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学生 > > 详细内容

互助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1 “互助教学模式”概述

  “互助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包括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甚至学生通过科技手段与学校之外的人的交流,达到双方相互帮助、相互传递信息的目的,最终在欢快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效果,加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2 高职计算机专业“互助教学模式”的不足

  2.1 互动方式形式化

  部分教师能引用新课改教学方法,在计算机课堂上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同时,也明白互动情境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课堂互动中,不能把握课堂教学的实质性问题,问题设置不恰当,使互动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实现思维的活跃。部分教师还沿用了传统教学的灌输式教师方法,虽然表面上采取问答式,但是仅少数学生能够回答问题,大多数不能实现思考和互动,不利于对学生思维的启发。

  2.2 课堂掌控能力差

  部分教师的教学机智和经验不足,缺乏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在互助教学中,经常出现突发事件或者学生提出新颖问题,计算机教师不能适应课堂的生成性特征,对课堂时间、事件等处理没有灵活性与合理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3 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3.1 教师自我建设

  高职计算机教学的互助模式,虽然本着以“锻炼学生能力”的教学理念,但教学效果和水平要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情况。教师应该从专业素质和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等多方面入手,对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程度进行提高和创新。教师既要研究如何科学的对课堂教学的同步和异步指导问题,同时,也要对网络平台下的学生互助学习和互动教学进行探究,提高对校园网络和多媒体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立计算机互助教学数据库,加强对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建设。

  3.2 教学内容

  计算机互助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应该体现多元化思想,同时,要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素质和基础参差不齐的实情,进行分层教学设计。教师应该认真研究高职计算机课程目标的3个层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制订符合学情和职业需求的合理教学计划,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个性化方案,体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良好效果。

  3.3 教学方法

  高职计算机教师要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发挥互助教学模式的优势,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中,将教学内容更好的渗透给学生,将互助教学的效果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章节,进行项目管理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具体的应用。尤其考虑到高职的特殊教学任务,对计算机教学进行科学整合,将理论、实践、学生活动进行良好统一,推进学生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实践性水平。

  3.4 教学资源库与软件

  互助教学模式要建立在学生有大量信息来源和知识底蕴的基础上,因此,必须搭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平台,如教材、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和习题、视听资料以及多媒体软件等。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和健全自己的计算机自学课程系统,能结合高职学生的理论和实训重难点,建立电子教学资源库,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自学和查阅。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库充分备课,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网络指导和答疑,进行作业和考试的网上传阅和批改。教师还能通过学生的反馈进行数据库的更新与科学分类,促进交互式网络学习水平,提高互助教学模式的效果。教学软件的设计必须具有“高职计算机互动教学模式”的大多数功能,教师对教学软件的内容采取多层次的思想,预设学习路径,进行适当的链接导航,防止自主学习变成无序无目的、偏离教学方向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5 教学管理

  高职计算机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离不开有效的教学管理,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收集与处理;同时,应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计算机知识的传输和应用体系。教师要随时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结合学生实际与自身的教学体验,为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设计出科学的学习方案。

  4 结 语

  互助式教学模式是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理想模式,计算机教师应该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教师要不断钻研计算机专业理论,总结实践教学经验,改进课堂互动方式,让学生在互助学习中增强对计算机应用的理解和体验。互助式教学模式的合理设置,能促进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鼓励优秀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同时使基础薄弱的学生有所收获。因此,教师必须进行科学地互助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和课堂把握,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