及引脚排列如上图、下图所示。
PCI插槽各个引脚的功能如下表所示
引脚序号 | 引脚定义 | 功能描述 | 重点提示 |
A1 | TRST | 测试复位 | |
A2 | +12V | +12V输入 | 重要检测点 |
A3 | TMS | 测试模式选择 | |
A4 | TDI | 测试数据输入 | |
A5 | +5V | +5V电压输入 | 重要检测点 |
A6 | INTA | 中断请求A | |
A7 | I | 中断请求C | |
A8 | +5V | +5V电压输入 | 重要检测点 |
A9 | RESERVED | 保留 | |
A10 | +5V | +5V电压输入 | 重要检测点 |
A11 | RESERVED | 保留 | |
A12 | GND | 地 | |
A13 | GND | 地 | |
A14 | RESERVED | 保留 | |
A15 | RESET | 复位 | 重要检测点,常态为高,复位时为低电平,然后恢复高电平 |
A16 | +5V | +5V电压输入 | 重要检测点 |
A17 | GNT | 总线允许使用 | |
A18 | GND | 地 | |
A19 | RESERVED | 保留 | |
A20 | AD30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A21 | +3.3V | +3.3V电压输入端 | 重要检测点 |
A22 | AD28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A23 | AD26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A24 | GND | 地 | |
A25 | AD24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A26 | IDSEL | 初始化设备选择 | |
A27 | +3.3V | +3.3V电压输入 | 重要检测点 |
A28 | AD22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A29 | AD20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A30 | GND | 地 | |
A31 | AD18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0至AD31) |
A32 | AD16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0至AD31) |
A33 | +3.3V | +3.3V电压输入 | 重要检测点 |
A34 | FRAME | 帧信号 | 重要检测点 |
A35 | GND | 地 | |
A36 | TRDY | 从目标就绪 | |
A37 | GND | 地 | |
A38 | STOP | 停止信号 | |
A39 | +3.3V | +3.3V电压输入 | 重要检测点 |
A40 | SDONE | 监视完成信号 | |
A41 | SBO | 监视补偿信号 | |
A42 | GND | 地 | |
A43 | PAR | 奇偶校验 | |
A44 | AD15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A45 | +3.3V | +3.3V电压输入 | 重要检测点 |
A46 | AD13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A47 | AD11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A48 | GND | 地 | |
A49 | AD9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A50 | N/A | 空脚 | |
A51 | N/A | 空脚 | |
A52 | C/BE0 | 命令字节允许信号 | |
A53 | +3.3V | +3.3V电压输入 | 重要检测点 |
A54 | AD6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A55 | AD4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A56 | GND | 地 | |
A57 | AD2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A58 | ADO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A59 | +5V | +5V电压输入 | 重要检测点 |
A60 | REQ64 | 请求64位传送 | |
Bl | -12V | -12V电压输入 | 重要检测点 |
B2 | TCK | 测试时钟 | |
B3 | GND | 地 | |
B4 | TDO | 测试数据输出 | |
B5 | +5V | +5V电压输入 | 重要检测点吧 |
B6 | +5V | +5V电压输入 | 重要检测点 |
B7 | INTB | 中断请求B | |
B8 | INTD | 中断请求D | |
B9 | PRSNTI | 存在识别信号I | |
Bl0 | RESERVED | 保留 | |
Bll | PRSNT2 | 存在识别信号2 | |
B12 | GND | 地 | |
B13 | GND | 地 | |
B14 | RESERVED | 保留 | |
B15 | GND | 地 | |
B16 | CLK | 时钟信号 | 重要检测点,33MHz |
B17 | GND | 地 | |
B18 | REQ | 总线占用请求 | |
B19 | +5V | +5V电压输入 | 重要检测点 |
B20 | AD31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B21 | AD29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B22 | GND | 地 | |
B23 | AD27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间(ADO至AD31) |
B24 | AD25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B25 | +3.3V | +3.3V电压输入 | 重要检测点 |
B26 | C/BE3 | 命令字节允许信号 | |
B27 | AD23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B28 | GND | 地 | |
B29 | AD21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B30 | AD19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B31 | +3.3V | +3.3V电压输入 | 重要检测点 |
B32 | AD17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B33 | C/BE2 | 命令字节允许信号 | |
B34 | GND | 地 | |
B35 | IRDY | 目标准备就绪 | |
B36 | +3.3V | +3.3V电压输入 | 重要检测点 |
B37 | DEVSEL | 设备选择信号 | |
B38 | GND | 地 | |
B39 | K | 总线锁定信号 | |
B40 | PERR | 奇偶较验错误 | |
B41 | +3.3V | +3.3V电压输入 | 重要检测点 |
B42 | SERR | 系统错误 | |
B43 | +3.3V | +3.3V电压输入 | 重要检测点 |
B44 | C/BE1 | 命令字节允许信号 | |
B45 | AD14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B46 | GND | 地 | |
B47 | AD12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B48 | AD1O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B49 | GND | 地 | |
B50 | N/A | 空脚 | |
B51 | N/A | 空脚 | |
B52 | AD8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B53 | AD7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B54 | +3.3V | +3.3V电压输入 | 重要检测点 |
B55 | AD5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B56 | AD3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B57 | GND | 地 | |
B58 | AD1 | 地址/数据总线 | 各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均应相同(ADO至AD31) |
B59 | +5V | +5V电压输入 | 重要检测点 |
B60 | ACK64 | 响应64位传送请求 |
对于PCI插槽的检测,各个电压输入引脚、时钟输入引脚、复位引脚为重要检测点。
使用测量各个电压输入引脚的电压是否符合标称值。如果电压不正常,则应检查电压输入引脚至ATX插座相应引脚之间的线路。
使用示波器测量CLK时钟输入引脚时钟信号是否正常(频率及幅值要符合标称值)。如果时钟信号不正常,则应检查时钟。
使用测量复位引脚的复位是否正常,复位引脚常态应是高电平。短接复位键,此时复位引脚应变为低电平;松开复位键,复位引脚应又恢复为高电平,这表示复位基本正常。
如果复位正常,则应检查复位电路。
判断FRAME信号是否正常,可以通过主板诊断卡的指示灯来观察,在开机自检的过程中,主板诊断卡的FRAME指示灯会不断地闪烁。如果用万用表测量FRAME引脚的电压,在开机自检的过程中,此引脚的电压会不断地变化,这可以大致地判断FRAME信号基本正常。
另外还可以再测量各个地址/数据总线的对地阻值,其对地阻值均应相同(测量要在断开的情况下进行)。如果总线的对地阻值相差过大,则应检查引脚至北桥芯片的线路,北桥芯片损坏的可能性较大。
- 上一篇:PCI-Express
- 下一篇:ISA插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