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原理分析
(,PlasmaDisplayPanel)显示器是一种自发光平面显示技术。其核心原理与日光灯的发光原理相似,它是在真空玻璃内(即放电空间)注入惰性气体,然后再利用施加的方法,使管内的气体产生放电,利用等离子体效应而释放出紫外线,照射涂敷在玻璃管壁上的荧光粉,荧光粉就会激发出可见光,R、G、B三基色荧光粉发出不同的可见光,就可以合成一幅彩色图像。
显示器按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极与气体直接接触的直流型(DC-)和电极用覆盖介质与气体相隔离的交流型(AC-PDP)两大类。而AC-PDP又根据电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对向放电型和表面放电型两类(见下图)。目前以AC-PDP中的表面放电型应用最广泛。
下图所示是这种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前后玻璃基板位于放电空间的上下层,前基板制作透明的X电极和Y电极,后基板制作寻址电极,并涂敷荧光粉,中间是放电空间,可见光通过前玻璃基板面向观众。
PDP显示器采用一种子帧(场)驱动技术,它将一帧(场)图像的分成若干子帧,子帧的数目决定于标志视频信号量化的比特数。下图所示视频信号量化级数为8bit,共有8个子帧,每个子帧分为两个阶段,分别称为寻址期和维持期(放电期或点亮期)。每个子帧寻址期的时间都相等,寻址期间全屏均不发光。
寻址的主要任务是:正确点亮那些应该发光的,以使它们在本子帧的点亮期持续发光。不同子帧的发光持续时间各不相同,并依次加倍(1、2、4、8……128等)。
点亮期被激活的像素发光,而未被点亮的像素则不发光。对8bit量化级数的视频信号,某帧中某像素的灰度为零,则该像素各子帧均不发光;若某像素的灰度为255,则各子帧像素都点亮。例如:灰度为178,则对应128、32、16、2共4个子帧点亮,其他子帧不点亮,于是实现了不同灰度的重显。这样一来,其发光亮度就与点亮时间成正比。
PDP显示技术把脉冲宽度()和位分离技术(子帧驱动)结合,会使重显图像产生“真实模拟”的感觉,与模拟投影电视系统相比有很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如果一个帧频为50 的视频图像,采用8 bit量化的子帧驱动技术,其图像刷新高达400 Hz,因此图像行间闪烁和大面积闪烁都很小。
- 上一篇:放大器中晶体管的三种接线方式
- 下一篇: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