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学生 > > 详细内容

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在后进生的心理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后进生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矛盾的。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剖析从宏观上看,通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与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与经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等。从微观上看,由于每个人的气质特点不同,其心理状态又不尽相同。如何更好地转化后进生,应从其心理健康入手。 

 

关键词:后进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论题的理性思考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不守纪律、不求上进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长期在集体中处于后进,常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和歧视,很少得到理解与信任。久而久之,甚至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作为生命的个体,后进生更容易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自我评价降低,没有自信,逆反情绪严重,甚至厌学,这些都严重的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身心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处于心理、生理发展的极不成熟阶段,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对他们开展具有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地成长,还能大幅度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能,同时会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他们的一生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1.转变思想,逆转负面心理

   (1)教师要转变思想。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容易形成根深蒂固的观念,后进生即是差生,他们什么也不行。对此,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后进生不能和差生划等号。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他们的闪光点。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便合理。”我们姑且不谈它是唯心还是唯物,但对每一名学生来说,我认为他们的“存在便合理”。因此,对于每一名学生,我们都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上。教师思想的转变是对后进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相关文章